【記者徐霈芯、呂欣、林子濠、何謙、廖科驊、蔣理專題報導】國內外近年掀起一股群眾募資的風潮,充滿創新想法的大學生紛紛將點子放上平台,藉由社群的力量募集資金,使夢想成真。由交通大學教授與學生組成的「前瞻火箭計畫」團隊,在一個月內即透過群眾募資平台募得新台幣270萬元,已於4月進行火箭試射。然而,雖然大學生能透過群募平台籌得資金,但根據民國104年《商業周刊》指出,台灣募資平台平均成功率僅四到五成,學生相較於一般提案人較無專業知識與資源,尚有許多不足處需要補強。
群眾募資雖然不是新的籌資模式,但網路蓬勃發展讓它得以盛行。現今國外知名的網路募資平台有「敲門磚(Kickstarter)」、「印地哥哥(Indiegogo)」等,台灣最大的募資網站為「FlyingV」。另有以大學生為主要目標對象的「104+夢想搖籃」,目的是想改變大學生投履歷找工作的謀職型態,期望大學生能以提案與執行能力證明自己的社會競爭力。目前「104+夢想搖籃」已與台北科技大學合作,預計在一年內與全台共88所大學產學接軌。
「計畫發起人」與「出資者」為群眾募資平台的要角,如果有想實現的創新想法,卻無法從傳統籌資管道取得資金,都可以透過群眾募資平台向大眾集資,成為計畫發起人。發起人透過群眾募資平台將計畫上架,設定內容、募款金額、時間等條件,並使用各種方式宣傳,吸引大眾注意,任何人只要認同該計畫,便可以成為出資者以金錢支持。
大學生在自行創業或舉辦活動時,雖然有想法及理念,但常因資金不足而無法實行。而募資平台可以直接協助募資,降低實現夢想的資金門檻,成為大學生的優先選項。美國費城大學(Philadelphia University, PU)工業設計系學生傑克遜.戈登(Jackson Gordon)募資成功後,製作出一套無堅不摧的蝙蝠俠裝,完成兒時的英雄夢,戈登說:「我只是個窮學生,沒有足夠的錢完成夢想,於是轉向群眾募資平台求助。」現在他還開設專售蝙蝠俠裝的設計公司。樹德科技大學資訊工程所學生蔡佳緯研發「iHelp聾啞人士求救App」,使用時不必經由網路及說話,即能以罐頭簡訊報案。作品獲獎後,蔡佳緯提出募資計畫盼能推廣至全台醫療系統,他表示,先前因為缺乏資金,所以選擇用募資平台向大眾集資。
學生平時忙於課業,較無閒暇顧及創業相關事宜。就讀於美國鳳凰城大學(University of Phoenix, UOPX)線上學位的企業管理系學生喬尼‧皮契林恩(Jonny Pitchlynn)說:「我必須全天侯工作與學習,所以沒有多餘時間宣傳作品。」因此他利用募資平台為管道,增加曝光率。此外,創業需要具備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像是公司運作、資金分配、市場行銷等,而群眾募資平台因為有方便的匯款系統,提案也無需投入大筆資本,能降低學生創業限制,台灣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邱子喬等人設計一款桌上遊戲《終犬》,透過遊戲包裝,讓民眾能真正了解流浪犬議題,成員們說:「募資平台是身為學生的我們,能夠想到的最低門檻的方法,不需過手金流、幾乎無風險。」
另外,一旦在募資平台提案,便能夠得到各方的意見,可以藉由平台運行狀況、支持者的數量、各方意見來確認、調整作品的問題和方向,達到市場調查的效果,讓學生更了解該如何符合市場需求。德霖技術學院資訊工程系學生蕭民揚等人發明一款可以降低雜音或撞頻的「藍芽式耳機麥克風」,他們說:「因為我們想知道構想可行性,所以透過平台讓大家來評價。」當初就讀台科大工設系的林秉維設計一款居家用品「香草與魚」,她回憶,之前透過網路募資平台成功募集資本,後來產品不但進入百貨公司銷售,甚至連國外企業都感興趣。然而,其實林秉維第一次募資失敗,她表示,畢業作品跟商品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隨後林秉維再接再厲,參考平台支持者的意見,不斷修改設計,最後終於成功募到新台幣70萬元。她說:「從支持者那得到許多產品量產的建議,讓只懂設計卻不懂製造的我們可以得到專業的協助,增加募資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