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菸防法》新上路 無菸校園的菸害隱憂

2023/03/16 08:48:39

【專題記者林婕宇、邱楷淇、陳世軒、梁家柔、張倩怡綜合報導】「唸書壓力蠻大的,但它會讓我暫時紓壓,不那麼焦慮。」就讀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班的張同學(化名)吐了一口煙說道。菸齡三年的他,若在學校菸癮作祟,就會到吸菸區解決。不過這種習慣,亦是他稱作的「生活方式」,將在《菸害防制法》修正案正式上路後,受到衝擊

還校園清新空氣 大專院校全面禁菸

立法院於1月12日三讀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正案,將各級學校納入禁菸場所,但全台148所大專院校中,約有半數的學校仍設有戶外吸菸區。為此,教育部要求各大專院校於二月底前,除了加強宣導全面禁菸事宜,也必須將現有的吸菸區及菸灰缸撤除。

長期致力於菸害防治、推廣「拒絕二手菸」的董氏基金會,是本次修法的幕後推手。「站在教育和保護每一個人的立場,本來大專院校就應該和醫療院所一樣全面禁菸。」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認為,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區的大專院校皆已實現無菸校園,可見無菸校園為世界趨勢,台灣更應該加緊腳步接軌全球。

為了進一步瞭解各大專院校學生對此修法的看法,本報記者在網路社群上發放問卷調查,最後共收回260份有效問卷,其中包含28所大專院校學生填寫。結果顯示約有六成的學生支持校園全面禁菸,且多數人也在問卷中提到,對於校內二手菸相當反感。而吸菸學生中有八成反對大專院校全面禁菸,沒吸菸學生中也不乏反對者。

在本次修法前,部分大專院校就已未設置任何吸菸區。以國立臺灣大學為例,民國98年,學生會雖曾一度提案設置戶外吸菸區,但校方態度消極,因此維持無菸校園至今。臺大學生潘彥廷觀察到,在校內幾乎不會聞到菸味,吸菸族群會到校內外的交接處解決吸菸需求,「不會有人真的光明正大走在路上抽菸,多數吸菸人士還是會保持基本的素質。」

「我們學校校地較小,但吸菸區又多,走在路上聞到二手菸的機會相當大。」世新大學學生陳淑鈞認為,學校就算設有吸菸區,菸味仍會四散各處,進而影響非吸菸族群。同樣支持修法的東海大學學生陳品夫則認為,大學全面禁菸後將增加吸菸族群的心理壓力,「新法對吸菸者有一定的懲罰和阻嚇程度,讓吸菸者吸菸時有所顧慮,藉此減少在校內吸菸的比例。」

吸菸區退場 吸菸者何去何從?

在全面禁菸後,有學生擔心吸菸族群為求方便,會選擇到校園各角落抽菸,擴大二手菸問題。而根據本報的問卷調查,確實有超過七成的吸菸者表示,自己曾至校園內非吸菸區抽菸,印證了此憂慮。「對有菸癮的人根本不適用,想抽菸的人一定還是會抽。」無吸菸習慣的學生吳弘寧就推測,新法上路後雖可能有一定功效,但僅柔性勸導對吸菸者而言並無太大的嚇阻力。

淡江大學自民國100年就已全面取消吸菸區設置,且校方會派人不定期巡邏,落實無菸校園。不過,學生聚集在校園內抽菸的景象仍時有所聞。根據幾位吸菸學生透露,校園中較為偏僻的角落如頂樓、停車場等皆有吸菸學生的身影,校內禁菸的成效不甚理想。「沒有吸菸區我還是會繼續抽菸。」淡江學生吳同學認為,校園全面禁菸的政策在實行上非常困難,吸菸者仍會想辦法就近處理,反而造成反效果。吸菸的李同學也認同,「太多大學生都會抽菸了,如果都不能抽太殘忍了!要跑去哪抽,淡水河嗎?

即便設立吸菸區,下課時間也不足以讓學生前往合法區域抽菸,更遑論到校外這個選項。「在山上找吸菸區會覺得很麻煩,所以我會想在看不到的地方抽。」張同學解釋,政大校園環山而立且建築物分散範圍廣闊,但合法吸菸區只有四處,想到達需要一番跋山涉水,學生自然也不會乖乖配合。

有學生會在校園偏僻角落抽菸,即使明標禁止吸菸,恐怕也缺乏管束力。 圖/張倩怡攝

當二手菸走出校園 誰成代罪羔羊?

當校內吸菸者終於走到校外,菸害問題並未就此消失在校園,甚至可能擴大二手菸害影響範圍。

以校地面積小的世新大學為例,走至校外十分方便,因此大部分知曉新規定的學生願意至校外抽菸。不過這樣的情況反而使鄰近居民成為受害者,「如果開窗戶的話,有時候在家還是會聞到菸味。」民眾栗小姐(化名)提到,若廢除校內吸菸區,吸菸學生失去集中管理的可能,導致學生在校園附近抽菸,秩序更加混亂。據他觀察,校內吸菸區裁撤後,在他住家周圍吸菸的人數,已成長為之前的兩倍。

政大面臨同樣的狀況,一位有吸菸習慣的教授提出疑慮,他語重心長地說:「可能會有更多教職員、學生跑到校外抽菸,指南路上會有很多菸蒂。」且因為校外的指南路十分狹窄,若上下課時間都擠滿學生,反而讓更多人受害,「我認為這樣的約束反而是把人推到另外一個學校管不到、但人口密集的地方,其實沒有達到減少菸害的目的。」

大專院校全面禁菸後,仍有不少吸菸族群聚集在以往的吸菸處抽菸,甚至柱子上新貼的「全面禁菸」貼紙已被人破壞。 圖/林婕宇攝

對此,學生團體臺灣學生聯合會(簡稱臺學聯)也發文表達擔憂。臺學聯副秘書長陳思妤認為,設置吸菸區較有利菸害防制,「教育部執行者以為把吸菸行為趕出校門就不會發生,但其實吸菸者不會因為找不到吸菸區就不抽菸。」他點出,若學生或教職員的吸菸行為不可避免,把吸菸行為控制在一個地方裡面,較不會影響到他人,也能保障吸菸人口權利。

陳思妤以南華大學為例解釋,在設有吸菸區的情況下,吸菸行為大多能集中在吸菸區,不太會外擴,但吸菸區被裁撤後,反而有更多學生反應在校園聞到菸味。這也顯示,即使校園中少了吸菸區,吸菸行為也未必能離開校園。

教育部驟令裁撤吸菸區 修法倉促校方吃不消

儘管政府大力推行無菸校園,不少大專院校修改校規的速度卻慢了一大拍。以政大為例,原應依法召開會議的菸害防制工作推動小組(以下簡稱菸防小組),直至二月底仍未有明確行動。菸防小組教師會代表黃厚銘直言,就連會內亦看法兩極。他也擔憂,若校方無取締人員,更無法禁絕學生的吸菸行為,「那麼只是讓吸菸行為地下化,蔓延到校園各處而已。」

「對違規吸菸的同學,我們從來不以處罰為手段,而是透過教育宣導,讓他知道怎麼改可以更好。」談及校園菸害防制的規範措施,劉麗君認為,雖然國、高中生對菸品的判斷力較大學生薄弱,至少還有嚴厲的家長和教官把他們導回正軌。「但到了大學,若父母表達不了意見,我要怎麼讓你知道抽菸的危害?」他認為,與其懲戒,不如直接去了解他們抽菸的根本原因,再柔性勸導。作為出社會前的最後教育場所,劉麗君表示,大學以教育代替懲罰也是立意良善。

雖然社會上普遍認為吸菸是一種癮頭,但也有人認為抽菸已是一種文化、社交行為。吸菸區也並非僅有供吸菸者吸菸的功能,同時也是一群人情感交流的地方。 圖/陳世軒攝

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副會長黃子明表示,校方曾向教育部提出希望能漸進達成無菸校園,或運用校園綠地環境,讓菸害影響降至最低。不過教育部態度堅決,校方只好遵照指示,廢除所有吸菸區。

儘管教育部已宣導無菸校園10餘年,各大專院校全面禁菸卻來得有些倉促。2月21日教育部向大專院校發函,明定各校在二月底前儘速排定相關法規,三月應正式邁入無菸校園。對此,政大身心健康中心護理師詹蕙宇指出,短短幾天內,校方根本來不及制定相關措施,「這樣真的很強人所難,就連懲戒規範、輔導教育等其實來函上很模糊。」

配套措施待完善 無菸校園恐操之過急

《菸害防制法》修正條文上路後,許多人更關注的是改變伴隨的配套措施。據了解,教育部目前應已把所有相關文宣物品送達學校,文宣物品包括寫著「本校全面禁煙」及罰鍰金額的大布條、告示貼紙,以及三個QR Code,分別連結到菸害申訴專線、教育部的學校衛生網,以及華文戒菸網。林清麗建議,本法執行後應須增設更多的衛生稽查人員,然而據他觀察,政府到目前為止還未有增加人力的作為。

《菸害防制法》修正後,各大學校機關開始配合教育部政策,在校門口等醒目處掛上文宣品,標示出該校已成為無菸校園。 圖/林婕宇攝

大專院校全面禁菸後,違法者須處以兩千到一萬元的罰鍰,校內的懲處則依各校而定。「校內懲處是小過、大過?還有假設今天我被檢舉違規吸菸,那我有沒有申訴、權益救濟的管道?」陳思妤嚴指,這些事項教育部都沒有交代清楚。臺學聯目前仍持續爭取與教育部的溝通機會,同時也正與各校學生會進行討論,並關注各校在執行此法上是否遇到問題。

雖然有些人會擔心實行上的困難與菸害控管功效會不如預期,但林清麗樂觀地認為,其實配套措施不是問題,只要教育部能把此訊息明確地傳達給學校、學生,就足以讓校園走向無菸環境。

「立法禁止後,我會選擇避開警察或是執法者,但這個不會改變我原本的行為。」語畢,張同學別過頭向空中輕輕吐了一口菸,在煙霧中繼續和菸友談笑風生。訪談結束後,他將電子菸收進口袋,心中仍渴望著,微小卻不被社會接受的自由。

警語:吸菸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