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流浪印度 鄧紫云攝動物生死

2015/05/07 02:10:23
 《那些流浪的一生》展出照片皆與動物相關,以彩色呈現「生」,以黑白呈現「死」,形成強烈對比。 圖/杜曜霖攝
《那些流浪的一生》展出照片皆與動物相關,以彩色呈現「生」,以黑白呈現「死」,形成強烈對比。 圖/杜曜霖攝

【記者杜曜霖台中報導】黑白照片裡的小雞奄奄一息,與另一張彩色照片中鮮明活潑的樣貌形成對比。澳洲雪梨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USYD)獸醫所學生鄧紫云以彩色照片呈現「生」、黑白照片展示「死」,搭配故事書,寫下自己長駐印度、觀察當地人與動物相處的經歷,3日於「思默好時」展出攝影個展《那些流浪的一生》。

因雲門「流浪者計畫」前往印度的鄧紫云,足跡遍布印度各地,看盡動物的「生」與「死」。她指著一張黑白照片,照片裡,狗肉澆上熱水燙毛後,炊起濃厚煙霧,一位婦人坐在炭火旁,露出燦爛微笑。鄧紫云說:「印度人除了去市場買狗肉,也會吃掉自己養了八九個月的狗,這隻狗叫Tiger。」,她在故事〈你吃狗肉嗎?〉一篇中描述照片場景:「血腥味混雜著糞尿味;他們用手胡亂拔毛,直到露出光滑的皮膚,再將頭切下。」她原以為自己可以坦然面對狗肉,食物到嘴邊時,內心卻不斷湧現掙扎,「我知道我背叛了牠們,背叛了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的念頭。」但即使猶豫,她最後還是選擇誠實對待自己的胃,一口一口嚥下美味的狗肉。

鄧紫云指著另一張照片,圖中,大象獨自站立在濃霧繚繞的廣闊綠地中。她講起故事〈大象下班了〉,娓娓道出大象在炎熱的天氣下為滿足旅客,遭人類奴役、騎乘的場景。「那時候很恨,恨動物為了遊客必須下海的事實,也恨把快樂建築在動物痛苦上的人類。」她提到,在印度的三個月裡,不僅動物遭利用,連自己也常感被當作「一個錢」。鄧紫云認為,也許是受到觀光旅遊業、殖民資本影響,當地人與自己相處時常無法以真誠態度相待,令她感到灰心,時常浮現想回家的念頭。而這樣的念頭在看到被奴役的大象時達到最高點,於是特別寫下此故事紀念。

鄧紫云表示,三個月的旅途令她看見不同的生活,也在屢遭文化衝擊後,開始思考以往根深蒂固的生死觀。她說:「死亡是每個生命的終點,既然都會走到那裏,那途中過得好不好,活著的時候是不是美好、自由的也許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