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憂虛擬主宰真實 《Y世代‧人造知覺》籲關注社會 

2018/10/17 21:26:16

【記者范莛威台北報導】不斷變換顏色、傳出電話鈴聲的燈管連接至人臉,整件作品散發出科技和虛擬感。曾擔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文創園區駐村藝術家的詹嘉華,自6日至122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Y世代・人造知覺》創作個展,展出探討真實與虛擬界線的《訊息》L系列作品,以及表達人民關懷社會的《公民擠壓》系列作。

《訊息》L系列主展品,由數條燈管連接至人像臉部,隨著不同顏色和聲音傳送文字訊息。 圖/范莛威攝。

Y世代,又稱千禧世代,指西元19802000年出生的人們。Y世代小時候沒有接觸過網路,長大後卻因網路的蓬勃發展走進了虛擬世界,漸漸和網路變得密不可分,甚至產生「網路成癮」的問題。詹嘉華說:「我們這個世代,已經無法和虛擬做切割了。」

《訊息》L系列為個展主要展品,以不斷變化的音效、燈光,傳送虛擬訊息至人像的頭部中,象徵人類已被網路訊息所主宰,沉浸在虛擬世界中。詹嘉華表示,希望用實體的光,傳達被資訊包圍的感覺,而一條一條的管線,則代表訊息的流動。同為Y世代的觀展民眾陳靖瑜說:「只要閒暇時間,我一定會滑FB或是IG,然後也會看Youtube的頻道或是直播。」

隨著Messenger的來電音效響起,流動的燈光開始轉變成代表臉書的藍色。 圖/范莛威攝。

《訊息》的來電鈴聲響起時,整件作品會呈現藍色。隨著聲音和燈光的變化,在展場聽到鈴聲的觀眾,都會不自覺地拿起手機,確認是否為自己的來電。觀展民眾、就讀國立聯合大學建築學系的蘇鈺閎說:「聽到聲音,我會習慣拿起手機。」

展場旁的3D列印機,持續製作著《公民擠壓》中的人像,每尊人像都會成為展場中的展覽品。 圖/范莛威攝。

《公民擠壓》是一尊尊螢光綠的3D人像,記錄著人民在各種活動抗爭時,所留下的各種痕跡。從〈同志大遊行〉到〈樂生療養院保留運動〉,人像席地而坐、奮臂吶喊、高舉標語,每一尊人像都有其背後的故事。詹嘉華說:「Y世代普遍對於社會議題的關心較少,我覺得可以為了我們自己居住的土地,多關心一點。」

觀展民眾、就讀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前瞻學士學位學程的翁博軒認為,千禧世代大多是從網路得知公民運動的相關資訊,較少實際參與行動。詹嘉華補充:「Y世代的人甚至連自己身邊的環境都不關注。」他也期盼透過展覽,可以讓更多人關注社會的脈動。

《公民擠壓》互動式展品,觀者可拿起螢光綠的3D人像,放置輸送帶上,並讓其從高處墜入沙盤中。 圖/范莛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