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出書紀錄反五輕歷程 後勁年底終結汙染迎向新生

2015/12/27 01:23:11
《堅持:後勁反五輕的未竟之路》新書分享會,邀請作者、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分享當地抗爭過程。 圖/洪與成攝
《堅持:後勁反五輕的未竟之路》新書分享會,邀請作者之一、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分享抗爭過程。 圖/洪與成攝

【記者洪與成台北報導】五輕年底關廠已進入倒數計時,紀錄近30年抗爭歷程的《堅持-後勁反五輕的未竟之路》也在日前出版。13日在台灣師範大學舉行的新書分享會中,作者之一、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後勁反五輕在台灣社會運動史上非常重要,社區成立基金會管理回饋金厚植抗爭實力、居民團結一致對抗污染,值得其他地區借鏡。

西元1968年,中油公司在後勁設置第一座輕油裂解廠(簡稱「一輕」),1975年設置二輕。除了噪音影響當地居民生活,兩座輕油裂解廠的汙染,更導致當地的地下水點火會燃燒,甚至發生在屋內點菸、點蚊香引發氣爆的意外。1987年,政府宣布要在後勁興建五輕,居民激烈反對並組成「反五輕自力救濟委員會」長期抗爭。

在長達三年的圍廠抗爭中,居民曾爬上燃燒塔抗議,更曾發起全國第一次公投,超過六成的居民投下反對票。雖然最後未能阻擋五輕在優勢軍警進駐下動工,時任行政院長的郝柏村承諾,五輕將在25年後遷廠,並以新台幣15億元的孳息設立回饋金,創下台灣公害回饋金紀錄。後勁居民成立管理委員會(後合併更名為財團法人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統籌管理並興建後勁活動中心,建設地方、推動社區福利並厚植反五輕實力。

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副董事長王信長(圖左)也到場分享反五輕運動經驗。 圖/洪與成攝
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副董事長王信長(圖左)也到場分享反五輕運動經驗。 圖/洪與成攝

25年間,後勁居民持續對抗五輕汙染,甚至有人參選民代,從多重管道監督政府。2002年,五輕發生漏油事件卻未妥善處理,遭出身後勁的市議員黃石龍揭發;2007年7月到2008年1月間,五輕三度傳出爆炸意外,更引起居民圍廠抗議。一再發生的污染與工安事故,讓後勁人反五輕的決心更加堅定。社區幾乎每年都會在鳳屏宮前舉辦反五輕晚會,並設立LED看板倒數計時,等待五輕遷廠的日子。

李根政指出,後勁當地宗教信仰凝聚居民團結意志,是反五輕運動持續近30年的關鍵之一。從1987年開始,神明都指示要「團結反五輕」,2013年居民到聖雲宮擲筊時,更出現「立筊」(註),讓後勁人相信只要堅持團結,反五輕必能成功。2008年圍廠抗議時,當地居民更搭帳篷、布置神桌,奉請保生大帝坐鎮,一圍就是7個多月,直到政府重申遷廠承諾不變,才結束抗爭。

李根政表示,五輕遷廠後將參考德國魯爾工業區經驗,結合生態公園與工業區遺址,希望能將該區打造為高雄之肺。目前中油雖已開始遷廠,仍打算留下42座油槽,引發居民不滿。如果雙方年底前未達成共識,後勁人不排除再次發起抗爭。31日將舉行後勁中油高廠2015年遷廠熄燈環保敬老跨年活動,邀請大家一同參與,在酬神活動與音樂表演中告別汙染、迎向新生。

 註:擲筊時,如果其中一片筊杯立著而未倒下,稱為「立筊」。由於「立筊」極為罕見,往往被信徒視為神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