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出生平均成長率全台第一 桃市積極推動生育及幼教補助

2019/06/13 00:43:46

【記者呂立竹、何庭賢、許芷瑄、李育軒、葉伸怡綜合報導】「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在少子化時代下,許多家長相當重視孩子的學前教育。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以下簡稱統計資訊網)的數據,2012至2016年間,桃園市(註1)的出生平均成長率為全台最高,且兩至五歲幼兒人口數平均成長率為全台第一,市政府如何制定合適的生育、育兒與就學補助政策,讓學前教育不會成為家長的負擔,並幫助家長與教育機構提前發現幼兒學習發展的需求,更是備受關注的議題。

註1:由於桃園縣於2014年12月25日升格為桃園市,因此本報導將統一以「桃園市」闡述。

就學補助分擔家庭開銷  桃市推四歲幼童免學費

桃園市於2014年升格直轄市前,並未額外發放生育及育兒津貼,僅依循中央政府的補助政策,發放父母未就業育兒津貼與托育補助。升格直轄市後,桃園市政府(以下簡稱桃園市府)推動地方生育及育兒津貼補助,期望透過降低育兒費用,提升家庭生育意願。桃園市生育津貼提供出生於當地的幼兒,且父母其中一方於桃園設籍滿一年的家庭,每胎新台幣3萬元的補助,若是雙胞胎,則每胎補助3萬5千元。除了生育補助外,桃園市府另外訂定育兒津貼,提供設籍桃園並實際居住滿一年的家庭每月3千元補助金,至幼兒滿三歲當月止。

桃園市政府社會局專任委員李玉齡表示,生育及育兒津貼補助政策自2015年實施,由於領取津貼的條件限制家庭需設籍桃園滿一年,因此自2016年才對當地出生率產生顯著的影響。他舉例,2015至2016年全國粗出生率從9.1下降至8.8,但桃園市粗出生率則從10.8上升至11.2。李玉齡認為,出生率上升不僅受津貼補助影響,桃園市的就業機會多、房價較雙北便宜,亦吸引人口遷入,連帶提升出生率。

在生育及育兒補助的誘因下,桃園市出生率與出生人口數提高,擁有較多的幼兒人口。幼兒成長過程將面臨教育需求,因此除了生育兒津貼,學前教育相關補助政策也相當重要。對此,桃園市府於103至107學年度時,依照教育部政策實施幼兒就學補助。

根據行政院教育部官方網站(以下簡稱教育部)資料,為使五足歲幼兒進入國民小學前有足夠的就學機會,教育部自100學年度開始全面實施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政策。政策補助當學年度就讀符合《幼兒就讀幼兒園補助辦法》規定的幼兒園,且年滿五歲(註2)幼兒的學費,但不包含雜費、代辦費費用。因此,全台符合條件的幼兒,若就讀公立幼兒園(以下簡稱公幼),就學期間每學期可獲全額學費補助,僅需負擔雜費、代辦費等其他費用。至於就讀私立幼兒園(以下簡稱私幼)的幼兒,則是自103至107學年度,由政府每學期補助學費1萬5千元。

註2:以107學年度為例,符合五歲幼兒免學費補助條件的孩童,需於101年9月2日至102年9月1日出生。幼兒園依照年齡分班,當學年度入學前滿五歲者就讀大班,滿四歲者就讀中班,以此類推。

以103至107學年度桃園市公幼學費為例,政府每學期補助學費7千元。家長小雯(化名)表示,除政策補助之外,每學期大約還需負擔1萬元的雜費,包含保險費、家長會費、活動費、材料費及點心費等。兒子曾短暫就讀私幼的家長李苡瑄表示,就讀私幼一學期平均約需花費6萬元。他認為,私幼學費昂貴,因此對政府補助更有感。

針對五足歲幼兒,除了學費補助外,家庭年所得低於一定標準者,不論就讀公幼或私幼,每學期可再領弱勢加額補助。舉例來說,103至107學年度時,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與年收入低於30萬,且家中五歲幼童就讀私幼的家庭,每學期可領1萬5千元補助。家長林小姐表示,因為家庭符合低收入戶資格,所以家中五歲幼兒就讀大班時,桃園市府給予弱勢加額補助。對比過去小孩就讀中班時沒有補助,一學期需花費近1萬5千元,林小姐對孩子升上大班後獲得的補助十分有感。

除了補助五歲幼兒學費外,桃園市府為了提升四歲兒童的就學率,自107學年度開始規劃地方就學補助政策,將補助延伸至四歲幼兒,補助當學年度年滿四歲幼兒的學費。桃園市政府教育局(以下簡稱桃園市教育局)幼兒教育科辛科長表示,就學補助的目標除了提升就學率之外,也期望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使家長挑選幼兒園時能夠選擇理想的園所,不會受限於經費壓力。

「市府補助全額學費,會相對減少負擔。」小雯認為,相比其他縣市,桃園市減免四歲學童的全額學費確實能減輕家長的經濟壓力,但他也提到,目前並無針對三歲幼童的就學補助,若家長決定讓幼兒入學,將額外增加學費支出,因此他期望政府能推動三至四歲的補助,填補育兒津貼與就學補助間的空窗期。

就學率反映家庭狀況  連帶影響幼兒園核定人數

儘管桃園市府並未將補助範圍擴大至所有學前教育適齡兒童,但根據統計資訊網資料,桃園市兩至五歲人口總數在2015到2016年增加將近七千人。此外,教育部統計處資料也顯示,桃園市幼兒園學生數於2015年至2016年增加了三千五百人;然而同期間,教育部統計處統計桃園市內公私幼家數卻減少四家。「孩子人數增加減少不會立即影響幼兒園的存續。」辛科長說明,幼兒園數量是依各地區入學率決定,與幼兒總人口數並無直接關係。

現今家庭型態多元,家中子女是否就讀幼兒園會依各家庭情況而定,辛科長表示,每個學齡的兒童就學率都不同,以桃園市內受補助的四歲兒童舉例,就學率將近95%;若是兩到三歲的兒童,則因各家庭的觀念及經濟條件決定兒童是否就讀幼兒園。目前小孩都就讀公幼的小雯便認為,私幼花費高,若小孩沒抽到公幼,寧願自己帶,也不會讓小孩就讀私幼。

幼兒園每年核定人數(預計招收人數)會依各幼兒園狀況而不同,「面積數決定幼兒園可以收多少孩子,包括室內外的面積。」辛科長表示,法律規定幼兒園須依各幼兒園空間訂定核定人數(註3),他補充,實際招收人數也會依各行政區入學率影響決定。若是桃園、中壢等都會地區,雙薪家庭比例較高,則幼兒園的兒童就學率較高;若是平均收入較低的沿海或偏鄉地區,兒童就學率則較低。

註3:根據《幼兒園及其分班基本設施設備標準》第十條規定,招收幼兒十五人以下之班級,其專用之室內活動室面積不得小於三十平方公尺。招收幼兒十六人以上三十人以下之班級,其專用之室內活動室面積不得小於六十平方公尺。

然而,根據桃園市教育局及桃園市府民政局統計資料顯示,桃園市除蘆竹區及新屋區外,區內幼兒園核定總人數較區內兩至五歲人口少,辛科長解釋,因家庭觀念及型態不同,各區會依兩至五歲人口數量的70%到80%估算核定人數,若人數不足則會再調整。桃園市新屋區新屋國小附設幼兒園吳老師也提到,若幼兒園不制定核定人數,可能發生招收人數過多的情形。

公幼供不應求    市府致力尋地設立幼兒園

桃園公幼園的入學抽籤順序為大班優先,接著依序為中班、小班、幼幼班。若是幼兒園的總核定人數已在中班時額滿,則不會繼續招收小班及幼幼班的學童。因此,家長小雯認為,政府應該要多設立公幼,避免家長讓小孩讀私幼,卻無法負荷私幼學費。然而,設立公幼需要時間尋覓適合的土地,桃園市府難以在短時間內增設足夠的幼兒園。

對此,辛科長回應,桃園市府會適時調整幼兒園公共化的比例,並致力於增加公幼及非營利幼兒園的數量,「若有合適空間,桃園市府便會運用此場域裝修、增加幼兒園供應量。」他說明,因應更多家長希望孩子能提前入學,中央政府將於今年八月開始實施兩至四歲的育兒津貼與準公共政策(註4),目前桃園市府已持續在各行政區盤點空間和土地,期望能增加市內的公幼數量。

註4:據教育部全球資訊網指出,中央政府自107學年度起試行與符合條件的私幼合作,並將其視為「準公共化幼兒園」,家長僅需負擔每月4500元的費用,其餘由政府補助。

現今,桃園市的幼兒人口數於全台各縣市中具指標性,因此幼兒教育相關政策更顯重要,辛科長表示,補助政策不僅減輕家長經濟負擔,也能提升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關注度。此外,若幼童獲得學前教育的比例提高,也能透過其在幼兒園的表現,提早發現他們學習發展的需求,並投入更多資源,幫助他們銜接義務教育。因此,桃園市府持續針對育兒與幼童就學的需求調整政策,雖然補助的成效並不會直接反映在生育率與就學率上,但政策作為誘因之一,仍是影響家庭是否生育及讓孩童受教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