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植物融動物特徵 陳姿妤創「模組畫」映自我潛意識

2022/12/07 22:56:50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學生陳姿妤為大家介紹作品〈腦袋長草〉。 圖/詹晶雅攝

【記者詹晶雅台北報導】色彩淡雅的水墨畫圍繞展場四周,畫中的植物隱約顯露動物特徵。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學生陳姿妤舉辦《植物模組建構》個展,運用水墨結合模組(註一)的概念,重新審視理性意識下真實的自我狀態。展覽於3日至28日在99度藝術中心展出。

註一:模組帶有變形與組合的概念,源自電子、機器與軟體等領域,用於組成完整功能的系統、裝置或程式。

模組的概念源自理工領域,被陳姿妤應用到藝術領域,表達可隨意變形、組合與修改的創作手法,經模組化的植物皆展露一部分動物特徵。他表示,母親的躁鬱症不斷影響他的性格與人生,讓陳姿妤覺得不輕易展露情緒才能成為正常人,因此,他以不具情感的植物作為創作主題,藉此隱藏自身情緒。隨著陳姿妤開始接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後,他了解到,若長期以理性意識壓抑感性的潛意識,則可能導致心靈失去健康。陳姿妤表示,「我畫植物是理性意識使然,而被理性意識占據導致身心失衡的我,透過創作試圖找回潛意識。」

作品〈兩棲擬態〉,以不同質感的畫紙,代表水平面上下兩個世界,展現植物與動物的分界。 圖/詹晶雅攝

一株淡綠的草浮於水面,水面下是黑白的海底世界,海底中充滿各種奇形怪狀的水生動物。在〈兩棲擬態〉中,陳姿妤選用較為光滑的原色楮皮(註二)代表陸地,並以紅花青絲雲龍紙(註三)代表海洋,而紙上的花瓣與纖維則用以模擬微生物。整幅畫作約有4/5為海底的範疇,陳姿妤解釋,由於過去長期夢到與水相關的畫面,歷經諮商以及藝術治療等課程後,他了解水意味內心深處的恐懼,因此,陳姿妤嘗試藉創作轉念或消化恐懼。

註二:原色楮皮為具有宣紙手感及溫潤觸感的白色畫紙。
註三:紅花青絲雲龍紙為一種帶有花瓣與纖維絲條感的畫紙。
作品〈剖露真心〉,以傳統水墨筆法,展現理性的植物也具「偽裝」性質,呼應陳姿妤自身的內在世界。 圖/陳姿妤提供

水墨畫〈剖露真心〉中,一截被剖開的樹幹露出形似動物的肉塊、血管組織與凝固的樹液。陳姿妤說明,樹幹以表層樹皮隱藏內在世界,展現「偽裝」的性質,如同他以理性的植物為繪畫主題,不過在潛意識的影響下,仍會畫出感性的動物特徵,「描繪肉體的組織感,可以使感性的潛意識有個表達窗口,反應最真實的自我。」陳姿妤說。

《植物模組建構》的展場環境,呈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學生陳姿妤碩班以來的作品。 圖/詹晶雅攝

觀眾許嬋貞提到,「以前我覺得傳統的水墨畫就是山、水、鳥,但他(陳姿妤)用(模組)的創作方式,令人耳目一新。」陳姿妤的親友許淑貴則分享,相較於陳姿妤大學時期的作品,給人一種搖擺、迷惘的感覺,本次展覽的畫作讓他感受到陳姿妤下筆時的肯定以及對未來的方向,「我覺得他(陳姿妤)已經願意去面對恐懼,真正的成長是你完全接受自己的樣子,不管好壞。」他說。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學生陳姿妤為大家介紹作品〈溶生狀態 2.0〉。 圖/詹晶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