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大誌勞雇關係惹議 專家籲反思企業定位

2018/12/27 17:37:56

【記者何家璇、劉雨婷、高海葳綜合採訪報導】在各個大學、捷運出口、書局,常常可以看見穿著背心的銷售員,一本一百地叫賣著大誌雜誌。大智文創公司透過街友販售《大誌》,不僅增加消費者購買意願,此舉也幫助街友改善生活。《大誌》販售員高淑梅表示,自己販賣《大誌》六年,經濟狀況因此變穩定,並自信地說:「(我)也比較有尊嚴啦。」

然而,大智文創雖提供街友增加收入的管道,卻未完善保障街友的勞動權益。作家徐沛然在《社企是門好生意?》一書中提出質疑,認為大智公司對街友設有販售與懲處等規則,實質上已構成勞雇關係。高淑梅透露,大智文創規定販售員在販賣時,需穿著背心、攜帶識別證,並設有地點限制,如違反公司規定,將無法繼續販賣。此外,《大誌》販售員蔡金坤也提到,若因為在街頭販賣雜誌而被警察開罰,則罰單需自行負擔。但《大誌》創辦人李取中曾表示,公司是把街友當成獨立販賣員,彼此間僅為批發關係。

在法律實案中,勞動部主要根據是否具備從屬性來判斷勞雇關係。從屬性分為經濟、組織、人格三方面,其中人格從屬性是構成勞雇關係的重要指標,以公司能否對個人行使指揮命令權為判斷依據。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專任教授劉梅君認為,大智文創對販售員設有衣著、地點等規範,可由此判斷公司理應掌握了部分管理權,無法完全否認彼此間有勞雇關係。劉梅君也提到,若街友與老闆正式成立勞雇關係,可提高街友社會安全的保障。

在正式勞雇關係下,街友可享有勞健保中的老年、傷病與失業給付。但也有民眾擔心,在保障勞動權利的同時,可能使企業成本提高,造成被雇用人數減少,反倒危害弱勢族群就業機會。《社企是門好生意?》作者徐沛然對此回應,工資的提升將增加領基本薪資的勞工收入,進而刺激他們消費,促進經濟成長,「這樣又會有新的工作崗位被創造出來(尤其弱勢群體)失業率並不會增加。」

企業賺取營利的同時幫助弱勢,本是雙贏的策略,但需進一步思考自身企業的定位,避免游走在營利企業與社會企業之間,才不至於忽略了弱勢族群其他權益,使原先美意蒙上陰影。

https://youtu.be/h2CFia9-d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