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看催淚電影止痛 促社會連結少犯罪

2016/09/28 22:07:48

【記者周瑩慈綜合報導】心情不好或頭痛欲裂嗎?別急著吃熱量高得嚇人的甜食,先挑一部催淚電影來看吧!日前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系研究團隊於《皇家學會開放科學期刊》(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RSOS)發表一項研究,認為看催淚電影可使腦內啡生成,相當於天然止痛劑,提高耐痛程度,並有助於人們發展社會連結。

研究團隊測量受試者在看電影前後對於疼痛的忍耐指數,發現情緒反應最大的受試者,痛閾增加幅度也最大,與同組受測者的連結感受也相對提升。此研究結果破除了大眾普遍認為快樂的事、運動或吃甜食才可以生成腦內啡、使人開心的迷思,證明悲劇故事其實也對身體有益。

率領研究的教授羅賓.鄧巴(Robin Dunbar)在期刊報告中提到,看催淚電影可使腦內啡生成,使身體感覺良好。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系學生李文鏵回憶起跟父親吵架後,看動畫電影《怪物的孩子》,「可能因為故事剛好在描述與父子感情,所以大哭到不能自己,但哭完過後突然可以站在爸爸的立場,心情也就變好了。」

另外,研究結果也指出,除了提高耐痛幅度,看催淚故事有助於人們發展社會連結。依照赫胥(Travis Hirschi)的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y),發展社會連結將減少犯罪傾向。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學生陳忠達表示,在看過悲劇電影《摩天樓》後,想更加善待身邊的人,「因為電影裡一開始的世界井然有序,但後來秩序崩壞,大家變得歇斯底里、互相爭鬥;反觀我們的社會,雖然有時覺得有點亂,但也不至於崩壞至此。」

研究結果顯示,催淚情節使人生成腦內啡,可提升痛閾、幫助發展社會連結。 圖、文/周瑩慈
研究結果顯示,催淚情節使人生成腦內啡,可提升痛閾、幫助發展社會連結。 圖/周瑩慈攝
牛津大學研究團隊表示,看悲劇故事有助於提升痛閾、發展社會連結。圖、文/周瑩慈
牛津大學研究團隊表示,看悲劇故事有助於提升痛閾、發展社會連結。圖/周瑩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