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美聲獻16部合音 挑戰異中唱和諧

2016/10/20 00:46:15

【記者周欣儒台北報導】「暢聲歌手」集結國立台灣大學合唱團學生及畢業生,16日於艋舺教會舉辦成立後首次公開演出,挑戰16部合唱曲〈當我還是個小男孩(When That I Was a Little Tiny Boy)〉與八部宗教作品。

16部合唱因難度高在台灣相當少見,僅台北愛樂合唱團、台北室內合唱團、福爾摩沙合唱團等嘗試。美國作曲家馬斯.哈里斯(Matthew Harris)譜出的〈當我還是個小男孩〉,嘗試利用16聲部呈現混亂卻似乎有跡可循的樂段,每部音階幾乎只差三、四度,其中幾部利用同音輪唱的方式,如同小男孩般急急忙忙想把想法表達給聽眾的雀躍感。

暢聲歌手指揮黃育峰表示,練習時團員容易算錯開口時機,且聲部幾乎各自獨立,一人不專心就會讓音樂解體。暢聲歌手指導老師、指揮連芳貝也認為,雖團員個體聲樂技巧有一定程度,但碰到難度這麼高的曲目時,聲音掌握能力仍不夠穩定,需要逐一處理個別問題。

表演者、台大醫學系學生葉晴則表示,這首歌曲還沒分為16部前和聲雖較為簡單,但幾乎每一個人都一部時,若沒有全神貫注可能會被他人影響。聽眾、育達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進修部學生周毓柔表示,人多嘴雜卻不會覺得很吵雜,演唱者嘴型相像,卻都唱出不同聲調。儘管層次略為複雜,但也可知演唱者需要一定功力。

用拉丁經文演繹的〈天后頌(Regina Caeli)〉以輕快、多重合唱的方式,表達對聖母瑪利亞的尊敬。整首歌以齊唱、平行五度、平行四度產生跳脫歐洲音樂的一貫和諧的風格,並透過音堆(一群密集的音高),強化拉丁文重音。其中一段男生四部合唱,以平凡的三和弦象徵世俗的人們,女生則以作曲上較不常見的平行四度應答,象徵非世俗的讚揚。表演者、台大語言學研究所學生張亦萱表示,大量差兩度、三度的「打架音」,加上節奏相當特殊,歌曲進行速度又非常快,練起來最辛苦。聽眾、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學生賴儀真表示,雖然音程不和諧,聽起來卻完全沒有不和諧的感覺,雖詭譎卻更能顯現神秘、神聖。

由菲律賓作曲家亞歷德航羅(Alejandro D. Consolacion II)創作的〈我們的天父(Pater Noster)〉,曲中兩位女高音獨唱、輪唱、合唱,利用輕如羽毛卻響亮的音色凌駕於和聲上,彷彿兩個聖潔女子輪流呼喚天父,而其他人以和聲溫柔地應和著。葉晴表示,因為擔任獨唱,在演唱時能感覺發自內心呼喚內心信仰。

聽眾、政大法律學系學生王嘉涓表示,舞台設計讓兩邊的人聽不到彼此的聲音,表演時卻聽不出瑕疵,由此可知實力的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