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書香市集結合社區願景 移動書屋開進城南

2015/12/06 06:23:29
白色的「時光攝影棚」中,展出多張城南地區珍貴影像。 圖/洪與成攝
「時光攝影棚」展出多張城南地區珍貴影像。 圖/洪與成攝

【記者洪與成台北報導】第15屆「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28日起一連兩天在牯嶺街登場。今年市集與「城南藝事」藝術展結合,以三台白色攤車展出當地的文化與記憶,同時邀請多所大學學生分享對城南社區的規畫與想像。

透過不同角度結合窗、牆與屋頂的三座「移動書報攤」,一座展開如白色翅膀,一座好似攤開的書本,另一座就是間小屋,邀請人們走進「家庭書屋」、「名人書報屋」、「時光攝影棚」這三大主題。「家庭書屋」邀請位在城南的各博物館及藝文館舍志工,親手製作「生命之書」,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名人書報屋」由小野、林良等30位文化人,透過文字、影像等媒介,分享城南藝文群聚變遷的歷程,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民眾在「家庭書屋」翻閱各博物館或藝文館舍志工親手設計的「生命之書」。 圖/洪與成攝
民眾在「家庭書屋」翻閱各博物館或藝文館舍志工親手設計的「生命之書」。 圖/洪與成攝

「時光攝影棚」則展出多張城南的珍貴老照片,讓民眾認識地區的過去,進而思考未來發展可能。自日治時代開始,許多出版社、藝文設施、書店、博物館落腳於「城南」、也是文人雅士居住、交流之處,被認為是台北市文藝資產密度最高的區域。隨著捷運萬大線將通過南海路,當地街道與房屋也亟須重新規劃。長期參與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籌辦的「城南藝事」策展人、前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黃海鳴表示,本次市集特色在於融入對城市的規畫,兼顧學術性以及地區未來發展,希望吸引對改善居住環境有興趣的民眾一起投入。

「一頁城南‧小歷史肥皂箱」於28日晚上登場。昏黃的路燈下的巨型白色帳篷,展出80多座學生設計的模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系、南海藝廊全體實習生、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系、中原大學建築系學生,上台分享他們實地走訪城南地區後的設計規畫與想像。

中原建築系參展學生黃語婕希望利用不同材質打造屋頂與遮雨棚,製造不同的雨聲。另一位設計者歐宥辰則利用巷弄裡植栽、懸掛物的特色,讓陽光以不同的角度照進巷內,「讓路人體驗光的節奏」。黃海鳴表示,學生實地走訪社區,除了構築對社區的想像,也可以了解當地居民改善社區的需求。如果居民對於學生的設計有興趣,官方評估後也發現可行性高,就有機會實現這些提案。

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今年邁入第15個年頭,黃海鳴表示,希望市集未來能持續與城南各大博物館合作,將市集擴大為聯合展覽,一同探討議題,加強博物館與生活間的連結。

市集中央擺設一頂巨型白色圓頂帳棚,展出中原大學建築系學生作品。 圖/洪與成攝
市集中央擺設一頂巨型白色圓頂帳棚,展出中原大學建築系學生作品。 圖/洪與成攝
第十五屆牯嶺街書香市集盛大展開。 圖/洪與成攝
第十五屆牯嶺街書香市集盛大展開。 圖/洪與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