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民眾聚東區抗北市高房價 籲政府建社宅解套

2019/11/15 09:00:33

【記者吳曼嘉、蔡淳宇綜合採訪報導】「打破金權政治!實現居住正義!」民眾躺在東區街頭,手舉標語,高聲呼喊訴求口號。居住正義改革聯盟9日下午舉辦東區大集結活動,號召民眾聚集在台北市龍門廣場,為居住正義發聲。其中一項訴求,便是呼籲台北市政府落實興建社會住宅的承諾。

參與民眾林學宇表示,相對於在外租房,社會住宅的建設品質較佳,且非違章建築,大樓的公共設施也會定期保養,因此社宅是較值得信賴的居住地。

根據「OURs都市改革組織」資料指出,在台北市市長柯文哲的首次任期內共興建了2萬487戶社宅,但連任後,他卻說:「台北市空屋多,所以不用再蓋社宅。」此後只會再興建1807戶。該說法明顯不符2014年他所提出的政見:四年任期內興建2萬戶、八年共5萬戶的社宅。

參與民眾賴俊穎則提到,政府興建社會住宅,旨在解決大眾的租房困境。「然而,現在社宅的數量並不是很多,有點跟不上我們的需求。」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社會住宅規劃設計興建及營運管理作業參考手冊》,社宅的基地選址須考量其周邊生活機能,包含居民在就業、就學、就醫等需求。但是,生活機能佳的地區,大多已無足夠空間規劃成社宅用地。

對此,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住宅企劃科政策股股長黃于哲說明,由於社宅要規劃在公有土地上,但台北市地狹人稠,因此要找到大面積的公有土地著實不易,而這也是目前在規劃社宅上,政府所面臨最大的問題。

面對土地不足、無法繼續興建社宅的情況,前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局長林洲民建議,相較於尋找新空地,將台北市政府所管轄的土地進行都市更新,是較為有效的方法。他解釋,台北市230所學校中,超過90%學校的學生人數正大量減少,有鑑於此,可以將學校用地做行政資源上的土地重整。他認為,將這些土地從學校用地轉為社宅,是一種把台北市推向更理想境界的方法。

面對低薪、高房價的巨大壓力,年輕人只能以租房代替買房。居住正義改革聯盟要求政府確實實現興建社宅的承諾,以減輕弱勢族群的租屋負擔,別讓居住正義的政策淪為空頭支票。

https://youtu.be/CYQKAwKKo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