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準公幼降學費負擔 配套不足反生亂象

2020/03/26 00:35:58

【專題記者楊家威、李權洲、賴辰瑀、林琬蓉、張珮慈綜合報導】「用教育成就每一個孩子。」由於現今重視兒童學前教育,大多數家長選擇將學齡前的孩子送入幼兒園,使其獲得專業指導與團體生活體驗。依據教育部統計處資料顯示,截至民國108年,共有564545位孩童正值幼兒園適讀年齡。但因費用便宜、師資相對有保障的公立幼兒園數量少,只有17萬5723位學生在公幼就讀,形塑台灣以私立幼兒園為主的幼教環境。有鑑於此,政府於108學年度全面推行準公共化幼兒園政策,期望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

在步入義務教育前,家長們通常會將孩子送入幼兒園,希望孩子能獲得專業且完善的照顧。 圖/張珮慈攝

發展平價幼教 政府推準公共化幼兒園

在台灣,私立幼兒園約佔整體幼兒園的六至七成,許多抽不到公共幼兒園名額的家長,只能選擇讓孩子就讀私幼。為減輕家長育兒負擔,政府自108學年度起全面推動準公共化幼兒園政策,與符合一定條件的私立幼兒園合作,使其成為「準公共化幼兒園」。家長僅需負擔與公立幼兒園相當的費用,其餘則由政府補助。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中小及學前教育組指出,由於準公共化幼兒園政策,108學年度共增加超過11萬個平價就學名額。政策為家長提供另一平價教育的選擇。

依據《教育部推動及補助地方政府與私立幼兒園合作提供準公共教保服務作業要點》,若家長選擇準公共化幼兒園,每位孩子每月僅需繳交最高4500元,包含學費、雜費與代收代辦費;而家庭中若同時有三位小朋友就讀準公幼,每生每月只需繳交3500元;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家庭則免繳費用,全額由政府補助。

對於以營利為目的的私立幼兒園加入準公共化後,其中一項益處即為入學人數增加。已加入準公幼政策的彰化縣私立三才幼兒園主任Peggy(化名)說明,園所內學生人數原本約有120位,目前則增至200位。另外,加入準公共化後,教保人員薪資更有保障。據1111人力銀行的薪資公秤顯示,原先工作資歷未滿三年的教保員,平均薪資約為2萬5000元,而在準公共化幼兒園履約期間,教保人員每月薪資可達29000元以上。國立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主任孫良誠補充,有些中南部的幼兒園加入準公共化後,教保服務人員的薪水可能一下便增加5、6000塊。

然而政府立法本意雖好,政策上路後卻因宣傳與監控力度不足,導致各種亂象頻傳,反而加重家長負擔。「當然有一些(幼兒園)是撐不下去才加入。」新北市私立立聖幼兒園曾園長說明,成為準公共化幼兒園可讓招生工作更為容易。因此,有些經營不善的私立幼兒園可能藉由加入準公幼而免於倒閉。但加入後為符合收費數額與教保員薪資規定,勢必提高成本,且政府補助為分期付款,使得資金有時會入不敷出。為求平衡,業者只好多收費,或是減少服務。

準公幼違法收費 家長投訴無門

「兒童福利聯盟」於民國108年針對非六都家長調查指出,近六成家長曾遭遇園方超收費用。《教育部推動及補助地方政府與私立幼兒園合作提供準公共教保服務作業要點》第四點雖有針對幼兒園園方之收費數額做規範,然而同點第三項提到此數額以地方政府公布之收費項目為計算基準,交通費、保險費等項目不包含於此。部分業者便以此規定巧立名目,向家長收取費用。

家長H太太(化名)曾被園方通知學生需強制參加數學課,且需繳付額外費用。家長深感不合理,因課程非才藝課,更不是校內正規的課程。H太太立刻檢舉幼兒園的不當行為,事後園方則以外聘教師請假缺課為由作部分退費,但至今仍未交還全部款項。另外,家長蔡依婷先前也曾遭到額外徵收費用的準公共化幼兒園,老師要求家長繳交教材費1,500元。蔡依婷因而提出疑問,卻遭幼兒園駁稱:「媽媽你如果不繳也是可以,只是你的小孩以後上課沒有課本。」因無繳費收據,且缺乏合適檢舉管道,導致不少家長被濫收學費。

面對幼兒園違規,現行制度下只能依靠家長主動蒐證並檢舉。國教署說明,若家長對於幼兒園收費存有疑慮,可諮詢免費客服專線並通報至地方政府。而政府除了查察有疑義之幼兒園,亦會持續追蹤後續改善成果。但由於政府單位只零星開罰且罰則極輕,導致許多幼兒園會投機取巧,鑽法律漏洞。家長們求助無門,網絡上的「靠北版」遂成了他們了解幼兒園政策以及投訴的管道。

業者未告知細項 致收費資訊不對等

臉書粉絲專頁「惡質幼兒園的秘密」版主王先生,認為現行法規上有許多缺漏,因此成立粉絲專頁幫助家長。王先生利用社群媒體的管道,除了提供平台供受害者發聲外,也向大眾宣導法規觀念,防止更多家長遇到收費問題。

「來找我的家長中,絕大多數都只知道每月收4500元,而不清楚真正的收費模式。」王先生認為,政策的內容僅告知業者收費辦法,家長對詳細的收費方式幾乎一無所知。王先生也提到,多數幼兒園都不會將收費詳細項目提供給家長,使家長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超收費用,「業者認為家長知道的越少,能夠鑽漏洞的地方越多,教育部也太過相信業者會主動說明收費的細節。」

若家長對園方收費方式有疑慮,且經溝通後,狀況仍未調整,多數家長只好考慮讓孩子轉學。然而,因法規規範,幼兒園依照園所大小,有其固定的招生人數,且學費較低的準公幼通常在學期初即招滿學生,因此家長剩餘的選擇往往只剩學費較昂貴的私立幼兒園。中華民國幼教聯合總會總會長洪懿聲提及,家長因為無法抽到公幼及非營利幼兒園的名額,在經濟考量下仍會繼續留在原本的準公幼。

政策打亂市場機制 幼教趨向單一化

「(準公幼)政策嚴重干預自由市場,幼兒教育品質更難提升。」洪懿聲針對整體政策提出批判。洪懿聲表示,小型幼兒園有其個人特色及教學方法的獨特性,若加入準公幼,就必須面對成本問題甚至倒閉。反之不加入,即需面臨其他準公幼競爭招生,因家長選擇幼兒園的順序多是以公幼、非營利優先,再來是準公幼,如果皆無名額才會考慮一般私立幼兒園。

一般私立幼兒園欲轉型準公幼,必須達到教保人員的薪資限制。對核定人數較多的大型幼兒園而言,薪資增加可讓較多人分攤,然而對小型幼兒園而言,可分擔的人數較少,使得園方必須面對更大的經營成本。洪懿聲認為,此政策對規模較大、核定人數較多的大型幼兒園有利,「200人負擔一個園長的薪水,跟30人負擔一個園長的薪水,哪一個比較沉重?」洪懿聲也提到在政策上路後,核定人數30人以下的幼兒園有減少的現象。

洪懿聲說:「這些學校從社區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核定人數多、連鎖式的大型學校。」 孫良誠認為,在現行政策方針下,教育容易趨向單一發展。孫良誠表示,政府可因應社會不同的需求,使幼兒園著重不同的方向發展,對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可以優質為目標,然對經濟較弱勢的家庭則以提供合法、安全的保護環境為優先。「政府期望平價又優質,但平價和優質其實並不對等,很多優質都要用錢堆出來的。」

經營成本的問題,也間接影響新幼兒園的加入。洪懿聲表示,新加入的人一開始沒有大筆資金創立大型幼兒園,勢必要從小型幼兒園開始經營。然而接踵而來的成本問題,使許多願意投入幼教事業的人望之卻步,「(政策)阻礙年輕一代在未來幼兒教育的創業,現在連創業都沒辦法。」

此外,在政策規定下,部分品質較差的幼兒園也能透過加入準公幼,得以繼續生存。洪懿聲認為應當將補助對象回歸家長,讓家長選擇品質良好的幼兒園就讀,「回歸市場機制,經常出問題的就會被淘汰。」

準公幼存爭議 各方建言盼改善現況

立意良善的準公共化政策在法規不明確的情況下,延伸出許多爭端。曾經遭幼兒園園方額外徵收教材費的家長蔡依婷建議,政府應多宣傳政策、列出明確的收費內容,並對準公共化幼兒園進行抽查,更希望成立一個專門的調查小組,公布園內違規事項以及不法幼兒園名單等。

收費爭議導因於法規不明確外,園方不受完善的機制監督與處罰也是加深亂象的原因之一,王先生指出,他表示整個政策幾乎沒有配套措施就倉促執行,導致亂象叢生。他也解釋,目前並沒有完善的機制監督業者,當園方違法時,除非透過家長申訴,否則地方政府不會主動派員查察真實收費,且處罰機制所祭出的罰則對業者來說不痛不癢,就算家長檢舉,對園方也沒有太大嚇阻效用。

對此政策,孫良誠建議政府可以因地制宜訂定規範。由於每地經營幼兒園的成本不同,例如台北與屏東,他認為應考量當地的生活條件、經濟水準等,來調整薪資或收費的標準。洪懿聲也說明,政府應多加在新聞、社群平台上加強宣導政策,並在現有法規內具體列出收費細項。他同時也呼籲,簽約是買方賣方的契約關係,除了政府明定收費細項外,家長也須在簽約時清楚認知收費內容是否必要,減少雙方對於收費標準資訊不對等、進而造成亂象的情況。

王先生分析,私幼業者本身以利益導向為主,與政府簽約成為準公共化幼兒園後依然不改其本質,利用各種手段向家長收費,且不開收據,使家長申訴無門。因此他說明,最根本的解決方法為參考國外幼教界廣設公幼,若大多數小孩都有公幼可以就讀,就不會有如此多的私幼業者搶招生,同時也可減緩台灣幼教界私幼佔多數、為了利益考量而巧立名目收費的可能。

此外,孫良誠也提醒,不應以少數違規的案例代表整體幼兒園,同時也不該抹煞其餘幼兒園為幼教環境的努力。他認為,學前教育的認知需更為提升,「家長應該要同步提升對孩子教養的責任,要讓老師和家長共同對孩子的成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