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以藥物計算生命 《空的時間》伴憂鬱患者療傷

2018/11/08 00:15:01

【記者林莉庭台中報導】服藥完畢後留下的藥殼隨時間層層堆疊,形成用藥人的生命軌跡。目前就讀東海大學美術系碩士在職專班的王信瑜6日至11日在東海43號-創藝實習中心舉辦《空的時間》個展,透過錄像作品表現對時間的主觀感受,也將憂鬱症患者自我對話和觀看世界的角度融入創作中。

 

王信瑜透過創作錄像抒發心情,將憂鬱症患者看待世界的方式呈現在作品中。 圖/林莉庭攝

王信瑜說明,他將自身對時間的認知放入作品,藉由加速、放慢或倒轉作品的時間,讓觀者體會物件變化的樣貌。「我就是呈現出我世界的時間。」他解釋此次展覽命名為《空的時間》,是讓時間脫離客觀標準、不受外在因素影響,形成與外界隔絕的真空狀態,並將他對時間的主觀認知帶入作品。

「會覺得我的時間就是用藥物來計算的。」王信瑜在作品中表現對生命逝去的體悟,親人離世、同學自殺的接連衝擊一度令王信瑜難以承受,需倚靠藥物穩定情緒,他坦言:「我對於情感上面的復原能力很差。」作品〈堆疊〉便將藥物作為拍攝對象,隨著藥殼越疊越高,代表持續服藥的時間越來越長。

觀展民眾賴彥碩也對作品〈堆疊〉印象深刻,他坦言自己也需固定服用藥物,作者在作品中呈現生命以藥物為計時單位的觀點,提醒他藥物已改變他的生活作息。

另一件作品〈管〉以色彩鮮豔的藥丸投入長型試管,隱喻藥丸吞入食道的過程,藥丸被擺設地像罐裝糖果,與一般人對藥物的印象不同。王信瑜指出目前大眾對精神病理解不足,「大家會覺得吃藥很嚴肅、絕望。」但對他來說藥物僅是一項維繫生活的必需品,服藥就像人需要吃飯一樣自然。

「統一性的東西套在不同個體上是很暴力的。」王信瑜認為,許多人由於忽略每個人對情緒處理能力的差異,因此不理解憂鬱症。他在作品〈復生〉中安排時間倒轉,使原先看來相似的灰燼,隨時間逐漸顯現出被燃燒的紙鶴原貌,他補充每隻紙鶴原先樣貌皆相異、擁有各自的特質,不能以單一標準評斷。

作品〈復生〉中的灰燼是紙鶴燃燒產生的結果,透過焦黑的外觀難以辨認原貌。 圖/王信瑜提供

對王信瑜而言,創作錄像是自我療傷的過程,經由反覆述說並與人分享創傷,能學習與原本沈重的情緒和故事拉開距離,王信瑜說:「變成作品後,就可以用另一種角度去看它。」

王信瑜希望作品不僅療癒自己過去的創傷,也能增進觀者對憂鬱症的理解。 圖/林莉庭攝

王信瑜的指導教授、東海大學美術系專案約聘助理教授徐嘒壎表示,王信瑜的錄像作品具有迷你劇場的風格,像是藥物系列的作品即在鏡頭前細膩地擺設藥品及包裝。

錄像創作的特性為觀者需花時間與作品互動,體會作品營造的時間感。 圖/王信瑜提供

「有創傷、憂鬱的人,需要的並不是正面的話語,而是陪伴。」王信瑜強調,陪伴對憂鬱症患者而言最重要,他創作時因作品相伴得以修復創傷,他也期望作品不僅陪伴自己,也陪伴前來觀展的人們。觀者需花時間體會作品的氛圍及作者編排時間的用意,在觀看的過程中人們便在共同的空間互相陪伴。

王信瑜認為憂鬱症患者最需要的是陪伴,也期許作品可以促成人與人相伴,一起度過悲傷的時光。 圖/林莉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