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社論】〈戀我癖〉複製刻板印象 不應窄化霸凌形式

2016/11/17 13:06:03

 上週,知名音樂人陳星翰執導的單曲MV〈戀我癖〉在網路上引發軒然大波。影片中,身上穿洞、刺青、有著特殊髮色的「太妹」欺侮體型臃腫、外貌不佳的女學生。雖然再現社會真實,實則強化校園霸凌者與被霸凌者的刻板印象,同時窄化校園霸凌可能發生的場域和形式。


 當今網路時代,線下校園霸凌也發生在線上。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民國103年統計,近七成的青少年曾有在臉書被霸凌的經驗,其中有將近四成的學生選擇忽略。由此可見,真實的霸凌狀況更難以在現實生活中被清楚看見。


 而且因網路「匿名」、「無遠弗屆」、「不易掌控傳播途徑」、「多媒體」等特性,霸凌者更容易隱身於螢幕後,用文字、影像等攻擊,導致被霸凌者受到嚴重的精神傷害。104年,知名女星因不堪其臉書粉絲專頁上的匿名流言攻擊,選擇自殺。該女星既不符合〈戀我癖〉中所呈現的樣貌,被霸凌的形式也不是正面、直接的攻擊,而散播流言者至今仍是個謎。


 影片最後,被霸凌的弱者被改造成一名男性,重獲新生。這支以「反霸凌」為理念的創作影片,既沒改善被霸凌者的弱勢處境,也無破除霸凌關係中的刻板印象,更甚在無形中再現性別成見。而針對影片的論戰反而模糊焦點,成為另一種形式的互相攻擊。當影像作品為社會議題喊聲時,更應審慎處理各種符號的再現,絕非讓觀者陷入刻板印象的迴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