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轉換路面壓力 高架橋成發電站

2015/04/29 22:17:37
由陳柏年、丁冠暉設計的都市綠能循環站,讓建國高架橋搖身一變成為綠意盎然的環保建築。圖/陳柏年提供
由陳柏年、丁冠暉設計的都市綠能循環站,讓建國高架橋搖身一變成為綠意盎然的環保建築。圖/陳柏年提供

【記者廖科驊綜合報導】行政院環保署舉辦的「2015『環境關懷』跨領域設計競賽」於4月22日於松山文創園區頒獎,師範大學設計所學生陳柏年和丁冠暉合力設計的「都市綠能循環站」奪下首獎。環保署將資助前三名隊伍於今年8月前往丹麥參加INDEX:AWARD國際競賽。

環保署於今年首辦「跨領域環境設計競賽」,鼓勵民眾運用創意解決環境問題。曾經參加過綠建築設計比賽與工作營的陳柏年和丁冠暉在社群網站看到這項比賽,便決定進軍首屆的跨領域環境競賽。

都市綠能循環站是以建國高架橋為藍圖進行設計與改造,將橋樑分為上層、下層和頂層。上層是原本的行車道路,但是在路面下安裝壓電設備,可以把車輛對道路造成的壓力做為發電使用,上層配合原本閒置的橋梁下層,會設置電動車充電站,預計每天可產生1萬2000千瓦的電力,充飽200輛電動車。此外,下層的剩餘空間也可規劃市集,讓車主在充電的時候可以逛街。另外加蓋的頂層則鋪設綠色植被並增設雨水回收設施,不僅有效收集水資源,更能結合附近的建國花市和大安森林公園,提升都市的生活環境。

陳柏年表示,發想這項設計之初,他們花了一整天在台北散步,在經過加油站時,想到石油燃料終會被電能取代,因此決定以充電站為主軸開始整個計畫。由於出身設計系,對於能源所提供的效益與應用較為陌生,道路壓電的技術也不甚理解,他們花了不少時間研究。另外他們在整合建國花市的構思之中,發現了新型態的魚菜共生系統,經過鑽研後才完成最後的應用與整合。

二人表示,這項設計要套用到其他橋梁還需要一段時間,雖然道路壓電裝置是用於各平面和高架路段,但這項技術還沒有成熟,發電效益並未完全達到實際運用上的需求,因此仍停留在概念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