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黎明幼兒園抗爭九年 連結社區盼攜手共存

2018/11/22 15:18:15

【記者林莉庭、徐卉馨、范莛威台中採訪報導】官商勾結的合法強盜,逼迫我得離開我一生心愛的家人、工作、校園及最愛的小朋友。」一封給總統蔡英文的陳情信,寫著園長林金連對黎明幼兒園的情感他從父執輩手上承接教育工作,與這座家長口中的森林幼兒園,已經一起走過了40年的歷史。

位於台中的黎明幼兒園,2009年被劃入自辦重劃區,9年來面臨多次強拆危機,過去5、600名孩童上課的景象不復存在,只留下整排閒置的教室,與走廊上剝落的天花板。黎明幼兒園9月再次敗訴,面臨強拆危機。黎明幼兒園保留行動成員17日再度走上街頭,訴求記名投票立專法、政治協商跨局處協調會與原地保留黎明幼兒園。

園長林金連的兒子林愷悅表示,幼兒園保留的抗爭一直在惡性循環,「因為政府就是輿論到一個頂點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延期,然後等比較少人關注的時候,才會動手拆遷。」

東海大學社會系學生顏誌君也說:「我們希望幼兒園本身,這個優質的教室跟草地,他的保留是可以讓重劃區、幼兒園就學的學生,以及社區的民眾,可以一起來使用。」

黎明幼兒園歷經9年的陳情與遊行,像是沒有終點的抗爭馬拉松。2017年,東海大學社會系楊友仁教授、推廣部藝術治療學分班王秀絨副教授與外文系蔡奇璋教授組成團隊,向黎明幼兒園提出社區營造方案,以此反思原地保留的意義。他們嘗試運用幼兒園空間,連結社區高齡人口的需求,也為當地提供長照安養的規劃,為9年抗爭提供轉向的可能。

楊友仁說明,相關方案將幼兒園空間規劃為親子銀幼創作藝術的空間,符合地方教育的傳統以及黎明社區未來,期望解決老齡化的問題。

11月,王秀絨副教授藝術治療團隊在黎明幼兒園舉辦體驗活動,開放每位黎明新村的居民參加。希望透過藝術治療,讓居民能夠自由地創作,分享彼此的生活與在地記憶,重新建立幼兒園與社區的連結。

王秀絨表示,透過藝術治療,作品不再只以美術技巧及成品的美感程度為主,而是能運用創作的成品連結心靈的快樂。

東海大學社會系學生王奕婷也說:「一直以來黎明幼兒園跟社區的關係不是那麼緊密,這個活動用軟性的方式,去建立一個連結的管道。」

藝術治療活動為黎明幼兒園敞開大門 ,讓居民可以在園內的教室與遊戲場一起聊天、創作。空間活化讓幼兒園更貼近在地居民的生活,不僅能深化社區居民間的情感連結,也讓當地居民更認同保存幼兒園的重要性。

https://youtu.be/KwvFB-7Xb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