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吳惠淳寄鄉愁於紙鶴 《漂流心象》現遷移感觸

2021/12/15 19:44:40

【記者吳姿芳台北報導】燈光映照於天花板懸掛的紙鶴,投射出的影子與絹布上的紙鶴交錯飛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理論組博士生吳惠淳舉辦個展《漂流心象》,展出一系列水墨畫作,傳達個人在離鄉過程中回溯的記憶與感觸。展覽於9日起在新北市藝文中心展出。

最早記載紙鶴的文獻為井原西鶴於 1682 年出版的《好色一代男》,創作者吳惠淳將個人經歷再透過紙鶴呈現,寄寓祝福之意。 圖/吳姿芳攝

深藍色的花磚以方格狀排列,而紙鶴遍佈於紅色的花瓣上,條狀樹枝於下方相互交織。吳惠淳說明,作品〈千紙鶴〉結合他記憶中的圖像,如家鄉台南的花磚、九重葛的花瓣、樹枝等。他說明,花磚與九重葛能讓他聯想到故鄉,而樹枝代表巢穴,他說:「在移動的過程中,我感受不到歸屬感,所以我透過樹枝構築像巢穴安心的地方。」

〈反方向的鐘〉中白鶴與黑鶴飛行的方向,代表兩條不同的時間線,暗喻時間只能由人親自感受。 圖/吳姿芳攝

時鐘內數字反向排列,散落於絹布上的白色紙鶴順向飛行,墨色紙鶴則逆飛。畫作〈反方向的鐘〉靈感源於吳惠淳在外地深造的過程,他解釋,離鄉求學時,個人的存在處於模糊的地帶,不屬於任何一地。因此他透過黑白紙鶴、時鐘、齒輪與窗簾的花布傳達虛實交錯的時間概念,他說 :「世界上並不存在真正『正確』的時間。」觀展民眾蔡鶴旭說:「作品有回到過去的感覺,且窗花讓人聯想到家的形狀。」

創作者吳惠淳親手折紙鶴,再細心地貼到線上,讓紙鶴自由翱翔,與後方絹布上虛擬的紙鶴產生對比。 圖/吳姿芳攝

吳惠淳以水墨與膠彩創作,他先用筆刷將具透光性的絹布打溼、暈染水墨,再層層薄染膠彩,營造出氤氳的氛圍。他說:「水墨暈染性強,而膠彩覆蓋性強,所以要找到平衡點。」他補充,他第一次以懸掛的方式創作,懸空的紙鶴與絹布上的圖畫產生對比。觀展民眾李澔軒說:「紙鶴的吊飾使作品更有動態與立體感,讓人感受到時間流逝。」

過去吳惠淳大多以動物為主體創作,並細膩地刻劃外貌與周遭環境,而隨著生命經歷的不同,他將主體縮小,專注於塑造畫面整體的空間,並融合具象與抽象的概念。他說:「人越來越大,經歷的痛苦越來越多,作品也會改變。」不過他補充,主旨皆在探討個人存在的狀態。

吳惠淳認為,現代的水墨藝術家皆在追求個人特色,他也正著手於增加色彩的辨識度,他說:「將桃紅色的九重葛花瓣變成強烈的紅色,對我而言是一抹鄉愁,是主觀的。」他進一步補充,未來他將會繼續創作紙鶴系列作品,賦予這個題材更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