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羅婉云策巨大柿果展 再現都市客家文化

2020/10/07 23:27:39

【記者蕭淳云台北報導】隨著觀展者進出,布料打造的柿子空間上下起伏,在日光和鼓風機的催化下,模擬柿果逐漸風乾成柿餅的過程,這是台北當代客家徵件展──《秋陽,風起,凝結的糖》的展覽現場。此展覽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學生羅婉云策展,與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合作,邀請兩位藝術家進行創作,於9月12日至10月4日在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

策展人羅婉云過去多以食物為媒材進行創作,這次與在場內與觀展民眾分享柿子做成的「飴」。 圖/羅婉云提供

為了打破大眾對客家文化──花布、藍染、油桐花的傳統想像,身為新竹客家人的羅婉云以奇幻、新穎的手法詮釋客家經典食物柿餅。他莞爾一笑說道:「大家每次都把它(客家文化)弄得很像已經進入歷史。」他強調,客家文化承襲至今,且不斷地轉變。羅婉云舉例,現今台北不乏客家族群,但多隱藏在都市中,「不會從外面一看就知道我們是客家人。」因此,他將代表客家文化的巨大柿子放進剝皮寮穀倉,呼應都市氛圍下的客家精神。

藝術家黃子儇打造的柿子空間,讓觀展者身歷其境,配合展場空間的自然光照射,詮釋柿餅日曬過程。 圖/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提供

參展藝術家黃子儇同為北藝大美術學系碩士班學生,在此次展覽中,他發揮擅長的空間創作,以帆布為媒材,搭起三個層層包裹的空間,搭配鼓風機讓柔軟的布料緩緩膨脹,觀展民眾可以屈身潛入柿子中探索。在展場中央抬頭仰望,可見陽光透過剝皮寮穀倉原有的天窗,均勻地灑落在布料上,羅婉云表示,這正好表現客家柿餅製程中的必要元素──風吹與日曬。黃子儇還特別選用閃耀銀白光澤的橘紅布料,以呈現柿子表皮逐漸凝結出糖霜的模樣。

走進黃子儇搭建的柿子空間,映入眼簾的是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學生黃馨的創作。第一層的熟成柿子佈滿象徵風神、太陽神的壓克力插畫;第二層擺放多個軟雕塑,以布料搭配紙板縫製,呈現充滿童趣的未熟成狀態。羅婉云觀察,黃馨抽象繽紛的插畫風格能充分詮釋《秋陽,風起,凝結的糖》的概念,「我想給的感覺都是一種黏稠的、正在轉變的、模糊的。」正如柿子轉變成柿餅的狀態,也象徵著客家族群面貌的更迭。

藝術家黃馨正在展場微調作品,以極富童趣的插畫與軟雕塑擺設呈現柿果的兒時形象。 圖/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提供

為了讓展場中柿子的形象更立體,羅婉云在柿籽狀的桌子,擺上自製的柿葉茶和柿子點心與民眾分享。孩童在展場或坐或蹲,時不時好奇發問:「我在柿子裡面!那肉在哪邊?」觀展人李慧端認為,參與式的展覽很特別,「會有一種走入不同空間的感覺。」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秘書陳淑貞也提到,透過年輕世代反思客家文化,再擷取傳統元素以新穎的展覽形式呈現,「能讓年輕人和其他族群接受,這是台北客家(文化推廣)滿重要的一個方向。」

展期中有三場「品嚐活動」,羅婉云用柿子製成甜點,希望藉由味覺帶給觀展人更多想像。 圖/羅婉云提供

羅婉云回憶起旅外的經驗,他表示,在國外很常被問起家鄉,「說Taiwan他們會搞混,我後來都直接說Hakka(客家)。」這讓羅婉云重新思考自己的認同,「覺得創作這麼多年都是在做別人的文化,應該要回來談自己的文化。」來到參與式的展場,觀展人鑽進層層布料探索,並沉浸在淡雅的柿香,在奇幻、有趣的體驗中,深入感受都市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