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還原未被定義的「她」 盧芛反思藝術中的女性自主權

2022/11/16 22:47:36

【記者古宇恩高雄報導】以不同紙質展現肌膚質地,透過水墨勾勒女性容貌。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學生盧芛,入選本屆高雄漾藝術博覽會藝術新銳區,展出一系列以傳統水墨結合剪影、絹印(註)等技法的作品,探討女性在藝術中的主體性。展覽於11至13日在駁二藝術特區蓬萊區B4倉庫展出。

註:絹印是一種孔版印刷,藉由印製壓力讓墨穿過孔洞所呈現的平面印刷技法。
〈聖母花園〉結合中西方母神形象,並將背後的花紋透過日常植物代換,傳達女性最原始的樣態。 圖/古宇恩攝

聖母矗立畫面中央,植物剪影四圍環繞。〈聖母花園〉參照中世紀以聖母和獨角獸為主軸的掛毯畫作,原作中花園象徵母神所處的精神世界。盧芛將掛毯畫中的千花紋抽換成台灣常見的植物,他認為這些花草雖遍布在生活中,卻難以被人記憶。藝術家將對植物的觀察延伸到家中女性長輩,「好像他們做了很多事情,但沒有人記得他們。」他說。盧芛透過剪影的手法讓植物的圖像留白,給予觀者自行思考其背後樣貌的空間。中央的母神則融合西方基督宗教藝術中的聖母及東方漢代繪畫中宇宙女神西王母的形象,以暈染手法抹除主體與背景間的隔閡,來降低女神的神格,表現原始女性尚未被加諸任何定義的狀態。

〈牽著她的獨角獸〉將獨角獸的角淡化,抹去陽性特徵,強調母神與獨角獸的互動性。 圖/古宇恩攝

展場左側的〈牽著她的獨角獸〉與〈聖母花園〉取材自相同的文本,並以聖母與獨角獸為主角。盧芛表示獨角獸在藝術中有陽性的意涵,此作中他將獸角淡化,轉移觀者在世俗定義下的目光焦點,試圖去除兩者被普世價值定義的角色。花紋空間的獨角獸〉將獸角和獸身分開,前者融入絹印的光環塑造成如套圈遊戲的畫面,母神雖未呈現在作品中,卻彷彿遊戲中的玩家,展現女性的主動性。在獸身部分,盧芛則以傳統水墨中獸馬的形象為基底,加入許多女性化的裝飾,如耳環、項鍊等,翻轉觀者對事物的刻板印象。觀展民眾高耀宏認同經驗會左右人對於事物的界定,「藝術家的作品讓觀者可以滲透其中,去想像經驗外的可能性。」他說。

〈花紋空間的獨角獸〉將獨角獸賦予女性化的特質,扭轉大眾對獨角獸的刻板印象,頭上的角彷彿套圈遊戲,強化女性的主動性。 圖/古宇恩攝

盧芛表示,這系列創作的契機主要是因為過去在研讀藝術史時,發現極少有女性藝術家的名字被留存,特別在中國水墨藝術史中,女性藝術家會以男性附屬品或無名氏的名義被記錄,即便留下名字,也大多是因為其名妓的身份。「在畫水墨時會有點焦慮,我不知道怎麼去理解我自己的角色。」盧芛說,因此,他想要透過創作來找回女性在藝術中的主體性。尤其懷孕進而成為母親的經驗,更驅使他重新思考女性對創作、自身的意義。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學生盧芛,透過水墨的性質結合自身經驗及對於藝術史的觀察,反思女性在藝術中的主體性。 圖/古宇恩攝

銷售經理陳佳佩表示,盧芛是個很用功的藝術家,他不僅會研究傳統歷史,也會將不同文化下的藝術進行對照,「畫的雖然是最傳統的水墨,卻將世界和自身經歷融入,讓畫作多了屬於盧芛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