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窒。游》中求自由 許菟芸揭社會枷鎖下的渴望

2023/12/20 23:18:35

【記者王華琳高雄報導】「外在的束縛與對自己的期許,就像繩索捆綁著我們,其實不是那麼難解開,而是自己不願輕易地放過自己。」就讀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的碩士生許菟芸,於9日起在重返空間舉辦創作個展《窒。游 Freedom》。該展以傳統工筆畫結合金屬箔創作,表達社會規範束縛下,人們如何在苟延殘喘中渴望自由,並保留內心深處的初衷。

許菟芸將自身對於社會壓迫的心緒,投射於畫作中,詮釋人在窒息的環境中仍對自由抱持渴望。 圖/王華琳攝

許菟芸認為受禮教影響的社會,正蠶食著大眾的信念,「背負他人的期許,對抗著自己內心的矛盾與自卑,以至於失去了靈魂。」他利用工筆畫層層堆疊暈染,在細膩且緩慢的作畫過程中,除了讓許菟芸沉靜心靈,也能將複雜的心緒傾注於畫作。此次展出的作品分為人像與海蛞蝓兩系列,對他而言,人像系列是紀錄並展示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如同對傷口進行清創。此外,他也以海蛞蝓樸實無憂的形象作為發想,象徵人們對於自由的嚮往。

在〈必經之路〉中,儘管海蛞蝓的路途艱難且步伐緩慢,但身邊仍有夥伴偕行努力,堅信總有一天能夠到達自由的彼端。 圖/王華琳攝

「對於祝福下的壓力,你不能撇除其中的善意但它卻也是讓人感到困擾的一種壓迫。」許菟芸表示,社會或家庭總以關心的角度,賦予個人許多期盼與要求,使人沉溺其中而無力逃脫。在作品〈凝眸〉中,帶有祈福意味的狐狸張子被繩索纏繞,一旁的人物則以不自然且空洞的姿態呈現畫中,象徵社會期許所帶來的痛苦與無力感。在背景部分,他透過「燒箔」的方式,創造不同色澤與紋理的視覺體驗,營造現實被繩索割裂所產生的不均衡感。

許菟芸將金屬箔以「燒箔」的形式處理,使畫作背景在不同光線角度下,呈現不一樣的風貌,凸顯壓迫之下對於自身的無助感。 圖/王華琳攝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我也還在學習跟過去的自己和解。」作品〈一口深井〉中,許菟芸探討童年的重要性與影響,畫中的泰迪玩偶、潮濕苔蘚氣味與腳下柔軟的泥土,是他童年記憶的載體,而身後的藤蔓與柵欄則隱含著禁錮內心的傷害。許菟芸刻意讓畫面呈現清冷氛圍,象徵人們不曾在意甚至不願想起的回憶,其實都默默地影響著行為與思想。

許菟芸認為,童年記憶似乎會伴隨一生,並影響著一言一行,他期望能與童年的自己和解,走出自己的路。 圖/王華琳攝

作品〈汪〉與〈汪汪〉中,海蛞蝓隨著蜿蜒的水流朝著「自由」邁進,過程中遇見能彼此相互學習與陪伴的小狗。許菟芸說明,有時人們會覺得面前的困難無法跨越,「但不知不覺間會發現,曾經困難的部分已經過去,或是我們已擁有足夠能力去面對。」在兩幅畫作中海蛞蝓與小狗在前行時,尺寸大小也隨之改變,而兩者間如何共同成長,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解讀與投射。重返空間主理人陳邦恩說:「許菟芸將海蛞蝓作為象徵性的符號,在傳統的媒材上,將衝突的元素和諧地融入畫中,也許未來這一個符號還會持續發展。」

許菟芸透過不斷往前行的水流,表達即使遭遇阻擋且路途蜿蜒,人們依舊要堅持朝向自由,終將會到達象徵自由的大海。 圖/王華琳攝

許菟芸利用傳統工筆畫融合金屬箔創作,在傳承技法的同時,展現了水墨的包容性。對此,指導教授南大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主任陳建發說:「此次的創作類似於都市水墨,將都市環境衍生出的社會心理層面,以水墨形式呈現。」他認為,許菟芸的作品隱含著他想表達的內容與想法,觀者可以在過程中體會並連結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