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與「外來種」共生成日常 黃育晨重思網路洪流

2021/12/22 21:05:20

【記者黃亭茹綜合報導】「呃啊!呃啊!呃啊!」兩台明亮刺眼的螢幕在黑暗的空間中,不間斷地傳送干擾的聲音,而螢幕兩側的大型圖像,如告示牌般引領觀眾進入場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學生黃育晨於2021第16屆「臺北數位藝術節-無邊庇護所」發表作品《不能結果,也能結果》,重新打破現代人閱讀訊息與影像的習慣。作品於10日至19日在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展出。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學生黃育晨透過對於一張從網路上擷取、收集的圖像,進行一連串的腦補。此材質為帆布輸出,不像布那麼柔軟,不過具有韌性、可以反光、變形且凹折的。 圖/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提供

影像中的旁白說著:「摔落一地的安⋯⋯球型物體,因為落山風的關係,從機車上一摔而空。」黃育晨表示,因為新竹落山風很大,路邊機車上的安全帽都會被風吹起,而路人為了讓安全帽不要落地,就把它掛在樹上,形成特殊的街景,讓本來不能結果的樹也能結「果」。他以一張在網路上大肆流傳,一頂頂安全帽不尋常地被綁在同一棵樹上的圖像作為創作靈感,他說明,安全帽代表寄居於他人之上的「外來種」,落山風則被比喻為營養,以協助外來種能安然地定居在台灣這塊土地。他興奮地說:「很多原生地不在台灣的,都因為長久寄居在台灣,而形成了我們的一部分,甚至轉譯。」

以大型帆布輸出作為「鋪設山路」的概念,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學生黃育晨欲給予觀眾一個清晰的路線,慢慢引領觀眾進入展出主題。 圖/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提供

黃育晨提到,樹上一顆顆的安全帽與福壽螺、葡萄擁有相似的符號,皆代表外來種。觀眾黃彥超說:「黃育晨的作品可貴之處在於,有很多真實影像的參與其中,這表示了很強烈的身體經驗在這個場域當中。」他也認為,影像中黃育晨用手一個個滑過臉部的動作,與某種擺脫不掉的宿命感相互呼應。

黃育晨謹慎地說:「影片中的文字敘述,是我視訊息為一個很表面、很洪流般快速沖刷的表達方式。」他補充,福壽螺和移工的原生地都不在台灣,但他們居住在台灣的時間相當久,也漸漸成為台灣「本土」常見的元素。他巧妙地透過這個「不太相關的相關性」,把事件與符號串連在一起,以呈現訊息在傳遞時的混亂、失真以及失準的狀態。觀眾許哲豪說:「我感受到他想表達一個無處安放的焦慮。」

此為以玻璃輸出的材質,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學生黃育晨興奮地說:「那時候想嘗試透明的感覺,可藉此塑造後面的空間感。」 圖/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提供

「網路就是我們的原生地。」身為二十世代的黃育晨一派輕鬆地表示,網路不再是外來種,反而成為了我們的延伸,已經融入身體的一部分。而許哲豪則認為,面對網路中的訊息洪流時,這個焦慮化為一個「我」的集合體,而這個集合體又被轉譯為詼諧的文字,創造出一種迷因式的結構,是荒謬的、飄飄然,更是輕盈的。黃育晨也提到,當代語彙正在快速大量的被挪用、複製及貼上,並希望透過作品一層層地推進,呈現網路參雜各種雜亂符號的狀態。

創作者以錯綜複雜的鐵構支撐起螢幕與平面圖像輸出,欲透過看似冷冽的硬體形塑出一個動態的差距。 圖/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