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雙十賞國慶鳥 屏東鷹季現人潮

2019/10/17 17:48:48

【記者方小瑀屏東報導】「來了!來了!在那座山頂!」此起彼落的呼聲在「鷹迷」間響起,灰面鵟鷹如點點黑蚊般盤旋高空。於屏東縣滿州鄉舉辦的「2019琅嶠鷹季」活動於10日、11日舉行,現場由來自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以及國立屏東大學的大學生帶領民眾邊賞鷹邊動手玩創意,製作鷹形手藝。現場也有「屏東縣野鳥學會」等相關組織在場宣導候鳥知識,盼能加深民眾對候鳥生態保育的意識。

一隻巨大的人造灰面鵟鷹與其後的稻草捲為本活動的代表性裝置藝術。 圖/方小瑀攝

本活動的主角:灰面鵟鷹,是固定在國慶日前後過境恆春半島的候鳥,所以有「國慶鳥」之稱。數鷹達人蔡乙榮表示,因屏東滿州地區擁有大面積未開發的森林,適合灰面鵟鷹等候鳥遮風避雨,提高南遷過程的存活率,因此成為賞鷹的絕佳地點。自古以來,滿州地區的居民將灰面鵟鷹視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因為以往經濟條件差、三餐難以溫飽,若捕獲鳥隻除了可以充當糧食還能賣不少錢,因此當地發展出將灰面鵟鷹視為吉祥物的文化。

導覽員向民眾認真的解說,身旁的小朋友頭戴鷹形頭套在一旁玩耍。 圖/方小瑀攝

然而活動當天的灰面鵟鷹數量僅數百隻,與以往單日破萬隻的紀錄相差甚遠,讓民眾直呼好可惜。擔任解說志工的屏大學生洪琮景表示,今年因為日本有颱風過境,才讓灰面鵟鷹南遷的過程受影響。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教育課課長馬協群也解釋,每年通過的鷹群數量都是浮動且難以預測的。即使如此,現場民眾依舊沉浸於尋找飛鷹及參與現場活動。

民眾手持望遠鏡、攜帶專業拍攝裝備,仰頭捕捉灰面鵟鷹飛越滿州鄉上空的畫面。 圖/方小瑀攝

遊客專注地聆聽導覽志工講解候鳥的生態,也有不少民眾闔家參與DIY製作鷹形藝術的活動。教導民眾手作的屏大學生謝偉微強調這個活動的意義甚大,「在教導民眾手作的過程中不但能累積自身經驗,也傳遞大自然的保育知識。」攤位現場有許多孩童雀躍地拿著自己的藝術成品在空中比劃,模擬灰面鵟鷹盤旋高空的景況。來到滿州賞鷹的文藻外語大學學生鄒昕妤說:「我覺得很酷,雖然太高看不清楚,但也是第一次看到一群老鷹!」

參與本活動的大學生志工正耐心教導民眾如何製作鷹形手作小物。 圖/方小瑀攝

灰面鵟鷹雖為價值珍貴的鳥類,但滿洲地區仍有私獵灰面鵟鷹的問題。屏東縣野鳥學會常務理事吳正文表示現今獵捕個案已減少很多,「因生活水平提升,居民不須以獵鷹維生,且政府已將灰面鵟鷹列為保育類動物,取締獵捕行為。」吳正文坦言,政府仍須加強推動生態保育的宣導,並發展以鷹為特色的旅遊產業,帶動當地觀光。如此一來,滿州鄉居民將更願意積極投入護鷹行動,當地的候鳥生態才能永續發展。

灰面鵟鷹於屏東縣滿洲鄉上空過境,準備找尋停棲休息的最佳位置。 圖/方小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