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北大生辦玩具節 親子同樂玩中學

2019/11/27 22:29:07

【記者萬巧蓉新北報導】「妹妹,沒關係!你可以自己試看看!」國立臺北大學學生耐心地引導孩童參與自己設計的遊戲,他們手持玩具或裝扮成玩偶在第三屆「北大玩具節」現場與親子互動。北大玩具節由北大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實踐計畫舉辦,期望活動能吸引鄰近居民一同參與,拉近大學與社區家庭的距離。

學生以手偶演出情境劇,並在劇本中加入教育意義,教導孩童處理事件與情緒要抱持正面態度。 圖/萬巧蓉攝

23日早上,上千名民眾攜家帶眷湧入北大校園,他們以舊玩具兌換闖關卡後,就能玩遍學生一手打造的遊樂園。遊戲攤位「紅燈停看聽」讓孩童操作迴力車,使出適當力道讓車子抵達終點線,以訓練孩童控制手部肌肉。他們興奮地大喊「咻!」並推動迴力車,在一次次嘗試中掌握訣竅,學生則在旁鼓勵他們再接再厲;遊戲「球球歷險記」則讓孩子吹動乒乓球溜過紙箱切割而成的迷宮。校園附近居民林曉薇帶著兩個小孩前來參加,他稱讚遊戲關卡既多元且富含意義,孩子們玩得盡興,學生也十分擅於帶動氣氛讓孩童融入遊戲,「真的很用心!」

遊戲「紅燈停看聽」讓孩童輪流操作迴力車,孩童失敗想放棄時,學生便溫情鼓勵他們持續嘗試。 圖/萬巧蓉攝

現場共設置16個闖關攤位,其中7個攤位遊戲由「兒童遊戲治療」課程學生設計,並現場帶領親子遊玩。

攤位中的水池吸引不少孩童興奮靠近。遊戲讓孩子動手撈玩具,訓練他們的知覺能力。 圖/萬巧蓉攝

學生一面觀察遊戲中親子的互動,一面檢討自己設計的遊戲教案。兒童遊戲治療課程教師、北大社工系助理教授游以安解釋,不少社工系學生未來有機會進入社福機構工作,將頻繁接觸家庭狀況各異的孩子與父母,玩具節正好提供實際練習機會。游以安也提及,此次玩具節將課程中「團體工作」與「兒童遊戲」理論應用在和社區居民的互動,希望促進孩童與家長交流,並鼓勵孩童學習團隊合作、參與人際團體。

孩童參加「請你跟我這樣做」攤位遊戲,用積木拼出圖片上指示的形狀,完成時充滿成就感。 圖/萬巧蓉攝

北大玩具節也與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合作,回收二手玩具結合環保與教育,減少玩具的支出與浪費。協會與北大社科院學生志工設計「祖孫同樂區」,讓長者重溫釣瓶子、彈珠台等懷舊遊戲。

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在北大玩具節設置「祖孫同樂區」,有不少孩童對傳統遊戲「釣瓶子」感興趣。 圖/萬巧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