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送報伕》談勞動者 融舞蹈訴壓迫

2019/11/28 14:30:12

【記者吳曼嘉台南報導】表演者時而用力踏地,時而高舉報紙,表達勞動者的無奈和辛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班芝花劇團年度製作劇目《送報伕》,23日在台南市八田與一紀念園區首演。此劇從作家楊逵的短篇小說〈送報伕〉發想,並融入舞蹈元素,演繹日治時代遭受壓迫的勞動者心境。

永遠做不完的送報工作,面對資方的剝削,位居底層的勞動者起身反抗。 圖/吳曼嘉攝

楊逵所寫的〈送報伕〉,描述台灣人楊君隻身前往日本求職,在高失業率的日本,他奇蹟似地找到送報的工作。在前輩田中的帶領下,楊君逐漸熟悉這份工作,卻發現自己和報社裡的其他勞工,皆遭到老闆惡劣對待和壓榨。後來,勞工們團結一心,起身反抗,推翻資方所有不合理的制度。

後方的勞動者,將手伸向前方,拿起一張報紙撕成一半後,包裹著手裡的玫瑰花。 圖/吳曼嘉攝

過去以〈送報伕〉為主題的表演多為談話或戲劇形式,而班芝花劇團的作品《送報伕》,則以舞蹈劇場的方式展演,藉由對身體的想像力,表演者試圖「成為」勞動者,而非「扮演」勞動者。導演馮靖評說:「藉由身體創造出來的動作去說一件事情,裡面的人文關懷跟社會關懷是特別強烈的。」他強調,關注弱勢族群一直是舞蹈劇場的核心價值。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班芝花劇團的表演者穿上「足袋」,足袋有厚厚的橡皮底,穿著就可以走路或做工。 圖/吳曼嘉攝

班芝花劇團的團員來自不同系所,他們通常沒有舞蹈底子。目前就讀南藝大藝術史學系、飾演田中的曾美樺說:「從小到大沒有接觸過舞蹈,所以肢體相較於其他人一定會比較僵硬。」因此在身段、肌肉方面,導演訓練得較為嚴苛,曾美樺也會在每天睡前自主練習,透過持續精進,他才能演出角色的靈魂。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班芝花劇團年度製作《送報伕》,以楊逵的文學作品〈送報伕〉創作發想而來。 圖/吳曼嘉攝

並且,表演者其實不曾接觸像送報伕般辛苦的工作,南藝大藝術史學系的表演者蔡煜凡表示,以前他們只會進行肌肉訓練,但飾演一名勞動者,要用自己真正的力氣,而不是經過鍛鍊的肌力,才能彰顯出勞動感,因此在過程中要把自己逼到極為疲累的狀態。也因為學校附近有菱角田,他會透過觀察摘菱角的婆婆,看婆婆的腳怎麼從泥濘中拔起來再放回去,蔡煜凡經由模擬勞動者實際的工作狀態,轉化出表演中的動作。

蔡煜凡也提到,過往他參與的表演都是遵循劇本演出,但是舞蹈劇場卻不一樣。他說:「導演會給我們指示,像是『我要一個革命、剝削的感覺』,我們想像及揣摩,當下感受到什麼樣的心境,便透過肢體即興表現。」觀劇民眾楊秋霞認為,這是一場非常具穿透力的演出,表演者奮力地嘶吼、伸展肢體,且當他們用力踏步,塵土隨之揚起,觀眾也可以跟著進入勞動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