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大選企畫】選舉劃世代傷痕 異溫層對話邁向和解

2019/12/19 04:15:37

【記者陳子瑜綜合報導】民國107年11月24日,是許多年輕人難以忘懷的日子。107年九合一選舉公投第14案「民法保障同婚(註)」以約300萬張同意票、700萬張不同意票宣告不通過,青年與長者間,從此撕扯出一道鴻溝。隨著109年第15屆總統選舉(以下簡稱總統大選)即將到來,世代之間的傷痕仍未痊癒,又恐再度面臨創傷。

註:由社會民主黨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提出公投第14案:「公投第14案:您是否同意,以民法婚姻章保障同性別二人建立婚姻關係?」」結果以338萬2286張同意票、694萬9697張不同意票,宣告不通過。

依據《TVBS新聞網》、《品觀點》等民調結果顯示,年輕族群(20至29歲)多支持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賴清德組合,父母輩(50至59歲)則多支持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張善政組合。根據本報《總統大選企畫》民調蒐集的1166份有效之大專校院學生意見,有近三成受訪大學生與父母親政治立場不一致,顯示不同世代的政治傾向有所差異。而問卷中71.9%受訪大學生曾主動與家中長者討論政治議題,但談論狀況不盡相同:吵架、迴避、保持理性等皆有。

但對於國立中興大學的大兵(化名)而言,與親戚理性談論政治、尊重彼此選擇,是不可能的事。「他們知道我要投蔡英文會殺掉我。」在支持國民黨、非韓不投的家庭當中,大兵永遠只能把話吞回肚子裡,選擇「裝死」。

「跟我們家那些人講(政治議題),其實就跟中國人講差不多。」大兵無奈地表示。祖父一輩懷著對國民黨的忠心,遠從大陸遷台,那份忠誠薪火相傳,使大兵父親也同樣堅定支持國民黨。不過,大兵反感部分國民黨員的親中傾向,也反對國民黨提出的「兩岸和平協議」,決定在總統大選投蔡英文。但也因此,大兵在家只能噤聲,「他們會來逼問我:『你有投票權了?那會投韓國瑜吧?』」

在國立聯合大學文化觀光產業學系學生彭嘉芸的家中,則是另一副光景。他不常關心政治,和家人在客廳看電視,是了解時事、互相交流的時光。「只要尊重彼此想法不同,我都能接受意見分歧。」家人對部分政黨有偏見,彭嘉芸會開口反駁,「我會想說服對方,主要的原因是想讓家人可以容納不同觀點,並非為了說服他們採納我的政治立場。」

不過,彭嘉芸也了解並非每個家庭相處模式皆是如此,「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靠溝通解決,特別是本來想法就不一樣。」育有兩個女兒的母親曾玉琪也同意此觀點,「你不可能改變他們(年輕世代)。」迴避衝突,是兩個世代間自我保護的方式,同時卻也是產生隔閡的隱憂。

曾玉琪的女兒會找他聊香港反送中、中國西藏問題。但自幼便生長於台灣戒嚴時期,在曾玉琪眼中,他對極權沒有實感、也從未感覺「不自由」。曾玉琪說:「上課、玩樂都沒有被限制。我們可能會唱愛國歌曲,但也沒有覺得不好。」反之,曾玉琪表示,只要完成本分,就可以安全地生活。

隨時代變遷,政治不再是禁忌,資訊來源也更廣泛。但曾玉琪擔憂,媒體炒作正在影響年輕人的思想,「大家都是聽到表面上的,我們不是當局者,都只聽到一部分。」就如曾玉琪的女兒曾和朋友一起參加反核大遊行,實際上卻對核能一知半解。此外,曾玉琪也認為現在的年輕世代想法激進,「常常很激動。像是在發洩情緒。」

育有一個大三女兒的母親雷光潔觀察到世代隔閡的原因,他說:「生活環境、資訊來源和同溫層差異過大。」曾玉琪也補充,世代間的經濟發展不同也是一大差異。在父母成長期間台灣正逢經濟起飛,但現在年輕人甚至已無法買到自己的房子,這都間接導致兩代想法不同。

來自徹底不同的時代背景,面對不同資訊來源、經濟狀況、政治立場,青年與長者的間隙看似越來越大。於是有一群人選擇走上街頭,試圖用對話走出同溫層。

行動山棧花於6月成立,主要由年輕族群組成。成員上街隨機找陌生人,聊當時的社會議題,主題不拘。 圖/紀鈞庭提供

「行動山棧花」自6月成立,由二到四人組成一小組,不定期上街找陌生人聊天。談話主題主要是各式社會議題,香港反送中、假新聞、中國紅媒等,他們希望透過實際行動,以談話取代隔閡,成為聯繫不同族群之間的橋樑。

總統大選也是聊天的主題之一。行動山棧花成員紀鈞庭分享,他曾遇到政治立場不同的長者,但紀鈞庭選擇不改變對方,而是仔細聆聽他們的想法。他也分享和長者的溝通技巧,「要聽他說、要捧他。不一定要認同他。」若要嘗試反對對方言論,紀鈞庭會說:「對啊,你這樣是對的,但我這邊有個另外的想法。」另一名行動山棧花成員、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學生李立丞也分享,他曾和一位中年婦女聊假新聞,發現對方只看特定新聞頻道,獲得片面資訊。李立丞耐心和他溝通年輕人的想法,對方最後竟說:「謝謝你們喔,我們年紀大的比較不知道從哪裡看正確的資訊,會不小心被媒體帶著走。」

紀鈞庭(右二)於台北市西門進行街聊活動。行動山棧花曾就假新聞、中國紅媒、總統大選等主題,與陌生人聊天。 圖/紀鈞庭提供

行動山棧花團隊,以用心聆聽,使用與長者的共通語言傳遞資訊與想法,成功打破世代隔閡。紀鈞庭也鼓勵大學生回家和長者溝通。就如大兵說:「同溫層會讓你很舒服,但永遠待在那就不會知道自己的錯誤。」世代隔閡仍是漫長又難解的議題,但唯有踏入異溫層、展開對話,才會邁向和解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