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專欄】欺凌頻傳 美兄弟會致死惹議

2019/12/11 20:27:01

【記者方小瑀綜合報導】本學期尚未結束,美國就有五名大學生因參與兄弟會(Fraternities)活動死亡。11月19日數名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 OU)兄弟會學生因一年前欺凌(Hazing)入會成員致死遭起訴,聖地牙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SDSU)與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W)等校也因類似霸凌問題相繼暫停兄弟會社團運作。欺凌於美國校園長存已久卻始終未被解決,引起各界關注,對兄弟會種種瘋狂行徑心存擔憂。

 

兄弟會是美國大學校內盛行的學生社團,擁有超過百年歷史。有些兄弟會屬於全國性組織,廣設於各州,部分則為地區性或單獨隸屬於一所學校。此類團體以不同功能區分,不少以社交、建立人脈為導向,其他則以投入公益活動或學術研討、才藝交流為主。兄弟會往往神秘且排外性強,大多須通過「入會考驗(Pledging)」才能加入,且入會過程為組織最高機密,不得向外透露。此外,會內也自有一套規章制度約束成員行為及形塑共同價值觀以凝聚組織向心力。

 

然而據《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指出,過去20年,兄弟會每年皆傳出死亡案件,其中大多與招收新生的入會儀式有關。候選成員為得到認可、核准入社,須通過考驗證明自己的男子氣概,他們往往被要求從事激烈運動或過度酗酒、吸毒。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OSU)學生陳禹伶透露有朋友在入會考核時中途放棄,「他被要求在地下室不斷伏地挺身和大量飲酒,兄弟會成員只在旁圍觀叫囂。」對於兄弟會的瘋狂行徑,學生Shing Lin(化名)也提到成員逼迫新進菜鳥執行危險指令,「他們在成員喝的爛醉後要求他們酒駕。」

俄亥俄州大學「Pi lambda phi」兄弟會的成員於聯誼會房屋外合影,此為組織成員共同生活、舉辦各樣派對和會議的住處。 圖/加姆盧什.穆罕默德提供

縱使有層出不窮的欺凌事件傳出,不少學生仍積極入會。陳禹伶揭露人們爭相加入兄弟會的內幕,「這裡建立人脈相當快速,有畢業賺大錢的學長贊助金錢或內推成員進入公司。」他表示,有些兄弟會成員一週至少參加三個交際派對而不顧課業,「很多人認為GPA只是一時,掌握人脈才是關鍵。」除了能在踏入社會前先行掌握人脈外,同儕認同也是助長欺凌行為的原因之一。俄亥俄州立大學學生麥迪遜.雷特西(Madison Tracy)認為若入會學生拒絕執行危險指令,此現象不至於如此頻繁。「他們是為了追求組織成員認可,為了成為同儕的一份子。」

 

然而,俄亥俄州立大學「Pi lambda phi」兄弟會前任幹部加姆盧什.穆罕默德(Ghamloush Mohammad)表示,人們對兄弟會的誤解扭曲了組織的本意,並非每個兄弟會都惡名昭彰。他強調,內部嚴禁一切欺凌行為,且規定成員課業和操行皆須表現優良,否則予以退會。他們辦理各項活動,如馬拉松比賽或烘焙義賣為兒童醫院募款,成員也參與許多關於人際互動和提升自我的課程,「組織讓我們學習如何成為一名正直的紳士。」俄亥俄大學學生布拉德利.哈尼斯(Bradley Harness)也提及自己的學校不乏具正面意義的兄弟會,「我們學校的音樂性兄弟會完全以促進音樂交流及學生福祉為目的。」

 

美國各校對此問題相繼提出解方,華盛頓大學強制暫停兄弟會所有社交活動,俄亥俄大學也中止部分兄弟會運作。哈尼斯認為肇事兄弟會應對成員行為負全責,且學校應嚴密監控各組織行動並訂下更嚴厲的處罰。陳禹伶則認為欺凌事件不能全歸咎於兄弟會,而是制定規則與執行的少數人,他也強調,參加者亦須自負責任,「參加者既已知道入會儀式過程是痛苦的,則須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