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陳玟妤個展】線條細如髮 銅版畫刻出家屋印象

2018/12/21 19:25:04

【記者徐卉馨桃園報導】細如髮絲的線條,精細地描繪出階梯、床等家庭擺設,房間中女人跪伏著,赤裸的背脊上散置著湯鍋、碗盤,畫中無外牆而敞開的家屋,彷彿邀請觀者走入私密的家庭記憶。《家的離散與回歸》個展,展場第一幅作品便呈現出超現實風格的童年家屋印象。展覽自8日到明年2月17日,於中壢House Art當代藝術展出,創作者陳玟妤目前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版畫藝術研究所。

「我很喜歡每一筆所造就的刻痕。」陳玟妤說,四種版畫方式中,凹版的銅版畫是較少人選用的媒材。首先需繪製草圖,並研磨銅版至光滑後,塗上防腐蝕液,轉印上草圖,以針筆刻畫。接著藉由腐蝕次數、時間,營造畫面深淺層次,達成製造不同效果。清版上油墨後,再經數次擦版,以噴溼的紙張印製,創作流程極為繁複費時。而陳玟妤選擇鎢鋼針直刻的手法,又格外注重細節,甚至曾作畫到手指變形。House Art負責人李悅芝表示,陳玟妤選擇相對費力、沉重的金屬版版畫,相當欣賞他的創作態度。

陳玟妤2016年銅版畫作品家系列2《偽裝》,為第一階段「從小的家」系列作,畫中還有許多具體物件、人物的呈現。 圖/徐卉馨攝

對於展覽核心意象「家」,陳玟妤表示,上研究所後,返視自身創作理念,探討家的意象與意義,進而將作品釐清出三個階段。四個展間安排,則反映他佈展的思路,呈現家直觀的物質印象,轉到對家的追憶、情感,思考家的變遷與人的歸屬感。第一個展間的第一幅作品〈尋找那被撕碎的記憶〉,描繪陳玟妤抽象記憶中的物件與空間,構築出對具體家屋的視覺印象。

觀展者所看的是2014年銅版畫作品家系列1《關係著我們》為第三階段「從小的家」系列作,畫中仍有許多具體物件、人物的呈現。 圖/徐卉馨攝

左側第二間展場,則是第二階段主題「與嘉義共生的家」,細膩地潛沉到情感層面。〈早晨的景色〉呈現嘉義求學時四年寓居之所的情狀,與同性情人互屬心意,卻因來自傳統家庭,使他兩難於情感牽掛與原生家庭。有勇氣回首刻畫當時關於愛的故事,思考彼時曲折的心跡,追索家的意涵。畫中細密的髮叢,常見於陳玟妤畫作,對他而言是富含女性特徵的意象。用力刻印的凹痕,飽蘸油墨而印製,髮絲紋理所隱含細膩光澤,則來自他要求自己不能中斷每一縷髮絲的刻畫。對於漫長的創作過程,他說,「創作銅版畫特別迷人的,是心靈上與身體的交會。」

陳玟妤2018年銅版畫作品《早晨的景色》,人物形象已趨簡化,作品可見髮絲的細緻刻畫。 圖/徐卉馨攝

創作階段的轉捩點,是陳玟妤2017年時接觸並研究原住民文化,他深刻體會其文化的抽象層面,面對原民技藝將失傳與文化消逝的困境,他開始思考歸屬的意義。陳玟妤說:「從其他民族的存在,回歸到自己曾住過的地方與原生家庭。」他對應自身遷居回家,發現家的空間變化,同時家的意義也因自身視角轉移,而擴及到探討心靈歸屬,以及家在時空中變遷的意義與樣態。

二樓展間的第三階段「家的擴張」正反映此理念,是陳玟妤現今正著手創作的系列。作品呈現從嘉義遷居回來,原生家庭的家屋因故整修、空間重新分配,而在不同的家之間遷移,面臨告別、心靈歸屬的重建與未來去處。如同他所寫下的:「我們可以透過現有的一切,去修補那曾經碰撞過的裂痕,而去選擇我們未來要往何處去。」

對照舊作與新作,畫作線條更趨簡練與抽象,對此陳玟妤解釋,「將具象的東西抽離掉。」反映他近來的思考狀態,容納更多意象與想像。觀眾張凱翔說,陳玟妤將抽象的理念以畫作來呈現,可以引發觀者思考自己與家的回憶。

陳玟妤2016年銅版畫作品家系列2《偽裝》,為第三階段「從小的家」系列作,畫中還有許多具體物件、人物的呈現。 圖/徐卉馨攝

最後一個展間,是陳玟妤第一個階段「從小的家」。他回頭追索、描繪最初家屋宅院、家人的形象,曾因傳統的家庭氛圍而有的不平不安,凝視自身生發出的複雜情感。而經歷離散與回歸,陳玟妤心靈中刻畫一條通往身心歸屬之所的綿長道途,如他在展覽空間中寫下的註腳,「唯有愛,才能真實地在世界上找到回家的路。」

展覽註腳。牆上大幅為2016年《叛亂》、小幅為2015年《階級制》,媒材均為絹印孔版,為展覽中三幅彩色作品其中二幅。 圖/徐卉馨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