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社論】親密關係隨時代流動出新定義 「速食愛情」乘客如何上岸?

2022/10/06 13:27:21

近年來,全球吹起一股戀愛綜藝的風潮,許多觀眾厭倦了電視劇固定的劇情模式,轉而投入戀愛綜藝「相對真實」的情節裡;其中,又以韓國推出的《換乘戀愛》、《我們離婚了》以及《交換情侶》吸引了我的目光。

換乘戀愛將因不同原因分手的情侶聚在一起,試圖找回逝去的愛,或者尋找新的戀情。 圖/取自換乘戀愛劇照

相較於其他戀愛綜藝節目由素昧平生的素人組成,《換乘戀愛》找來五對交往過的情侶、《我們離婚了》聚集「已經離婚」的明星、藝人、網紅,《交換情侶》則是邀請四對面臨分手危機的情侶。節目中透過約會、對話的形式,促使嘉賓反思自己在過去親密關係裡的態度,以及新關係的可能性。不論是習慣拋頭露面的藝人、明星,或是第一次上節目的素人,他們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透過參與節目重新審視這段關係,思考自己想要的幸福型態。

 

這類型新穎的節目題材令我不禁好奇:數位時代下,親密關係的建立是否隨著時代的趨勢,而重新被形塑與定義?

 

波蘭社會學家齊格蒙.包曼在《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弱》中提及,因著城市快速發展以及消費社會的興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流動、液態,關係的界線變得相對容易跨越,人際之間的相處如水一般緊密的同時,卻又容易抽離、消散。數位時代下,戀愛的風氣自由、開放,我們藉由社群軟體或交友軟體認識新對象,透過螢幕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與全球各地的人產生連結、建立親密關係。然而,在如此「速食」的關係建立下,我們應該如何適應並保護自己?

 

英國社會學家安東尼.紀登斯在《親密關係的轉變》中提出,「純粹關係」象徵著現代親密關係的轉變,純粹關係意指當個人不為任何外在原因,只為了藉著和他人之間某種持續的關係而獲益,且只在雙方都覺得這個關係帶來足夠的滿足時才維繫這個關係;在純粹關係中,我們必須了解對方的特質,以平等自決的態度在親密關係中不斷溝通,以取得一段使雙方皆感到滿意的關係。

 

從《換乘戀愛》和《交換情侶》的最終選擇分析,《換乘戀愛》第一季共有兩對嘉賓牽手成功,然而離開節目後,只有選擇復合的一對繼續交往,選擇新對象的兩個人則是維持朋友的友好關係;另外,《交換情侶》第二季的最終選擇中,四對情侶中三對嘉賓選擇修復彼此關係,剩下的一對情侶則決定分手,獨自離開節目。從最終選擇中,不難發現短短幾週所建立的情感連結,並不足以讓嘉賓們放棄自己苦心經營的親密關係,過於「速食」的相處模式反而讓他們對自身情感猶疑、不自信,從而放棄踏入新關係。

《交換情侶》中,四對瀕臨分手的情侶通過一週的旅行,思考各自想要的幸福型態。 圖/取自《交換情侶》劇照

「速食愛情」雖然看似缺乏互相信任、理解的情感基礎,但我認為這樣的模式並不失為一段親密關係的基石,若是通過相處與溝通累積雙方對於這段關係的滿足,也能成為新時代下一種健康的親密關係模式。我們身處的時代瞬息萬變,與上一代相比,需要面對相對浮動、流動的親密關係,學習順勢漂流,並建立安全的界線,保護自己與他人;但與此同時,新時代、數位網路以及社群媒介也賦予了人們重新拾起破碎關係的機會,因此「速食愛情」的利弊端看我們如何思考與應對。

 

立足於這個新的時代,我們與親密關係的互動也在回應著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