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冒險教育挑戰自我 北市大辦滑降體驗

2017/12/13 21:03:38

【記者林曉榆綜合報導】雙腳跨越欄杆,坐在四樓陽台邊,深吸一口氣後,蹬腿往下跳,順著繩子快速滑落地面。台北市立大學PA(Project Adventure)社於9日校慶將戶外冒險搬進校園,在大樓間架設繩索,邀請民眾藉由高空滑降挑戰自我。

滑降過程中,體驗者垂掛在兩棟大樓之間,沿著繩子往下滑落地面,既刺激又舒暢。圖/林曉榆攝
滑降過程中,體驗者垂掛在兩棟大樓之間,沿著繩子往下滑落地面,既刺激又舒暢。圖/林曉榆攝

「站在上面真的有點恐怖,很怕會掉下去!」北市大教育學系學生林愛靈道出許多初體驗者對高度的恐懼。儘管身著安全裝備,爬上梯子、跨出欄杆後,四層的樓高仍會使人卻步。北市大休閒運動管理學系學生撒韻哈勇談到,等待時很興奮,但輪到自己上場感受到高度時,「心裡就毛毛的」,猶豫很久仍不敢往下跳。不過他提到,跳下後恐懼感便減少,「覺得要踏出那一步,才會完成不敢做的事」。

滑降起點位於北市大鴻坦樓四樓,體驗者需先爬上梯子,由團員掛上掛勾後,再自欄杆跳下。圖/林曉榆攝
滑降起點位於北市大鴻坦樓四樓,體驗者需先爬上梯子,由團員掛上掛勾後,再自欄杆跳下。圖/林曉榆攝

PA為一美國非營利組織,北市大PA社引進其理念,透過戶外運動或遊戲,促進參與者的心理成長,並推廣冒險教育。北市大休管系系主任、社團指導老師薛銘卿表示,此類課程融入學生平常不易接收到的刺激,例如高度、失去平衡等,鼓勵學生跨出舒適圈。

由於許多活動挑戰性高,導致學員容易退縮。薛銘卿提到,冒險教育強調自發性挑戰,不會強迫學員在未準備好的狀態下參加。以滑降為例,學員可以先在旁觀摩,老師也會以提問方式幫助釐清當下的感受與恐懼的原因,並鼓勵學員勇敢嘗試。薛銘卿解釋,活動過程很安全,希望學生在反思與挑戰後更了解自己,進而在生活中願意突破自我。

坐在四樓欄杆上,體驗者需要克服對於高度及未知的恐懼,勇敢跨越舒適圈,才能享受滑降的痛快。圖/林曉榆攝
坐在四樓欄杆上,體驗者需要克服對於高度及未知的恐懼,勇敢跨越舒適圈,才能享受滑降的痛快。圖/林曉榆攝

北市大PA社社長、休管系學生潘歆庭說明,社團會在假日或寒暑假為小學生舉辦營隊,教導團結合作,也讓學員更認識自我。團員不僅要學習與孩童相處,也得嘗試設計課程。「有想法就去實踐,趁現在多犯錯,才會成長」,原本不擅交際的潘歆庭,也因此學會勇敢表達自我。

除了北市大,其他大學也有體育及休閒相關科系開設冒險教育課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兼任講師、戶外領導中心執行長謝宜蓉認為,冒險教育強調學員的自主選擇,體驗者也可以決定放棄,但必須承擔選擇後的責任。

謝宜蓉也提到,許多人認為在戶外活動才稱作冒險,但「只要內心突破舒適圈,就是冒險。」他指出,冒險教育不該只被視為一次性的活動,「重點是把這些學習經驗帶回生活,對生命經驗產生影響」,才能真正體現冒險教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