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3D列印重製食物 有望解全球糧荒

2017/12/13 22:26:47

【記者劉蘭辰綜合報導】台北醫學大學奈米醫學工程研究所學生陳柏宏、醫學系學生曾敬華與劉曉盈合作研發「食材回收再製系統」(Earthworminator),運用仿生科技解決世界愈趨嚴重的糧食問題,除於6月通過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更於本月3日在2017年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奪銀。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於今年7月的雙年會議上指出,飢荒人口在兩年內從八千萬躍升至一億八百萬人,達二戰以來新高。若能救回被浪費食物中的1/4,則能徹底解決飢餓問題。劉曉盈表示,現代全球食物生產量其實足以供給世界人口所需,但因分配不均導致糧食問題加劇,還同時浪費製作食物的能源。

糧食危機已達二戰以來新高,若世界能救回被浪費食物中的1/4,就能徹底解決飢餓問題。 圖/劉蘭辰攝
糧食危機已達二戰以來新高,若世界能救回被浪費食物中的1/4,就能徹底解決飢餓問題。 圖/劉蘭辰攝

曾敬華指出,透過食材回收再製系統,不僅能減少食材浪費,還能降低自然資源與包裝提袋的使用。「我們觀察到蚯蚓善於分解食物,讓這些物質重複被大自然利用。」曾敬華表示,他們受蚯蚓的消化機制啟發而研發出食材回收再製系統,欲將糧食更有效配送至飢荒地區。例如,此系統將未售出的蘋果風乾後,碾製成粉延長保存期限,再封裝成罐方便運輸。送至缺乏糧食的國家後,再將粉末加入3D列印機(3D Printer)重製成蘋果供給飢荒民眾。

食材回收再製系統運用仿生科技解決世界糧食問題,於本月3日在2017年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奪銀。 圖/曾敬華提供
食材回收再製系統運用仿生科技解決世界糧食問題,於本月3日在2017年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奪銀。 圖/曾敬華提供

食材再製回收系統源於團隊參加全球仿生科技競賽(Biomimicry Global Design Challenge),曾敬華指出,起初只為達成社區食物共享,但在接觸糧食議題後才發現非洲、印度等地飢荒問題更加迫切,因而尋找食物資源再生方法,「過去人們利用蚯蚓來製造肥沃土壤,卻沒能想到仿效此套機制來解決糧食短缺。」團隊盼此套仿生系統能與跨部門跨國合作後成功打擊飢餓。劉曉盈則表示,系統尚停留在理念階段,但研發過程讓他意識到世界糧食資源的重要性。

曾敬華認為團隊花了許多心力確立主題與方向,並反覆確認系統可行性。此外,他也表示利用影片和海報呈現系統概念並不容易,也讓負責製作動畫的他學到如何用具體方式呈現抽象概念。面對未來導入市場的挑戰,指導教授陳祥和表示,目前3D食物列印機只能製作微小食物,應用範圍太窄。陳柏宏則認為系統還需投入大量時間與專業研發,才能於實際推出時真正平衡不同地區間的食物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