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大學報

學子「型」塑家鄉 盼古蹟添新意

2016/10/13 03:34:11

【記者曾品媛新竹報導】由行政院科技部、新竹市政府及文史團隊見域工作室舉辦的《再介入——回新竹做設計》於9月22日至本月4日在新竹舊城再生基地登場。集結五位當地出身的學生畢展作品,針對不同的建築基地提出改變願景,希望藉此影響市政單位規劃城市空間及古蹟的方式。

img_7303
展場由林柏緯及STUDIO人人共同設計,配合展覽以新竹作為創作據點,媒材竹編取自新竹舊城區老店。圖/曾品媛攝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學生朝澤新的作品〈去帝國——從日本殖民時代少年老鰻管教看台灣〉針對日治時代保留至今的新竹少年刑務所,提供規劃方案。朝澤新認為,少年刑務所代表當時日本對台灣的殖民,作品名稱中「少年老鰻」在日治時代為不良少年的代名詞,在當時就算去咖啡館都可能被列為觀察對象,因此除了單純的修復古蹟外,他選擇去探討背後的文化意涵,並將這種考量放到當代台灣,思考新住民生活空間遭壓迫的事實。他計畫將少年刑務所的部分宿舍改建為新住民及小朋友的活動場所,提供交流空間。「我們要怎麼樣拿歷史當作一個借鏡,而去重新思考我們現今面臨的問題,是我在這次的作品中想要回覆的提問。」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研究所學生李承翰在新竹火車站的第三月台,建造了一座外觀現代的美術館〈城市時空轉轍器〉,希望經過的旅客能夠藉由參觀美術館,了解新竹的歷史。火車站本身的巴洛克式建築與摩登的美術館相映,表達一個新舊交融的概念。李承翰表示,新竹火車站的地理位置代表新竹舊城區與新興科學園區間的分界,希望美術館過渡當中的年代落差,成為連接新舊城區的一個新指標性建築。

img_7297
〈城市時空轉轍器〉中,新竹火車站本身的巴洛克建築與外觀現代的美術館,表達新舊交融的概念。圖/曾品媛攝

近年來,新竹正在面臨許多變動,包括寡婦樓被不明人士連夜拆遷、北門街老樓在近幾年逐漸消失,引發爭議。策展人之一、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學生莊重遠表示,可以思索如何讓空間的使用更有彈性,才可以更貼近當地民眾的使用經驗,而不只是復舊如舊。「讓這些空間的可能性交由市民、當地團體、青年團隊來決定那個空間會是什麼樣子,在這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發展出這個城市適合的樣貌。」

觀眾彭宏捷說:「新竹是一個被低估的城市,大家為了生活及工作,常常會忽略掉了古蹟保存的意義,在這幾年也看到很多團體願意正面看待這些資產,我覺得是值得肯定的。」策展人之一、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畢業生林柏緯認為,年輕人對新竹都市規劃的未來發展有很多想像,古蹟的空間運用可以不只是蓋制式化的咖啡館或是文化園區,而須理解當地居民的需求才有意義。此次展覽搭建一個與政府溝通的橋樑,讓在外求學的年輕學子們提出意見,「再介入」都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