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新知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化身吸附劑淨化重金屬汙水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新知
第1669期
攜帶式捕霧包 飲用水輕鬆取
2017-12-14
對講究裝備輕量化的登山者而言,水占著整體裝備非常大的比重, 卻是無法減輕的必要裝備。 圖/亞洲大學學生團隊提供【記者王若穎綜合報導】水是登山者不可或缺的裝備,卻佔了裝備上非常大的比重。亞洲大學學生團隊發明「攜帶式集水捕霧設備」,讓登山者捕捉雨和霧來取得水資源,降低缺水機率,亦達到裝備輕量化的效果。此裝置於3日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奪得大會首獎及金牌殊榮。 「攜帶式集雨捕霧設備」針對登山族群設計的,讓使用者在缺水的路徑中捕捉雨和霧,進而取得水資源,同時亦減輕背水的負重。圖/亞洲大學學生團隊提供以人體一天對水的最低需求量600毫升來說,若登山三天便需負重約兩公斤的水量,可能佔總裝備的四分之一。「攜帶式集水捕霧設備」的重量介於200到400公克之間,與市面上的防水罩相當。裝置設計分為兩種形式,使用者若把它套在背包上,行進時可防止雨滴滲入背包,並將雨水引入連接集水口的容器裡。由於寶特瓶瓶口的規格具統一性,任何容量的瓶身皆可旋入孔內。登山者定點紮營、休憩時,設備可轉換為捕霧型態,「休息時你就把氣吹進去,像吹泳圈一樣。」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學系學生吳宗樺表示,用吹氣方式強化網子骨架後,掛上樹梢便可捕霧,洩氣後也可快速收納。團隊成員吳嘉敏說明,裝置利用網眼擴大接觸面積,當霧氣經過網子,霧氣中的水氣會凝結在網子的表面上。吳宗樺補充,水的小分子匯聚成大分子後,順著網子往下流,便可蒐集到乾淨的高山露水。根據團隊實測結果,八小時約可累積400到600毫升的水量,相當於一個寶特瓶。吳宗樺說,一般而言台灣的濕度高,晚上很容易起霧,但若天氣炎熱也有可能捕不到水。另外他也提到,設備在外包覆背包,「就跟衣服一樣,穿久了一定破。」因此它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時效則要視使用頻率及保養情況而定。 裝置結合了捕霧網和防水背套,霧氣中的水氣會凝結在網子的表面上,收集到的水便可供隔日登山使用。圖/亞洲大學學生團隊提供吳宗樺表示,團隊從訪談跟新聞分析中發現,登山者可能偏離原路去尋找水源,因而發生山難,所以他們希望從山裡獲取水源的角度做設計。吳嘉敏說,團隊花了五個月討論概念,並收集各種不同材質的網子上山進行實驗,在過程中也發生不少趣事。他說:「有次在合歡山上,因天氣乾燥等不到霧氣,結果一抬頭,看到對面山頭滿滿都是霧氣。」團隊成員傅鈺庭也說:「還有一次去爬武陵,因為忘記帶手套而差點凍死在山上。」她描述當時的氣溫是兩度,甚至地上的積水都是結冰狀態,因為沒有上山過夜的經驗,所以不太適應高山的天氣。團隊成員董岱儒表示,他們從草圖繪製到做出展場上的模型,一路上耗費不少心力,但也留下許多珍貴的回憶。 亞洲大學學生將捕物集水的概念實體化,並收集各種不同材質的網子上山進行實驗。圖/亞洲大學學生團隊提供指導老師黃雅毓表示,得獎只是開端,她期待作品能量產並上市,讓好的設計能發揮實用價值。她提到,發明的受惠者不僅是登山人士,背包客、極地運動員等長途移動族群也可納入應用範圍,甚至災難發生時,也可協助飲水取得。團隊成員張桓瑞認為,台灣的設計在國際上廣受好評,但需要政府跟企業的協助才能完成,否則好的設計永遠只能停留在概念。他表示如何落實設計、回饋於社會,才是我們需要去努力的方向。 使用者若把它套在背包上,行進時可防止雨滴滲入背包,並將雨水引入連接集水口的容器裡。圖/亞洲大學學生團隊提供 用吹氣方式強化網子骨架後,掛上樹梢便可捕霧,洩氣後也可快速收納。圖/亞洲大學學生團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