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新知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化身吸附劑淨化重金屬汙水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新知
第1691期
跨界救傷首例 台灣黑熊成功回歸山林
焦點
2018-12-06
「成功的黑熊保育或大部分保育工作的進展,端繫於整個社會的動員和參與,然而這絕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黃美秀《尋熊記:我與台灣黑熊的故事》【記者徐卉馨綜合報導】台灣黑熊嗅覺敏銳、機靈,因其習性隱蔽而難以追蹤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黃美秀團隊,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長期合作研究台灣黑熊,進行繫放捕捉的工作。10月時團隊意外兩次捕捉到同一隻負傷黑熊,經長達40天救治工作,終於在11月22日野放,成為台灣第一宗成功救傷野生臺灣黑熊案例。繫放捕捉:研究黑熊時利用合法的研究器材,且以不傷害黑熊為原則,捕捉後對黑熊進行秤重與全身檢查等研究後,掛上發報器並歸放野外。為研究需求,團隊於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放置黑熊陷阱,10月14日時捕捉到一隻成年的負傷母黑熊。當時黑熊右上顎犬齒斷裂且牙齦嚴重化膿,但活動力尚佳,因此團隊就現有器材救治後將之野放。 10月14日屏科大團隊第一次捕捉到的黑熊的狀況,右上顎犬齒已斷裂、化膿。 圖/屏科大野保所副教授黃美秀提供兩周後黑熊陷阱再度響起通知,團隊趕赴山區,竟然發現是同隻黑熊,且其變得十分虛弱,以致即便牠叼起人員餵食的香蕉,卻因無法咀嚼,落到地上。團隊推測,黑熊可能已無法正常進食,但為了取食餌料黑熊鋌而走險,才再次落入陷阱。救傷行動,同時意味著介入野生動物的生活,且須綜合評估救援、治傷、原地野放等過程的難度。團隊成員、黃美秀教授研究助理兼獸醫師張鈞皓坦言,面對大型食肉目(Carnivora)動物,「尤其是有攻擊性的動物,第一個難處是,到底要不要救牠。」而一隻成年母黑熊體重最重可達95公斤,選擇救傷更必須考量設備、運送方式等現實條件。「保育人員看的是整體,而我們看的是個體。」就讀國立台灣大學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的獸醫師康主霖說。救援行動中有台大獸醫所與屏科大共同合作,當獸醫師發現黑熊傷口惡化、無法進食而狀態虛弱時,評估牠需要更完善的救治。最後團隊選擇通報東勢處,並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議後,啟動救傷行動,成為台灣首例——第一隻由研究人員通報、從野地送救援的黑熊。 10月30日運送黑熊行動,東勢處鞍馬山工作站同仁用擔架及獨輪車搬運黑熊。 圖/屏科大野保所副教授黃美秀提供救援日當天清晨,東勢處13位人員、研究團隊、多位獸醫師帶著訂製的大鐵桶,前進黑熊陷阱。以鎮靜劑安撫黑熊後,人員共費時三個半小時,才搬運到車輛可及處,全程則由康主霖和台大臨動所助理教授余品奐兩位獸醫師隨車照護。黑熊經數日在台北市立動物園的休養與開刀治療,最後於11月22日,黑熊被載回大雪山山區。歷經40天,母黑熊最終恢復健康,順利回到山林。 11月8日台北市立動物園醫療團隊對黑熊進行治療。 圖/屏科大野保所副教授黃美秀提供此次救援行動,首次啟動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與林務局合作的「台灣黑熊通報系統」,串聯學術界、非營利組織、政府三者的合作關係。張鈞皓說:「有這套系統可以找到適當的人、適當的地方、適當的機構來處理。」避免耗費層層通報的人力、時間成本而延誤救傷。黑熊保育協會網站資料說明,當要保護物種時,最基本的條件就是了解動物生活範圍。所以若發現黑熊蹤跡也可通報此系統,以利建立完整的黑熊生活圖像,進一步規劃研究與經營,保育黑熊生態。社團法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2017年也提出「體檢野生動物通報案件系統與處置問題」報告指出,台灣各縣市對野生動物通報案件處理方式不一,目前僅少數縣市明確制定處理、運送及野放等作業程序,未妥善連結政府、學校與民間單位。東勢處指出,此次救傷機制,使保育界與獸醫界建立了良好的互動模式,期望未來各單位之間橫向資源互通能更順暢。 11月22日黑熊從台北市立動物園再次運送回棲息地,順利野放回到大雪山山區。 圖/屏科大野保所副教授黃美秀提供台灣黑熊保育資訊小補帖:台灣黑熊為法定「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野外族群數量稀少,遠低於健全的族群水平,台灣現今僅存約200至600隻野生黑熊,當今台灣黑熊所面臨的威脅主要是人為活動所致,包括非法狩獵、棲息地減少或破壞、道路開發、遊憩干擾、黑熊保育宣導不足。(資料來源:台灣黑熊保育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