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美私校被迫關閉 上千人昔日學分恐歸零
國際
第1767期
美私校被迫關閉 上千人昔日學分恐歸零
2022-10-06
【記者鄧芯怡綜合報導】「我們已經不遺餘力地拯救學校,卻因爲教育部而無法實現。」這是美國斯特拉福大學(Stratford University)校長理查德.R.舒爾茨( Richard R Shurtz)日前宣佈閉校時的發言。斯特拉福大學因其認可機構證照於8月遭撤銷無法繼續經營,造成2000多名學生被迫離校,甚至因無法畢業被迫放棄已經到手的工作機會。校長舒爾茨在官方聲明中提及他們本有望獲得矽谷一家投資商的投資,但教育部卻讓這個提案破局。由於無法通過美國大學的認證標準,斯特拉福大學無法錄取學生,造成資金短缺。校方聲明將退還向學生們收取的學費,並協助他們轉至其他大學繼續學習,但無法保證之前修習的學分受到其他大學承認。 斯特拉福大學(Stratford University)校長理查德.R.舒爾茨(Dr. Richard R Shurtz)在學校官網上發佈的官方聲明。 圖/取自斯特福大學官網「其他大學都有學分認證上限的規定,因此我們必須重新修習那些曾付高昂學費修習過的課程。」護理系學生阿美希特.惠特克(Amethyst Whitaker)控訴道。他也補充,大部分同學因爲學校催繳,已經繳交下學期的學費,有些人甚至爲此背負沉重的學貸。惠特克是一名單親媽媽,爲了求學放棄原本的工作,甚至花光自己的積蓄,然而,這樣的情形並不罕見,他因此期盼大衆可以正視這個問題。 斯特拉福大學(Stratford University)的學生們在亞歷山大校區集體抗議,要求校方和他們對談並給出解決方案。 圖/截自阿美希特.惠特克(Amethyst Whitaker)社群媒體惠特克也表明類似事件發生在許多私立大學,但從來沒有學生出面發聲,他因而透過電子郵件向州長及官員求助,並利用社群媒體試圖引起關注。《今日美國(USA Today)》的教育新聞記者克里斯·肯塔納(Chris Quintana)指出,雖然該事件對美國高等教育界的影響還屬未知,但突如其來的閉校事件對其他大學也是個警醒。 斯特拉福大學護理系學生阿美希特.惠特克在社群媒體上發聲,希望更多人關注大學閉校議題。 圖/截自阿美希特.惠特克TikTok台灣目前也因私立學校退場危機鬧得沸沸揚揚,但相比美國學生的境遇,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認爲,國內教育部不至於讓學生面臨如此窘境。「美國的州政府對於私立學校的管控和台灣不同,台灣政府的管理更加嚴格。」他也補充,政府訂立《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讓學生的受教權更有保障。惠特克強調道:「斯特拉福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外籍學生或在職學生,因此無法在公立大學就讀。」政府適時地伸出援手能夠減輕他們的負擔,免於修習重複學分的困境。
【大學事】低註冊率致停辦危機 私校退場恐侵受教權
校園
第1736期
【大學事】低註冊率致停辦危機 私校退場恐侵受教權
2020-11-19
【記者陳品融綜合報導】5月,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臨時宣布於109學年度停辦,引發師生抗議。教育部雖於7月退回稻江停辦計畫,然而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以下簡稱高教工會)9日偕同稻江師生召開記者會,批現任代理校長已違法任職超過一年。此外,近期聖約翰科技大學及環球科技大學也於8月傳出欠薪爭議,引發董事會欲逼退師生之嫌。私校惡性退場不僅將使教師遭解聘,更將嚴重侵害學生受教權,學生甚至被迫中途輟學。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停辦爭議案自5月延燒至今,情況仍未改善,學生擔憂其受教權恐繼續被惡意剝奪,籲教育部盡快出面處理。圖為稻江師生於6月至教育部陳情。 圖/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提供近年受少子化衝擊,10年內已有五所大專院校遭停辦,包含高鳳數位內容學院、永達技術學院等校。根據108學年度之《教育部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規定,私立大專校院全校學生數未達3000人,且近一年新生註冊率未達60%,將列入預警學校。若近兩年新生註冊率均未達60%,則列入專案輔導學校,教育部得對該校實施維護學生受教權益檢核、財務查核等措施。而據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臺資料顯示,108學年度新生註冊率未達60%的私校共有六所,其中稻江及聖約大分別以37.23%、43.65%位居全台最末,而環球科大則以60.41%低空飛過。低迷的註冊率使學校面臨退場危機,首當其衝的便是學生受教權及課堂品質。稻江動畫遊戲設計學系學生楊焜麟批評,學校目前已完全不照課綱授課,「多數科系必修、選修都只各開一門,竟還要求學生用其他科系的選修來填補學分。」學生若欲修習額外課程,還需召集五人連署方能開課。稻江餐飲管理學系學生A(化名)也感嘆,跨系修課雖能學習多元知識,但在缺乏專業課程的情況下,未來將難以和就業市場接軌。其他學校則出現校方在未告知學生的情況下逕自合併科系的狀況。環球科大學生B(化名)說道,之前校方未詢問學生意見直接併系,有些學生因此得去修習原先不感興趣的課程。此外,楊焜麟說明,目前部分與董事會意見不合的老師甚至被限制進入專任教室的時間,導致教材無法更新,連帶影響學生學習成效。而聖約大學生C(化名)則指出,因校內專任教師不足,許多課程改由非該領域專長的老師來代理,或在學期初面臨教師缺額的問題。除課程受影響,學生也恐遭遇其他不合理對待。環球科大學生W(化名)提及,學生支付學生會費後,卻仍遇校方要求學生額外付費的情況,如參與會議時需現場繳交講義費,「我們沒辦法抗議,都是到現場才被迫告知,最後只好由班代吸收這筆費用。」另外,由於校內行政人員流動率高,也導致學生與校方間資訊不對等的問題。W批評,學校政策調整的公告時程過晚,往往都拖至發放註冊單、或開學後才告知學生,此時即便學生想轉學,也早已錯過時間,「學校都是來黑的,我們根本沒有資源可以轉學。」針對私校內部爭議,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表示,目前已退場的五所大專院校皆未充分顧及師生權益,「這五間學校的學生比較弱勢,加上學校都在非都會地區,他們要組織起來到教育部抗議是很不容易的。」他以永達技術學院為例說明,該校自民國103年無預警停辦,即使校方及教育部當時承諾會規劃安置措施,然而三年後進行追蹤調查,卻發現仍有高達四至五成的學生因此輟學。談及惡性退場事件頻傳的原因,他更補充,依目前《私立學校法》規定,校內董事會若辦學不順,得以改辦其他事業,「這就提供董事會一個制度性的誘因,所以他們才會想趕快把師生趕走。」面對目前困境,楊焜麟表示會繼續為學弟妹爭取能原校畢業,「現在敢站出來的人已經不多了,尤其知道更多內幕後,心裡的無力感會越來越重。」他呼籲教育部勿繼續偏袒稻江董事會,至少要保障學生提出的最低條件。林柏儀則盼教育部積極介入董事會違法事件,若面臨營運不佳的狀況,應先停招,等學生順利畢業後再停辦。而停辦後也需將私產回歸政府進行重新規劃,例如改為社區教育中心、安養院等公立機構。 
高教資源不均 教團呼籲儘速修法
校園
第1682期
高教資源不均 教團呼籲儘速修法
2018-10-04
【記者劉雨婷台北報導】「不修私校法,台灣教育不會好!」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教師節當天,於立法院紅樓召開「教師節-教師不開心」的記者會。活動串聯高醫透明革命、大學法改革陣線、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等師生團體,遊行至教育部前遞交陳情書,要求政府落實私校實質校園民主。 團體遊行至教育部前遞交陳情書,並呼口號:「不修私校法,台灣教育不會好!」 圖/劉雨婷攝大學法改革陣線(簡稱陣線)成員、就讀於台北某私立大學的張文蔚直言,公私校資源分配不均。她說:「明明私校學費幾乎是公校的兩倍,通識和體育卻只有幾項輪流開課,圖書館甚至沒有部分學科的書籍。」陣線成員張為然指出,政府補助高教的財源不足,是造成教學資源分配不均的原因之一。他說明,教育部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拉近各大學補助款差距,明顯改善部分學校的教育資源。然而補助金額有限,更多學校加入補助行列,每筆款項分配必然不如過往,引起某些大學反彈。張為然也補充,教育資源平等乃學生權益之一。他認為,學生在學期間的人權,應與社會上的公民權益地位相同,必須受到政府監督與保障。除了資源不均的問題,陣線總召徐光成也提到,現行大學轉退場機制和私校校長遴選,多由董事會掌握決策權,沒有師生發言的空間。高醫透明革命代表林子盟解釋,私校的董事乃義務性管理職,和商業公司的董事性質並不一樣。因此私校並非董事會的營利事業,不應對裁撤董事權力有所寬容。「如果我們今天已經知道這個食品(大學)有毒(董事會)了,難道還可以去討論說,裡面毒藥放多放少嗎?不是應該要趕快清毒嗎?」 高醫透明改革代表林子盟認為,私校應落實公共財之特性,不該變成董事營利事業。 圖/劉雨婷攝徐光成建議政府,應盡快修正《私立學校法》,讓由師生組成的校務會議能擁有實權,董事會回歸虛位管理,才能落實真正的校園民主與自治。東海學生會學權部長夏炎也指出,當法律明定虛位管理的董事會握有實權,校務會議便淪為表面形式。他認為,至少應讓學生有權旁聽董事會,並能提出意見供其參考,讓學生聲音能被聽見。 大學法改革陣線總召徐光成於記者會上,要求教育部應盡快提出《私立學校法》討論。 圖/劉雨婷攝此次記者會提出四大訴求,分別為公私校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私校教師人權未受保障、大學退場機制轉型不正義和《私立學校法》修正議題。「私校改革論壇」、「台灣高等教育工會」、高雄醫學大學、輔仁大學、東海大學等學校教授亦到場參與。他們期盼政府能有所作為,不要再犧牲私校師生的教育權益。 輔仁大學學生蔡環如要求教育部徹查輔大董事會包庇校長江漢聲涉弊一案,負起監督責任。 圖/劉雨婷攝
【社論】防教育部承諾再跳票 轉退條例應盡速上路
校園
第1682期
【社論】防教育部承諾再跳票 轉退條例應盡速上路
2018-10-03
九月中旬是全台大專院校的開學日,但亞太創意技術學院的學生,在新學期向校方註冊後竟無課可上。原因在於亞太董事會於今年六月,無預警對外發表聲明表示學校將停辦,此舉至今仍未獲教育部核准。亞太董事會在聲明稿中指出,董事會與校務團隊已努力爭取資源挹注,無奈校內外紛爭不斷,超過學校負荷,因而宣布停辦。當時教育部還承諾,只要亞太有學生在,就不會核准董事會的停辦申請,並保障學生能在原校就讀及畢業權利。停辦消息一出,教育部和亞太動作不斷,聯手「清空學生」,輔導學生轉至育達科技大學上課。這學期仍有五位學生完成註冊,其中有四位是只剩提交論文、進行口試就能畢業的研究生。但主秘曾景睦卻告知學生,校內已沒有教學單位,無法進行論文審查,僅能委託育達科大完成程序。這不就宣告亞太未經核准,自行陷入「實質停辦」狀態;教育部口中「能讓學生原校就讀並畢業」的承諾早已跳票,政府單位的諾言終究是說到、但做到不到。從前亞太引以為傲的特殊科系,如:茶陶創意設計系,也被迫轉至育達科大進行。育達科大無法完整提供亞太學生所需的軟硬體設施,得讓學生在育達上學科、回亞太上術科。教育部先前保證提供學生兩校間的交通車服務,如今也跳票,學生必須通勤一小時往返兩校,部分學生更因此放棄學業。從教育部的舉措看來,似乎是在和亞太聯手,架空學生受教權益。外界質疑,亞太董事會寧可把學校「辦倒」,也不願「辦好」,為什麼?依照現行法律規定,私校若經營不善遭停辦,有三年時間改善或提出改辦;若未完成,學校必須解散,但解散後校產全由學校「捐助章程」決定。然而,捐助章程可由董事會修改,比如董事會能明文指定,解散後的校產應捐給某基金會,最終卻是捐給董事自己設立的基金會。如此一來,校產便能納入董事口袋,學校停辦似乎更有利可圖。這也是為何社會要一再呼籲,儘快三讀通過「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簡稱轉退條例)。轉退條例未來若上路,校產解散清算,將不再由捐贈章程決定;而是將財產捐贈大專院校轉退基金、地方政府。此外,教育部也能依法解散董事會,重新派駐公益董事,避免董事轉賣財產。「亞太案」中,或許輔導學生轉學是一項方法,畢竟待在被董事會放棄的學校,未來仍難以取得畢業證書。但對特殊科系學生而言,學校無預警停辦,又被迫轉到無該特殊科系的學校就學,即使苦讀四年,畢業證書上的系所名稱仍是未知數。教育部若不趕緊出手援助,恐怕學生受教權益只會繼續遭蠶食鯨吞。話說回來,學生本不該成為財團惡性營運下的犧牲品。
【社論】私校教師受壓榨 應速修違法規章
校園
第1669期
【社論】私校教師受壓榨 應速修違法規章
2017-12-13
由於少子化衝擊,106學年度新生入學人數更跌至25萬人以下,創下史上最低。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7日召開記者會,揭露27所私立大學為節省開支各種剝削教師的手段,痛批「私校教師長期被迫『做功德』」。依法規範,教師若提供勞務,校方便有責任給付薪資,然而如康寧大學、明道大學、僑光科技大學等22所大學皆明定「不核發超鐘點費」或「奉獻超鐘點費」。目前大學鐘點上限大都為四小時,校方若規定不核發超鐘點費,則教師授課超過四小時仍以四小時計算,或者要求教師必須奉獻超授鐘點兩小時的薪資(某些學校稱之為義務教學)。中台科技大學相關條文內更規定「未支領鐘點費之超授時數列入教師評鑑教學服務之計點」,然而教師評鑑制度旨在衡量教師教學、研究、輔導、服務等方面成效,而非用來換取教師的免費勞務。另外,聘約內規範「基本授課鐘點數」,在私立大學,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及講師一般的基本授課鐘點時數分別是8、9、10、11小時。有些學校因少子化衝擊,或有意減少開支,故意排給不足鐘點,再以不足鐘點為由減薪。排給教師基本授課時數本為校方責任,卻歸責於教師身上。如此一來,超過鐘點的不給付薪水,不足終點的扣薪,私校也能藉此省下許多經費。對私校教師來說,因為一開始就明定在規章當中,規定似乎理所當然。多年來,有些教師不清楚自己的權益,或因聘約、評鑑等因素不敢發聲。大學法施行細則雖規定「大學專任教師之基本授課時數,由各大學定之。」然而過高的教學負荷、扣薪和超時工作,更可能影響教師教學品質、研究及輔導工作,連帶使學生權益受損。教育部應儘速督責各個私立大專院校,刪除不符合法律或有壓榨教師疑慮的規章、償還曾經強迫收取的超鐘點費,並禁止私校利用教師評鑑換取教師勞力,改正私校剝削教師的情形。
【社論】政院拍板私校退場草案 應重視學生受教權
校園
第1667期
【社論】政院拍板私校退場草案 應重視學生受教權
2017-12-01
行政院教育部於11月23日通過「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盼透過立法加強對辦學成效不佳的私校進行監督,以避免私人財團藉由轉型或退場挪用校產,產生盈利之嫌,未來也將會把此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行政院自年初開始研擬「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卻因基金補助與融資問題規定過於模糊,始終未能釐清,而多次在院會中遭到駁回,此次於院會順利通過,盼送交立法院後能在此會期三讀,並於明年開始實施。由於原有的「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標準」中,並未明文規定校產歸屬問題,因此政院透過新法要求退場的學校校產必須公有化,但對於轉型的學校卻無強制規定,因此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就質疑,草案中讓私校停辦後可以改辦成為「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會產生大學以轉型為名,卻將財產私有化的情況。行政院此次修法明文規範私立大學的學生未滿三千人、連續兩年新生註冊率未達六成,或發生財務惡化、積欠教師薪資三個月以上等,將列為專案輔導學校,同時為防止董事會變賣校產,因此要求私校一旦被列為專案輔導,就必須將校產強制信託,同時也規定私校轉型退場的期限為三年,若在時限內未完成改辦就強制命令解散,退場後的剩餘財產,僅能歸屬退場基金或地方政府。儘管多數學生擔憂自己就讀的學校未來將成為退場浪頭上的第一波受害者,但若未完善對退場進行規範,就可能無法有效維護教育品質,同時,私人財團也可能會持續以辦學或轉型為名目進行盈利行為,如此恐將讓更多學生受教權受損。
大學退場 經費恐挪為私用
校園
第1667期
大學退場 經費恐挪為私用
焦點
2017-11-29
【記者陳潔慧綜合報導】近年少子化情形嚴重,106學年度大學新生人數跌破25萬,創史上最低。行政院11月23日通過《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要求專案輔導學校改善,若未果則必須退場或轉型。教育部更設置50億的「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基金」,輔導私校轉型、退場。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德於11月23日記者會說明,根據草案規定,若學生未滿3000人,且連續兩年註冊率未達六成,或積欠教師薪資三個月以上等狀況,將被要求於期限內改善,否則必須停止招生,並於三年內退場、轉型。「台灣大學排名網」便依註冊率、學生數整理出「大學溺水名單」,將15所私校列入退場高風險名單。其中台灣觀光學院代理校長劉家蓁表示,雖政府以少子化為首要處理問題,但以註冊率、學生數評定教學品質,有教育方向失針的疑慮。為避免校產惹議,條文中多處強調,若學校解散,校產只能用於轉型、退場或轉交當地政府。但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主任林柏儀說:「退場其實不易,轉型是很大的漏洞。」《私校退場條例》明訂學校得在三年內提出轉型計畫,且無需徵詢私校諮詢會意見。董事會便得以透過轉型計畫,繼續握有財產。對於辦學不利的學校,轉型成為有利可圖的途徑,學生的受教權也可能受到危害。林柏儀更指出,強制學生轉校,可能影響其生活、經濟。另外,某些系難以找到鄰近對應校系,學分的認同也會成為問題,以已退場學校永達技術學院為例,雖經過抗議與工會協助,成立專班安置,但面對多校多系的業務,政府必定無法顧及全數學生權益。育達科技大學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學生陳靜秋表示,若學校面臨退場,希望校方能妥善處理教職員及學生的權益。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秘書長諶其騮指出,法條裡對「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基金」用途沒有清楚規範,且監督之權僅限教育部,容易遭有心人士轉為私產,他建議監督機制應納入學生、教師等,較休戚相關的人物。但他也表示,轉型不是必要的,提升高教品質才是首要,希望政府能在未來將經費用來提升教育,而非讓大學消失。
高教市場失靈 教部研擬退場轉型
校園
第1660期
高教市場失靈 教部研擬退場轉型
2017-10-12
由於近年私立技職科大轉型緩慢,再加上台灣大專院校過多,導致部分私校任意退場影響學生受教權益。行政院教育部為解決此問題於5日研擬《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盼透過立法協助私校成功轉型或退場,卻因其中第19條寫到轉型退場基金可用補助、融資方式等規定過於模糊而被駁回。民國103年,高鳳技術學院與永達技術學院相繼退場,多數私校接連面臨招生不足問題,其中問題又以技職科大較為嚴重,106學年技職科大招生名額比去年少了6000多名,總計有143個科系停招。台灣觀光學院因研擬轉型,導致錄取的163名新生,除了廚藝系35人外,共計128名在入學前就被迫轉學至他校就讀。私校退場的主因源自少子化,私立大學因無法足額招生致使經營成本不足,在學費差距以及名校迷思下,私校更加無法與公立大學競爭,許多學校因而面臨退場危機。再加上目前《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仍未正式通過,私校的退場仍由董事會主導,才會出現董事會任意廢系停招的現象。近年大學因追求教育市場化,希望以「節省成本、增加獲利」的經營模式辦學,校方追求獲利卻未將學生視為主體,忽略學生權益,同時也產生經營不善招生不足的問題。教育市場化重視效率,希望透過市場機制促進學校改革,但台灣大專院校數量過多,容易造成部分學校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危機。若無法透過政策改革,讓學校成功轉型,在供需失衡的狀態下,未來將會有更多學生的文憑形同廢紙。
【社論】忽視私校教權 調薪政策恐減教學品質
校園
第1659期
【社論】忽視私校教權 調薪政策恐減教學品質
2017-10-04
日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公布自明年1月起,軍公教人員加薪3%的消息,但這項決議並不包含私立學校中的教師,引發私校工會特別在9月28日教師節當天召開記者會,希望政府能夠提供私校老師應有的保障。事實上,不論公校或私立學校的教師都同樣受《教師法》的規範,也都是台灣教育場域中重要的一份子。然而,在《教師待遇條例》中,只保障私校教師的「本俸」必須與公校一致,其餘像是鐘點費、學術費仍然不在管轄範圍內。且近年來,為了因應少子化,許多學校為了節省成本,紛紛裁減課程、停招系所,有些學校甚至大規模資遣教職員,導致許多老師成為流浪教師。此外,招生也因此成為私校教師的業績壓力,倘若招生不如預期,則可能遭扣薪,連帶影響工作權,進而影響教學品質。然而,不只是教師工作權受損,學生也因此被迫共同承擔校方為節省成本帶來的負面影響,像是課程精實所導致修課選擇減少、許多課程從小班教學轉為大班制等。不只私校對此制度不甚滿意,公校也認為此制度中,政府只補助75%,剩下25%為校方自籌款項,一年可能要增加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人事費用,長期下來亦會對校務財政造成一定負擔。在逐漸惡化的教職環境中,「加薪」看似是欲改善惡化現象的一道曙光。但政府若只是倉促推行政策,而忽視未受到制度保障的私校教師,則很可能適得其反。老師是學生最直接的接觸對象,且授予學生專業知識與能力。倘若教職環境不能給予教師足夠的保障,讓他們無後顧之憂的授業解惑,反而可能因此侵害到眾多莘莘學子的受教權。
私校法修法形同虛設 私改盟籲多方制衡
校園
第1630期
私校法修法形同虛設 私改盟籲多方制衡
2016-09-28
【記者陳玟蓓台北報導】「私校改革學生聯盟」(以下簡稱「私改盟」)25日偕同教師、勞工團體於立法院前示威抗議日前初審通過的《私立學校法》(以下簡稱《私校法》)修正草案,質疑該修正案未能有效監理董事會,形同虛設,呼籲政府應確實改革。《私校法》自民國63年頒布至今歷經14次修正,日前教育部提出的《私校法》修法版本,規定政府補助款項高於新台幣6000萬的私立大學需增設一名公益董事,但因補助額門檻過高,遭師生批評形同虛設。另外,董事會內部的會議紀錄、法規章程及學校財務流動資訊也未明定對外公開的機制,容易讓人產生「黑箱」疑慮。 「私校改革學生聯盟」25日上午9時於立法院抗議《私立學校法》修法草案中,董事會設立的監督機制門檻過高。圖/陳玟蓓攝。抗議行動召集人、世新大學學生勞動權益行動小組成員許偉育指出,董事會在學校內的工作職權應為監督校務及輔助的角色,但卻透過任命校長的方式實際掌控校務,成為全校最大的行政決策者。私改盟總召林子盟表示,這是全台私立大專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絕非個案,為避免董事會坐大,強行控制校務運作,影響整體師生權益,政府應全面設立公益董監事,落實董事會的監督機制。近年台灣整體高等教育攸關私校董事會的弊案層出不窮。東海大學學生議會議長李宜佩指出,去年董事會強行撤換校長的事件造成校務延宕多時,校務提案有去無回,將近半年時間處於「無校長狀態」;而許偉育也表示,今年世新校長在沒有經過事先審議及討論的情況下,於校務會議強行通過調漲學費的提案,事後校長說明此為「上面」指示的既定政策,「顯示出師生幾乎沒有任何民主權利可言,只能任由董事會擺佈。」為解決董事會過去過度涉入校務的弊病,私改盟提出校長應從教職員中選舉產生,董事會則不得干涉選舉結果,劃清雙方職權範圍。除了過度介入校務運作之外,董事會更可以利用財務預算的編列,甚至透過掏空從中牟利,獲取最大的利潤。許偉育指出近年來世新不斷進行撙節政策,不但大量縮減公共設備的預算、提高學雜費,更增加兼任講師的名額,在逐步犧牲學生學習資源的同時,每年卻編列三百多萬的交通預算給只有不到20人的董事會。此外,私改盟認為私校若遇經營不善,董事會不應私自接收校產,而應由政府代為管理,收歸公有,避免校產再度落入私人口袋。許偉育以103年因經營不善停止辦學的永達技術學院為例,直言學校在「退場的這兩年之內,憑空冒出超過三億元的花費,也沒有人知道錢的流向。」顯示出「校產如家產」,學校形同提款機的情形早已屢見不鮮。為防止私校董事會在運作、財務以及人事上產生不透明、不公開的黑箱情形,私改盟疾呼政府應透過全面設立學生、勞工及公益董監事,讓私校中董事會不再是一言堂,而是透過多方制衡,以民主化的方式管理校政,試圖健全整個高等教育體制。 「私校改革教師聯盟」發起人尤榮輝呼籲政府應落實董事會的監督機制,讓私校由師生治理,以剛正私校董事會濫權的陋習。圖/陳玟蓓攝。「私校改革教師聯盟」發起人尤榮輝指出私校法是私校運作的根本大法,與學生的受教環境、受教品質,甚至跟教師權益有密切關係,「修私校法等於是打破長期官、商、立委所形成的穩定利益共生結構,希望政府能大刀闊斧改革解決《私校法》沉痾。」除了私校學生關注《私校法》改革的議題,本次抗議活動更有不少國立大學學生一同參與。國立東華大學學生郭家瑋表示《私校法》牽扯到學生的教育問題,影響相當全面,希望可以透過到場支持的力量,呼籲社會大眾一同正視該議題。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