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全台唯一「舞虎」! 虎獅派對促陣頭文化傳承
生活
第1771期
全台唯一「舞虎」! 虎獅派對促陣頭文化傳承
2022-11-16
【記者陳孟樺台北報導】鑼鼓聲響徹雲霄,數十隻「獅」「虎」在人群裡鑽動,蓄勢待發,準備登台演出。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2022鬥陣趣—虎獅派對」於12日在臺灣戲曲中心登場。各路舞獅陣頭齊聚一堂切磋較勁,全台唯一「舞虎」陣頭義虎團更帶來活靈活現的演出,成為本屆「鬥陣趣」的一大亮點。 「2022鬥陣趣—虎獅派對」於國立臺灣戲曲中心舉行,當天吸引許多民眾前來共襄盛舉。 圖/陳孟樺攝來自全台的獅陣到場響應「鬥陣趣」,不同品種的獅子各自擁有獨特風采,無論是演出形式、發力方式,或是展現出的氣勢,都各有千秋。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的北京獅表演者張詠皓進一步說明,「北京獅的特點是毛茸茸又厚重,因為製作獅子身體的材料是棉被,給人的感覺很溫馴。」除了陣頭匯演,踩街遊行也十分吸睛,27組獅虎團隊於遶境途中在芝山巖惠濟宮展演請神,參與民眾也隨陣頭踩街,場面熱鬧無比。&nbsp; 雲林北港老塗獅白鶴獅陣成立於民國49年,是國內少數以白鶴對戰臺灣獅的特色陣頭,踩街時氣勢十足。 圖/陳孟樺攝今年主辦方力邀台灣罕見的「舞虎」陣頭——台中外埔水美里的義虎團。舞虎文化最初從中國大陸傳入台灣,現已逐漸失傳,台灣的舞虎團隊僅剩義虎團。在過去,地方陣頭會在大甲鎮瀾宮的年度迎媽祖盛會交流,信仰凝聚許多表演者與民眾。然而,隨著青壯年開始外出工作後,家傳陣頭只剩老一輩的師傅負責,義虎團第五代成員王士杰回憶道,「我們之前其實有二十年沒有出陣,是有一次大家回到家鄉,因緣際會就討論說要不要出陣,才又開始一起舞虎。」「弄虎」的腳步與舞獅截然不同,張詠皓生動地示範,「虎不會像獅子一樣小心翼翼動作很慢,而是會一直衝、一直衝。」義虎團一脈相承的腳步與虎頭製作技術,都是台灣可貴的文化資產,不過他們也同樣面臨傳承困境。義虎團第五代成員伍浚銘強調,「過去是館長出錢出力,如今新一輩如果缺乏經費,傳承一定會更困難。」他們更坦言,多年前嘗試進入校園教小朋友舞虎,無奈遇到重重阻礙,只能無疾而終。 台中外埔水美里義虎團成立於民國50年代,是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起駕的送駕陣頭之一。 圖/陳孟樺攝即使小朋友較難在學校體制中習得傳統藝陣的相關技能或資訊,許多親子與年輕族群仍能透過參與虎獅派對,更親近藝陣文化。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學生陳同學(化名)表示,「陣頭文化如果以活動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大家可以認識自己的文化,有興趣搞不好也會去傳承這樣的文化。」 來自台南的溪南寮興安宮金獅陣也到現場參與,該團是西港刈香遶境倚賴的重要武陣。 圖/陳孟樺攝台灣陣頭面臨失傳危機,仍有人願意保護文化資產,使傳統活動逐漸走入現代生活圈,同時邁向國際,以多元面貌呈現於大眾眼前,虎獅派對策展人林承緯在記者會上提起本土陣頭未來的發展,「日本東北的仙台岩手大概有三百團舞虎,如果以後有機會來台灣會是很棒的。」傳統藝陣過去仰賴民間廟宇為信仰中心,現在愈來愈多年輕一輩加入、學習技藝,繼承陣頭家業,也以創新方式為其增添不同色彩,使更多人接觸台灣文化。 虎獅派對與士林在地的三大宮廟 :惠濟宮、神農宮與慈諴宮一同舉辦,獅虎陣頭在首日午後於國立臺灣戲曲中心迎神。 圖/陳孟樺攝<br style="font-weight: 400" /><br style="font-weight: 400" />
民俗技藝融合新意 赤崁萬神節弘揚傳統文化
生活
第1770期
民俗技藝融合新意 赤崁萬神節弘揚傳統文化
2022-11-02
【記者黃𦲽湄台南報導】鑼鼓聲咚咚作響,民眾紛紛湧上街道,滿心期待陣頭表演。第三屆以陣頭文化為主題的《赤嵌萬神節》於10月29日在台南全美戲院前的街道展開,今年打破先例舉辦萬神踩街遊行,並讓多個陣頭、表演藝術團體在玉皇上帝前演出。 今年首次舉辦萬神踩街遊行,各方陣頭、表演藝術團體一同共襄盛舉。 圖/黃𦲽湄攝今年《赤嵌萬神節》弘揚民俗技藝,並邀請民眾共襄盛舉。人們目光追隨著遊行隊伍身影,紛紛用手機紀錄眼前盛況。活動除了踩街遊行,還廣邀上百攤商家共同組成朋派市集,藝姿舞集團長郭玲娟說道,活動將傳統文化結合現代文創市集,吸引人們關注,民眾對台灣傳統宗教文化也能更深入探索與認識,重新檢視對台灣傳統宗教文化的負面觀感。 《赤嵌萬神節》現場人潮眾多,民眾紛紛用手機紀錄這一年一度的盛宴。 圖/黃𦲽湄攝畫有鮮豔色彩臉譜的家將們以靈巧腳步,相互配合形成多樣陣法,南臺灣第一團高蹺陣的表演者雙腳踩在木棍上,以熟練技巧維持平衡,完成精彩表演。米街人文會社召集人陳宏斌表示,過去主辦單位需付費邀請陣頭團隊表演,如今他們要求主動加入,「雖然進步的幅度很慢,但至少有看到效果。」《赤嵌萬神節》除了增加陣頭團隊的曝光度,也逐漸讓傳統文化被國際看見。 今年全台白龍庵出軍的是趙部振靈公駕前護衛「如性慈敬堂」八家將,他們的靈巧腳步和亮麗服裝吸引人們目光。 圖/黃𦲽湄攝陳宏斌提到,相較於西方文化,社會對於陣頭等傳統宗教活動的刻板印象深。廟會遶境後滿地的垃圾或是廟會糾紛等事件,都讓大眾對傳統宗教活動抱持負面看法,全台白龍庵如性慈敬堂面師柯煜杰表示:「(陣頭表演者須)把自己做好,跳不跳得好是其次,規矩要注意。」陣頭表演者唯有提升自身素質,才能讓民眾改觀。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杜易軒也以自身經驗分享,人們對於籃球這類西方運動接受度較高,反觀民俗體育較不受喜愛,「校內民俗隊練習經常會有鑼鼓聲,常常會被投訴太吵,民俗體育類的比賽相較於其他籃球等比賽來得少。」今年舉辦的《赤嵌萬神節》突破傳統,融入新意,民眾邱麗瓔分享道:「震樂堂的搖滾結合廟會習俗文化,再與嘉邑玄興社五營神將陣一起表演,巧妙地做連結,讓人驚奇。」陳宏斌也期待活動能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將傳統文化推廣得更遠,他說:「未來希望可以一步一步將萬神節這樣的活動,從赤崁萬神節變成台灣萬神節。」&nbsp;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