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社論】安養中心大火誰的錯?
校園
第1731期
【社論】安養中心大火誰的錯?
2020-10-08
今年9月,台北市內湖區一家非法安養中心的大火帶走了3名臥床年長男子。消息一出,輿論譁然,非法安養中心的負責人受到撻伐,輿論也指責台北市政府雖接獲通報,卻未善盡責任。當所有抨擊指向機構負責人及柯市府,要求雙方必須合法立案並嚴格審查,以解決安全問題的同時,也有專家質疑——難道只要完全合法,就不會再發生這樣的悲劇嗎?要防止慘案再次發生,必須回到問題根源:明知危險,為何家屬還要將長輩送往非法安養中心?答案呼之欲出,「每月只收2萬!」、「廉價安養中心潛藏危機」等等字眼在新聞標題上不斷出現。根據中華民國老人福利聯盟秘書長張淑卿對媒體表示,在寸土寸金、物價高昂的台北市,一個月沒有3萬5000元,根本進不了合法安養中心。將長輩送往危險卻便宜的照護場所,並不是落入黑心商人的陷阱,而是沒有選擇的下下策。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1][2],以台北市為例,民國108年65歲以上失能老年人口數就有8萬538人,但包括長期照護型機構、養護型機構及安養中心,合法機構有102間、可供入住的名額僅有5475人,遠少於需求。對於貧困民眾而言,已無餘裕考量安養環境好壞,對他們而言,只求一個負擔得起的安養環境,這樣的心理,正是助長非法照護機構的原因。前副總統陳建仁曾於公開場合指出,過去普遍認為,貧窮是緣於個人不夠努力,但經歷幾次全球性的經濟大恐慌,不少社會學家證實,貧窮是整個「經濟結構」的迫害、剝削所導致,他也直言,「如果我們無法拒絕貧窮,台灣的人權保障就是有所缺陷。」一起社會案件的發生,絕非單一因素導致,可惜社會總習慣將錯誤歸咎於少數對象,藉由指責他們來讓撫平民眾激憤。如果台灣社會沒意識到問題本質來自結構弊病,這場大火不會是最後一場。要杜絕非法安養照護機構、防止失能年長者被迫選擇不安全的場所,必須從社會經濟結構問題下手,問題不只是非法安養院,而是貧窮。
20年拼不齊的公衛體系 公衛師缺證照盼立法
專題
第1720期
20年拼不齊的公衛體系 公衛師缺證照盼立法
2020-03-19
【專題記者呂心喻、李芸、黃雪瀅、朱姰霖綜合報導】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肆虐,台灣更自19日開始限制所有外籍人士入境。在衛生福利部每日的防疫說明記者會中,皆有醫療、公共衛生專家共同坐鎮,由此可見這兩個角色的重要性。其實,公衛常被認為是醫療的一角,但相較於醫護人員治療病患,公衛人員則是預防疾病,兩者專業截然不同。然而,目前公衛師在台灣並無專業執照認證,統稱為「公共衛生人員」,專業未獲認證與關注。公衛師職責何在? 公衛師即為「公共衛生師」,負責處理國民健康相關的大小事,例如協助衛生保健、預防疾病,並制定防疫對策。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博士候選人張耀聰說:「『避免人民生病』的相關工作,就是公衛師工作範疇。」台灣公共衛生學會秘書長林先和以近期機場的防疫狀況為例,公衛人員除了執行量體溫、記錄旅客資料等工作,還能藉由對疾病的瞭解,整合國際疫情發展情勢。他們再依相關國情判斷旅客出入境及移動資訊,快速將入境旅客進行風險分流。另外分析數據資料、觀察疾病特性、計算感染率,都是公衛人員的專業。不只是對抗疾病,公衛師關注的範圍更包含飲食、環境等,注重「群體」的健康發展。然而具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JHU)公衛博士學位的中華民國副總統陳建仁表示,民眾常視健康為理所當然,以致大眾不太關注這些致力促進大眾健康的人員,「到生病的時候,吃了醫生的藥反而覺得好神。」因為健保,民眾治療疾病非常方便,醫生似乎就是萬靈丹。但比起「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防範勝於治療」才是公衛領域著重的項目。林先和舉例,假設民眾因攝取過多糖分導致慢性疾病,公衛師可以為個案制定斷糖、飲食計畫,也可嘗試推動政府課徵「糖稅」,從政策出發影響民眾飲食習慣;而提高菸品稅捐以降低吸菸率,也是類似作法。 民眾常認為生病即需尋求醫療管道醫治,但日常的衛生教育、環境衛生卻最容易影響民眾對於公衛的觀念。 圖/呂心喻攝至於醫療與公衛領域的差異,林先和以足球賽作為比喻:醫療人員是「守門員」,而公衛師則是擔任場上避免疾病逼近球門的防守球員。「醫療體系不可能關心到這些亞健康(註)的人。」林先和踏入公衛圈之前曾是醫師,他坦言,醫療人員確實無法解決某些社會健康議題,「只有公衛人員可以做到。」註:指人處於健康和患病之間的狀態 醫院在公衛人員的院內控管下,加強門禁管制等措施,在大門進行旅遊史或接觸史檢查以及體溫檢測。 圖/朱姰霖攝<b>社區缺專業防疫人員 里長配合政府防疫仍擔憂 公衛師更扮演政府和民眾間的橋樑,傳遞正確衛生資訊、改善社區衛生。例如此次疫情管制,各里辦公室除了要頻繁追蹤居民隔離情形,更要回答許多疫情問題。此時若有公衛師,便能更專業地引導社區防疫。台北市政大里幹事吳世寧說明,里辦公室只是執行上級交付的任務,但不見得了解公衛概念,「自我保護的部分我們還是很怕,戴口罩是不是足夠我們不知道。」吳世寧舉例,有企業贈送「次氯酸水」,聲稱消毒效果好且使用無風險,引發社區民眾關注。但次氯酸水未經政府官方認證其安全性,因此里辦公室不敢隨意分送里民。若有專業人士在社區負責衛生工作,便能協助判斷資訊,且依社區狀況擬定防疫計畫,「不然每次(政府)不曉得要指派誰執行的時候,都是叫里辦公室去做。」 對疾病不了解之下,民眾只能透過瘋搶口罩盡可能保護自己。若有專家進駐社區則能即時說明資訊,安撫民眾恐慌。 圖/呂心喻攝<b>公衛專業無執照認定 政府難以徵求防疫人員前行政院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回憶,過去政府沒有疫情經驗,平時無編列預防預算,「當疫情一爆發,才有花不完的預算。」不過繼2003年SARS後,近年政府將更多心力放在充實公衛體系。由於已有經驗及防疫意識,此次才能快速應對疫情。如今台灣防疫前線人員竭力抑制病情,但新冠肺炎傳染率高達83%,每位確診患者的接觸史都涉及200至300人。林先和表示,因需大量追蹤患者,「他們已經快要負荷不了這樣的工作量。」由於沒有執照認證,政府難以設定條件徵求公衛人才減輕負擔,目前徵求的機場防疫人員以護理師優先,「但護理師的專業應該在照護患者。」林先和說。相較之下,美國則能以公衛執照為依據,在第一時間大量且準確地徵召符合防疫需求的人員加入。為了讓公衛專業能獲認證,公衛專家們自2000年以來努力推動《公共衛生師法》(以下簡稱《公衛師法》),但受立法程序、各界角力阻礙,法案延宕至今仍沒有結果,造成公衛體系發聲權及其社會影響薄弱。<b>公共衛生專業未獲肯定 公衛人員盼《公共衛生師法》速立法「專業事由專業師來做」便是公共衛生學會推動《公衛師法》立法的初衷。楊志良也認為,隨著公衛體系愈趨專精,公衛人員更應藉由制度「專業化」使其獨立於醫療體系。公衛人員透過取得執照,才能成為受保障的專業人員,進一步在台灣擁有自己的領域。根據《公衛師法》目前的草案內容,公衛師的應考資格為公衛相關研究所畢業並具實習證明者,而大學公衛系畢業生則必須要有三年工作經驗才能報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謝思民說:「就是用專業的公衛師執照,來證明相關的公衛知識。」他提到,往後有關公衛的公部門如衛生署等,在招聘行政人員時,都會添加「需具有公衛師執照」這個條件。積極推動立法的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林奕華解釋,《公衛師法》之所以長時間未通過包含許多因素。例如公衛師立法可能會壓縮其他人員的工作機會,瓜分原本由醫療人員處理的工作,因此引起許多醫療人員不滿。楊志良則澄清,立法並不是要排除其他相關專業,他說:「立法後其他人(相關專業)還是可以做(公衛),但前提需要獲得資格。」具有公衛背景的張耀聰則反對立法。他認為,草案只是讓現有的公衛人員「多一張紙」。他說:「沒有認證,不代表公衛人員就不專業。」他也指出,公部門仍有無公衛背景的公務員,即使通過立法,政府該如何處置他們也是問題。他建議,與其設立籠統的證照制度,更應探討如何細分公衛工作內容,使每個項目更精簡,並給予特殊保障。如設立食安公衛師或流行病篩檢公衛師等,「真的不適合用一張叫做『公衛師』的證照涵蓋所有公衛專業。」對此陳建仁表示,若立法通過,公衛人員在取得執照後便可到民間團體(如食品檢驗公司)工作。陳建仁也建議屆時可開辦在職班,讓其他背景的人員也能考取公衛資格,使公衛領域更具多元性,並得到各界重視。他認為,由於現今政府業務繁多,若有政府授權的民間專業團體,政府便可以放心委託其代為執行。因此他支持立法。 中華民國副總統陳建仁對《公共衛生師法》抱支持態度,他希望通過民間與政府合作,強化公衛系統健康防護網。 劉錫明/提供<b>職涯前景迷霧重重 公衛系生盼從根本改善公衛處境因立法尚未通過,公衛專業仍然處於模糊的灰色地帶,公衛畢業生就業過程隨之缺乏競爭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學生林思妤表示,原先計劃畢業後另謀出路,考取衛教老師,「但若公衛師立法通過,我就可以多一個選擇。」公衛學生作為未來踏入該領域的第一批人才,藉由立法專業化提供其更多資源,也能讓學生對於未來發展方向更加明確。輔仁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學生潘霆肯定地說:「我們希望更強化台灣的公衛體系。」不過他坦承,即使支持者努力推動公衛專業認證,使民眾正視公衛困境,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公共衛生的認知基礎。如今疫情再次掀起公衛的討論,如何促進公衛教育,進而從體制根本改善公衛環境並喚起大眾的重視,即是政府必須正視的考驗。
【教育篇】陳:大學不輕易退場 按特色整併
校園
第1612期
【教育篇】陳:大學不輕易退場 按特色整併
2015-12-11
台大等七校學生會於6日舉辦「2016總統大選與青年對談」,邀請三黨總統候選人同台對話。 圖/張方慈攝&nbsp;【記者張方慈台北報導】青年代表提問「教育是個人自我投資還是國家義務」,朱宋兩人認為教育為國家義務,陳建仁則認為現有制度是兩者並行。三人分就學費負擔、大學退場及「重研究輕教學、論文產業化」提出解決方向。陳建仁指出,政府應適度介入大學教育,達到教育資源重分配,民進黨過去即推出「繁星計畫」,保障弱勢族群受教權。朱立倫認為,培養人才是國家的應盡的責任,他主張凍漲高教學費,以企業、民間捐款挹注教育經費。宋楚瑜則批評,朱立倫說要凍漲學費,但馬政府執政時期卻不斷漲學費,若他執政會將教育列在第一優先,並取消學貸利息,因為這是國民能夠攀爬社會階梯的機會。針對大學退場,陳建仁表示大學過剩問題,不應輕言以退場解決,應按大學特色、資源進行整併。朱立倫則表示,退場問題出在系所招收人數與現在產業需求產生落差,應該針對系所檢討,若這些系所繼續招生,將會害了孩子、扭曲市場。關於「重研究輕教學」與「論文產業化」,三位候選人皆同意台灣應解決重研究輕教學的問題。陳建仁表示,五年五百億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已經達成階段性任務,未來資源分配應按照大學特色給予補助,有些大學可以與社區結合、加強產學合作,不需要每間大學都專精於研究。朱立倫認為論文研究責任應適度交由中研院負責,大學應著重教育,並且從教評會著手改變教師觀念。宋楚瑜表示,除了應檢討大學教師評鑑制度,同時應區隔研究所和大學部,大學部教學為重,研究所則可專精研究。 2016總統大選青年對談-三黨候選人教育政策。 製表/張方慈大學報相關報導【大選與青年對談】三黨候選人首度同台 聚焦教育、就業、居住【大選與青年對談】【就業篇】陳提「亞洲矽谷」 朱推TPP、RCEP【大選與青年對談】【居住篇】朱批民進黨20萬社宅緩不濟急 主張釋出空屋【大選與青年對談】抗議南鐵、收費員爭議 學生:談未來 先面對被壓迫者【大選與青年對談】學生會籌辦過程倉促 台、政學生議會將檢討
【青年對談】抗議南鐵、收費員爭議 學生:談未來先面對被壓迫者
校園
第1612期
【青年對談】抗議南鐵、收費員爭議 學生:談未來先面對被壓迫者
焦點
2015-12-11
「2016總統大選與青年對談」活動,場中數名學生舉布條高喊「面對南鐵爭議,反東移要聽證」、「廢除約聘僱,面對收費員」。 圖/張方慈攝【記者張方慈台北報導】「2016總統大選與青年對談」進行到尾聲時,台下數名學生突然舉布條高喊「面對南鐵爭議,反東移要聽證」、「廢除約聘僱,面對收費員」,要求候選人正視南鐵迫遷、國道收費員爭議。抗議學生為台大大學新聞社、政大種子社、北大翻牆社、師大人文學社、長庚庚云社等校園異議性社團成員。學生團體表示,此次活動對話主題是青年就業、青年居住、教育三大議題;收費員及南鐵東移兩項爭議案,反映的就是現今就業政策中不合理的約聘僱制度以及居住正義問題,正是檢視政黨及候選人的試金石。學生團體呼籲,候選人在端出政策牛肉前,應先面對現在正受現有制度壓迫的勞工與居民。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陳建仁表示,處理開發與迫遷爭議時最重要的是溝通,他任國科會主委時,友達打算在后里設廠曾遭到民眾及環團反對,當時他要求召開公聽會,請友達說明如何確保設廠不會汙染環境,之後居民也歡迎友達設廠。至於南鐵東移,陳建仁表示並不清楚情況,但一般施政時政府應與人民做好溝通。朱立倫回應,政府面對問題時要有企圖心、同理心,並確保執行力和協調力並行。宋楚瑜則表示,學生的訴求顯示,不管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政府態度皆出了問題,不過宋楚瑜誤把學生訴求之一的「南鐵東移」說成「台南高鐵」。國道收費員因2013年高速公路Etag上路後遭政府解聘,過去針對國民黨抗爭,要求政府安置轉職、補償被約聘制度吃掉的年資,卻未獲得回應。自救會表示,蔡英文在去年九合一選舉後,曾承諾會安置收費員,也向自救會要求名單,但至今卻只安置了一人,還有187人尚未安置。學生團體表示,候選人在台上大談青年就業,但「一個允許公部門使用剝削制度對待自己員工的政府,要怎麼樣解決青年就業這樣更大結構性的問題?」南鐵爭議起於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目前的東移版本於98年提出,徵收原鐵軌東側土地,相較於85年通過環評的「原軌地下化」版本,擴大徵收土地逾10倍,影響沿線407戶居民。南鐵東移自救會主張「東移版非唯一版本」,要求市府召開聽證會以納民意,卻未獲回應。學生團體表示,常聽到「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口號,但從苗栗大埔案和台南南鐵爭議來看,不管是國民兩黨,皆打著經濟發展的大旗,漠視當地居民居住權。台大大新社成員林芸表示,已填寫現場提問單,也透過主辦單位的app提問,但候選人並沒有做出具體承諾,而淪為相互攻堅的話題。大新社成員徐任遠則表示,今日的行動並非針對在場學生或籌畫活動的工作人員,但公民參與不該只是讓學生坐下來聽候選人講話、互酸對方,然後在台下拍手,希望學生也能一起站出來要求候選人「要給年輕人未來,就面對現在的被壓迫者」。 學生團體表示,行動並非針對在場學生或主辦單位,但公民參與不該只是讓學生坐下來聽候選人講話、互酸,希望學生也能一起站出來要求候選人「要給年輕人未來,就面對現在的被壓迫者」。 圖/張方慈攝大學報相關報導【大選與青年對談】三黨候選人首度同台 聚焦教育、就業、居住【大選與青年對談】【教育篇】陳:大學不輕易退場 按特色整併【大選與青年對談】【就業篇】陳提「亞洲矽谷」 朱推TPP、RCEP【大選與青年對談】【居住篇】朱批民進黨20萬社宅緩不濟急 主張釋出空屋【大選與青年對談】學生會籌辦過程倉促 台、政學生議會將檢討
【就業篇】陳提「亞洲矽谷」 朱推TPP、RCEP
校園
第1612期
【就業篇】陳提「亞洲矽谷」 朱推TPP、RCEP
焦點
2015-12-11
台大等七校學生會於6日舉辦「2016總統大選與青年對談」,邀請三黨總統候選人同台對話。 圖/張方慈攝【記者張方慈台北報導】針對青年創業,陳建仁與宋楚瑜皆提出發展生技等新興產業,朱立倫則主推尖端服務業,簽屬TPP、RCEP與世界接軌,青年就業可放眼全世界。陳建仁提出「亞洲矽谷」計畫,將設立青創基金、建立募資平台、育成中心,建立更完善的法規,讓資金、人才、法規全面到位。民進黨也提出生技新藥等五大新興創造產業,增加就業機會,也能發展治療癌症、愛滋病的新藥,對社會有所貢獻。朱立倫認為,國家必須輔導青年就業、創業,他在新北市執政時期利用三重捷運站閒置空間設立創力坊,至今已成功輔導50多個團隊。另外,就業問題也須檢討現有教育是否符合未來產業所需;透過產學合作、實習、企業業師,讓企業與大學密切結合,縮小學用落差。朱立倫指出,政府應努力讓產業走向尖端服務業,將國際服務業引進台灣,改變服務業低薪的情況。國家簽署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可將工作機會擴及全球。宋楚瑜認為,青年創業最難在於起步,並須從資金、基金、通路三面向來改進。高等教育也必須結合產業,讓「產-官-學」聯繫起來。此外,就業問題並不只是供需的問題,須從產業轉型開始,目前台灣是代工模式,必須創造新的產業,發展生物科技、綠能等。 2016總統大選青年對談-三黨候選人就業政策。 製表/張方慈&nbsp;大學報相關報導【大選與青年對談】三黨候選人首度同台 聚焦教育、就業、居住【大選與青年對談】【教育篇】陳:大學不輕易退場 按特色整併【大選與青年對談】【居住篇】朱批民進黨20萬社宅緩不濟急 主張釋出空屋【大選與青年對談】抗議南鐵、收費員爭議 學生:談未來 先面對被壓迫者【大選與青年對談】學生會籌辦過程倉促 台、政學生議會將檢討
【居住篇】朱批民進黨八年20萬社宅緩不濟急 主張釋出空屋
校園
第1612期
【居住篇】朱批民進黨八年20萬社宅緩不濟急 主張釋出空屋
焦點
2015-12-11
台大等七校學生會於6日舉辦「2016總統大選與青年對談」。 圖/張方慈攝【記者張方慈台北報導】針對青年居住問題,陳建仁提出八年20萬戶社會住宅與聯合宿舍。朱立倫批評民進黨大興社宅的計畫緩不濟急,主張釋出空屋轉為租屋。宋楚瑜則提出「青年兩桶金計畫」,先租再買。陳建仁表示,民進黨推出八年興建20萬戶社會住宅,並預留一定比例給家裡有年輕人的家戶。此外,他提出發展大學城,用國有土地興建聯合宿舍,解決大學宿舍近20萬床位短缺。朱立倫批評民進黨大興社宅的政見,指出大台北地區土地有限、興建社宅需十幾年時間。他認為,「住者有其屋」是最高目標,但短期內應先讓年輕人「住者有其居」,務實來看還是要讓大台北地區的36萬空屋釋出。他主張應改革稅制來降低空屋持有率,並補貼青年租金,漸進式解決大台北居住的供需問題。宋楚瑜認為,人跟著工作走,而工作跟者產業走,今日產業皆集中在北北基,自然房價高漲。目前的打房政策,北部房價沒打成,中南部房價卻慘兮兮。政府未來應分散產業分佈,而過渡時期則應讓這些青年能夠在高房價地區居住。他提出青年住宅租金比照房價一半到七折,可居住五年。根據其臉書,「兩桶金」的第一桶金讓青年以七八成租金承租青年住宅,租屋期滿退還20%租金作為首次購屋頭款。第二桶金再預借頭十年勞退基金挹注購屋。 2016總統大選青年對談-三黨候選人居住政策。 製表/張方慈大學報相關報導【大選與青年對談】三黨候選人首度同台 聚焦教育、就業、居住【大選與青年對談】【教育篇】陳:大學不輕易退場 按特色整併【大選與青年對談】【就業篇】陳提「亞洲矽谷」 朱推TPP、RCEP【大選與青年對談】【居住篇】朱批民進黨20萬社宅緩不濟急 主張釋出空屋【大選與青年對談】抗議南鐵、收費員爭議 學生:談未來 先面對被壓迫者【大選與青年對談】學生會籌辦過程倉促 台、政學生議會將檢討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