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670期
破表演界線 《一與眾》解放觀看方式
2017-12-20
【記者羅文妤台北報導】觀眾走進民宅,如同來到朋友家拜訪,《一與眾》第三部作品〈畫布〉於藏身公寓裡的藝文空間「畫布」舉行。《一與眾》系列是「不適生產團隊」的連續計畫,表演方式偏向行為藝術,突破舞台限制,讓觀眾能近距離接觸表演者,也能在空間中自由地行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的表演者李文皓,在空間中自在地穿梭,時而量體重,時而做菜,甚至是上廁所,重現日常生活的細碎瑣事。觀眾就如同闖進表演者的日常中,跟隨表演者的腳步,觀看他的一舉一動。另一位表演者陳昱榮運用窗戶震動產生的噪音和捏碎、搓揉泡泡紙的聲音,獲取觀眾的關注。 表演者陳昱榮將自己裹在泡泡紙中,運用身體的摩擦產生音效,兼具視覺與聽覺的演出。 圖/不適生產團隊提供演出最後以民間舞蹈波麗露收尾,李文皓兩手有力地開合,並隨著音樂起伏高舉、放下。他走近觀眾、又走遠,直至走出門外,結束演出。觀眾王學梅表示,很喜歡最後的舞蹈,他認為表演者以簡單的動作建立自己的風格,在原先的舞蹈動作中融合手部微小變化,甚至比專業的舞者更令他驚艷。 演出中,觀眾能夠近距離接觸表演者,仔細觀看表演者的一舉一動。 圖/不適生產團隊提供「我們的演出都是在不正規的空間。」製作人、台藝大表演藝術碩士生賴得睿提到,團隊不斷挑戰劇場的限制,除了在演出中開火煮菜,還嘗試以打火機點蠟燭、點菸,這些舉動在傳統劇場都是被禁止的。他們透過這次的計畫,嘗試在運用空間的同時也與空間對話。「我們沒有燈光、沒有舞台,也沒有服裝。」同時兼任編導的李文皓表示,《一與眾》系列以極簡主義為主軸,運用最少的元素,解放更多觀看的方式,讓觀眾能關注表演者以外的「空間」。他希望演出是輕鬆且平易近人的,讓觀眾自由走動,也將觀看的選擇權還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