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加國大學生上街倡教育普及化 「全國行動日」抗高昂學費
國際
第1785期
加國大學生上街倡教育普及化 「全國行動日」抗高昂學費
2023-11-15
【記者劉芯妤綜合報導】加拿大學生聯合會(Canadian Federation of Students, CFS)於8日在加拿大各省舉行全國行動日(National Day of Action)遊行。許多大學學生會走上街頭,倡議各省政府推行免費大學教育,使大學教育普及化,讓經濟因素不再是學習的阻礙。 學生手舉遊行標語「FIGHT THE FEES」與「FREE EDUCATION NOW」,希望能夠以走上街頭倡議來實施全民教育普及化的願景。 圖/Jether提供(Instagram: jeeetherrr)加拿大安大略省學生聯合會(Canadian Federation of Students-Ontario, CFS-O)婦女代表米特拉.雅庫比(Mitra Yakubi)在聲明中指出,大學生長期以來一直被政府拋在後面,而不斷增加的生活成本加劇了學生的困境,組織因此提倡大學免學費,「因為這是唯一能確保所有人獲得教育的途徑。」就讀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心理學系三年級的Jane(化名)贊同地說:「免費大學教育使學習變成所有人的權利,這對於想讀書的學生們是件好事。」 學生在遊行中向政府提出訴求,除了高額學費嚴重影響學生就讀意願外,上漲的生活成本也是影響學生就讀的因素之一。 圖/Jether提供(Instagram: jeeetherrr)「從1979年到2019年,政府補助大學的營運資金從原本的85%下降到46%。」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 YorkU)教育學院名譽教授保羅.阿克塞爾羅德(Paul Axelrod)提到,加拿大經歷經濟蕭條與新冠疫情後,各省政府減少對學校的補助。他解釋,大學被迫以提高學費的方式維持校園良好運作,缺少的資金由學生負擔。「這場全國性的學生抗爭活動凝聚學生的力量,能有效地克服目前加拿大高昂學費的困境。」參與活動的攝影師Jether(化名)說道,表達對遊行的支持。針對學費年年上漲,Jane表示,加拿大有許多學生傾向選擇專科學院就讀,而非學費較昂貴的綜合性大學,甚至許多人高中畢業後就進入職場。他補充,即使順利進入大學,也有學生因為就讀時無力負擔學費,被迫轉學至學院。 學費不斷攀升,加上住在學校周遭租屋處需付的龐大租金開支,使得許多大學生不得不在課業之外兼職多份工作。 圖/Jether提供(Instagram: jeeetherrr)阿克賽爾羅德表明,政府為避免高額學費引發學生抗議,因此限制學費的上漲幅度,但依舊可以觀察到學費每年穩定增加。Jane坦言:「我覺得學費對我而言是很沉重的負擔,因為我就讀的學校學費每年都在上漲。」他提及,身邊許多同學因不堪學費上漲,必須在課業之餘打工補貼學費。阿克賽爾羅德也提醒道:「如果無法保證政府將填補空缺的大學營運資金,即便大學免費,也不能增加一般人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他認為學生須持續向政府施壓,使政府提供更強而有力的學生援助計畫,提高學生就讀大學的機會。
「波波」現身說法!《醫師法》修法爭議待多方商討求解套
校園
第1771期
「波波」現身說法!《醫師法》修法爭議待多方商討求解套
焦點
2022-11-17
【記者吳冠緯綜合報導】本土小牙醫聯盟13日發起「反特權、反黑箱 要公平、護健康」活動,於立法院前集結台灣牙醫學生聯合會、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等成員,抗議立法院通過《醫師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的附帶決議。活動後段,抗議群眾以集體躺馬路的方式象徵波蘭、西班牙等留學牙醫生躺平就能當醫生,以表達對其低入學門檻的不滿。 由本土小牙醫聯盟發起的「反特權、反黑箱 要公平、護健康」活動,活動尾聲抗議者於立法院前馬路躺平,舉起標語表達對於有人「躺平就能當醫生」的不滿。 圖/吳冠緯攝國內學子考取牙醫學系的困難度極高,長年以來,政府對國內本土牙醫學系的招生數量有嚴格的控制,每年全國八所大學牙醫學系招收學生平均約400名。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系學會會長黃柏澍舉例,108學年度國立成功大學成立牙醫學系,然其招生名額卻是瓜分國內原有牙醫系名額,顯示政府對於國內牙醫系招收總人數的高度管控。對比國內牙醫系入學的窄門,本土牙醫認為波蘭、西班牙等留學牙醫生們的入學門檻低,錄取方式也存在疑慮。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學系教授林元敏舉例,波蘭醫科大學直接以「畢業後可返台考照執業」為號召,入學考甚至免筆試,僅需經過Skype視訊即可入學。 本土牙醫舉起大聲公,帶領群眾高喊抗議口號,亦有民眾在立法院前對著路過的車輛手舉抗議標語,期待一般民眾能重視此次爭議。 圖/吳冠緯攝對於入學方式的爭議,現為波蘭留學牙醫生的Amy(化名)出面澄清,他表示並非所有波蘭的大學皆為如此。以Amy就讀的大學為例,入學前須達到托福門檻,且入學考分為面試與筆試,筆試由學校教授親自批改,也有教授實際飛往台灣進行一對一面試。波蘭盧布林醫科大學牙醫學系的台灣學生TN(化名)也提到,當時進行入學測驗前,也實際到波蘭接受四科預科測驗,通過後亦須進行一次筆試與兩次面試。台灣牙醫學生聯合會學權部部長蕭任廷則認為,海外留學牙醫學生的入學狀況應由政府積極把關,倘若實際入學與學習情況的調查皆存在困難,應以較保守的態度制定相關規範。 波蘭盧布林醫科大學牙醫學系的台灣學生CJ(化名)表示在波蘭四五年級都在實習,圖中身著綠色坐著的為教授,身著藍色者為助教,躺著作為示範對象者為教授的朋友,其餘圖片右邊為學生。 圖/CJ(化名)提供無論本土或留學牙醫生,若要在台灣成為執業牙醫,皆須依序通過第一階段國家考試、實習以及第二階段國家考試。對此,畢業於西班牙埃雷拉大學牙醫學系的在台執業牙醫Peter(化名)表示,他於大三進入當地診所實習,並於畢業後取得執照,成為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EU)認證的牙醫,可於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執業。但根據目前台灣規定,縱使Peter擁有歐盟牙醫執照,回台卻仍須經過國考與實習檢驗才能執業。對此,蕭任廷闡述國考與回台實習的必要性,他表示國內外病人的習慣不一樣,亦存在病理學上的不同。他舉例,同為口腔癌,由於部分台灣人有吃檳榔的習慣,好發點與國外存在差異。「要先了解地方文化才能醫治那邊的人。」蕭任廷說道。 本土牙醫們在活動中透過行動來展現訴求,活動最後,本土牙醫們將自製的黑箱道具破壞,象徵打破黑箱。 圖/吳冠緯攝根據林元敏提供的統計資料,國內牙醫系學生在國考第一階段通過率約為八成,高於持海外學歷者約四成的通過率。他表示國內牙醫師國考不具篩選機制,透過研讀考古題即有高機率能順利通過。他認為未來留學牙醫生改採學歷甄試,才能達到較好的篩選效果。對此,波蘭盧布林醫科大學牙醫學系的台灣學生CJ(化名)也贊同,他認為目前台灣牙醫師數量已飽和,有其必要透過較困難的學歷甄試篩選留學牙醫生,「考選部要加油,適時更改考試內容並思考如何藉此篩選,才能幫助整體醫療水平提升。」 本土牙醫與國內牙醫學生於立法院前針對《醫師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的附帶決議進行抗議,原本《醫師法》修法被認為是向海外留學牙醫生關門,然其附帶決議被認為是在為該群體大開後門。 圖/本土小牙醫聯盟提供事實上,本土牙醫的訴求在於制度不應額外惠於留學牙醫生,強調政府在制定政策要保有公平性。本土牙醫林醫師(化名)強調,首要仍是公平性問題,其次才是專業度,且他重申並非所有海歸牙醫的專業都存有疑慮,國內仍有認真的海歸牙醫。TN說:「該檢討的是體制與制定規則的人而非進場的玩家。」CJ則認為,導致爭議的根本原因來自政府並無提出顧及雙方權益的辦法,因此,他期望政府制定政策時納入多方討論,才不會造成爭議並增加雙方嫌隙。
加拿大學生控校方揮霍 慘遭「禁入校」懲處
國際
第1760期
加拿大學生控校方揮霍 慘遭「禁入校」懲處
2021-12-15
【記者張珈爾綜合報導】「大學校內的言論自由已死,校方強硬地要我默不作聲。」紐芬蘭紀念大學(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MUN)學生馬特.巴特(Matt Barter)憤慨地說道。巴特於4日在部落格發文,聲稱遭校方禁止於課外時間進出校園,他被要求不得與校長薇恩.提蒙斯(Vianne Timmons)直接或間接地接觸。 馬特.巴特自製抗議標語,希望讓校長正視學生對於校方決策的訴求。 圖/馬特.巴特提供該禁令起因於2日的紐芬蘭紀念大學定期記者會。當提蒙斯發言時,巴特起身高舉:「阻止薇恩,不接受學費上漲和過度花費!」的抗議標語,他希望在公開場合透過和平抗議的方式讓大家正視校方揮霍無度的問題。學生事務處認為巴特的行為具有威脅與騷擾的意味,因此依據學生行為準則對巴特提出懲戒。然而巴特表示,當天沒有人要求他離開記者會,他也沒有被告知此舉不恰當,面對校方事後的懲處,他覺得不得其解,「我沒有打斷提蒙斯說話,只是透過和平抗議提出我的訴求。」 馬特.巴特於校長薇恩.提蒙斯發言時,起身高舉抗議標語,以和平方式抗議校方揮霍無度。 圖/馬特.巴特提供「我無法接受學校高層過度支出,所以必須找到其他表達意見的方式。」在校內張貼的抗議海報被撤下後,巴特提到。他也補充,自己在網站上書寫許多批評校方決策的文章,控訴高層揮霍無度,可能是校方限制他自由的原因之一。他指出,學生行為準則中寫道,無聲或象徵性的抗議並不被視為中斷或妨礙會議的行為。加拿大紐芬蘭及拉布拉多學生聯合會(Canadian Federation of Student- 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 CFS-NL)指出,校方雖曾提出抗議為學生的權利與責任,但對於巴特的限制明顯與上述主張相左。「這很愚蠢,他們違背了自己對於維護校園內言論自由的政策。」學生布雷迪.邱吉爾—基撤(Brady Churchill-Kitcher)說道。學生布魯斯.馬奇(Bruce March)也補充,巴特只是和平地抗議校方不積極阻止學費上漲,這並不構成剝奪他權利的理由,「騷擾是過度誇大的說法,意圖挑戰權力的行為不一定讓人感到舒服。」 加拿大紐芬蘭及拉布拉多學生聯合會聲援馬特.巴特,指出校方違背言論自由政策。 圖/馬特.巴特提供雖然本學期課程已經結束,但巴特仍因校方對於他的限制無法進出校園,他失望地說:「我沒有辦法享受繳交學費應該被保障的權利。」他無法出入圖書館或學生餐廳,甚至因爲學期已經結束,無法再以參與課程的名義進入紐芬蘭紀念大學。巴特目前仍持續透過社群媒體發聲,期望能與校長提蒙斯當面談論有關校方決策的問題,「我意識到這所大學的問題不僅僅是學費增加或行政開支,我們的公民自由也受到威脅。」
撐香港反極權 學生自發遊行上街
校園
第1707期
撐香港反極權 學生自發遊行上街
焦點
2019-10-02
【記者王品淇台北報導】身穿黑衣,在袖子上貼著「撐香港、反極權」的黃色貼紙,參與本次遊行的民眾高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9月29日,為支持香港反極權遊行和五大訴求,由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台灣公民陣線、香港邊城青年,以及台灣學生聯合會發起的「929台港大遊行-撐港反極權」活動,於立法院旁的濟南路上舉辦。 除了五大訴求,台港大遊行也主張,拒絕「一中和平協議」,希望台港同學能「齊上齊落」,並且期盼台灣政府能提供港民庇護機制。 圖/王品淇攝隨著香港反送中事件越演越烈,警民衝突不斷增加,迫使市民提出五大訴求,分別是:徹底撤回《逃犯條例》修例、撤回612遊行暴動定性、承諾必不追究反送中抗爭者、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警方濫權濫暴,以及全面落實雙真普選。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目前僅同意退回《逃犯條例》。 遊行當天陣雨不斷,在遊行最前端的學生們即使衣服被淋濕仍高舉著布條。 圖/王品淇攝儘管當日天候狀況不佳,本次遊行仍超過十萬人上街支持,其中不乏許多關心反送中議題的大學生。第一次參與社會運動,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學生藍榆茜提到,在本次遊行中,最為關注的議題,除了五大訴求之外,就是「兩岸和平協議」。藍榆茜說:「我不是很熱衷社會運動,但擔心往後可以自己發聲的機會更少,想把握上街為關心的事情講話的機會。」同樣關心和平協議的還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陳宇恩,他說:「(反送中)這件事跟台灣很切身相關,需要大眾更了解和平協議背後的意義。」 參與遊行的香港民眾多數拒絕採訪與被拍攝,其中一位香港學生舉著文宣說:「這就是我們的聲音。」 圖/王品淇攝就讀中國文化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學生李翊綾,則更關注港生受教權的議題,「身為學生不能因為被逮補,被剝奪讀書的權利。」今年九月初,發生三起在台留學港生,因參與示威遊行,於香港境內遭警方逮捕,導致學生受教權遭影響的事件。對此青民協秘書長、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生張育萌主張,如再發生相關事件,青民協將會找尋非政府組織,一起向香港政府遊說。台學聯理事、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學生陳估熊也表示,台學聯聯合該校學生會,協助聯繫教育部及大陸委員會,並提供公關處理辦法。反送中議題延燒至台灣校園,已不是新聞。近日頻發生中國學生攻擊香港學生,或是黏貼應援反送中便條紙的連儂牆遭撕毀的案件。陳估熊說明,這類事件較難處理,若事件發生當下,沒有直接舉報,較難追究責任。面對這類案件,各大學紛紛提出不同的解決方式。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提出「撕一貼百」,將西子灣隧道貼滿聲援文宣。文大學生會與校方於9月26日在校內建設「學聲牆」,並制定出嚴厲的張貼規則,像是限制言論內容不得人身攻擊。不只讓港生貼反送中文宣,讓陸生也能在該處貼上國旗,保障雙方的言論自由。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