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專題
誰搶走了門票? 黃牛和粉絲間的共生與拉扯
焦點
2025-04-11
專題
自閉症家庭無休照顧的出口:喘息服務的供需難處
焦點
2025-04-11
專題
虛擬形象連結情感 年輕世代以Vtuber重塑自我
焦點
2025-04-11
專題
偏鄉醫療第一線:衛生所護理師無私奉獻的日與夜
焦點
2025-04-11
專題
遊走灰色地帶的動物白衣天使 獸醫助理認證上路後為何卡關?
焦點
2025-03-20
專題
安置機構助街友重建生活 內部規範反成脫遊阻礙?
焦點
2025-03-20
專題
校園運動空間規劃不善 複合式場地突破舊思維
焦點
2025-03-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7期
第1806期
第1805期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第1585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11期
突破人類經驗 仿生裝置擬動物感官
2019-10-30
【記者林琬蓉台北報導】2019第14屆台北數位藝術節以「再轉存」為題,其中作品《Bio I/O》由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工業設計組的「許峻誠實驗室」師生共同創作,於10月25日起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以延伸人類感官為概念,使用穿戴式裝置,為觀眾帶來有別於日常的感知經驗。《Bio I/O》由交大應藝所工設組教授許峻誠、助理教授李建佑,以及學生簡浩評、鄔銘鋮、王可、李依軒、李家慶、蘇楷文、劉琳、莊芸共同創作,團隊成員結合科技和藝術,一共展出三件作品——〈游感〉、〈觸形〉與〈開頻〉。團隊共同研發三款穿戴式裝置,觀眾可分別體驗魚在水中游動的感受,海豚利用聲波偵測周圍物體距離的感覺,以及孔雀開屏時的情緒。團隊成員、就讀交大應藝所工業設計組的簡浩評解釋,由於設計的穿戴式裝置外型皆獨一無二,因此,團隊選擇以3D列印的方式製作裝置。作品〈游感〉發想自古文〈濠梁之辯〉(註1),讓觀眾體驗身為魚的感覺,進而思索魚是否快樂。觀眾將穿戴式裝置戴於手臂上,並以手掌模擬魚的擺動狀況,當手做出不同動作,眼前的影像將會配合移動,手上的穿戴式裝置也會根據手的擺動速度震動。就讀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的賴世苓體驗該作品後說:「雖然手很麻,但好像真的在水中游泳一樣。」註1:〈濠梁之辯〉出自《莊子》一書,文中莊子主張魚是快樂的,惠施反駁莊子不是魚怎能論定魚是否快樂。二人此次在濠梁上的辯論也被後人稱為「魚樂之辯」。 《Bio I/O》作品之一〈游感〉,發想自莊子與惠施的「魚樂之辯」,讓觀眾體驗魚在水中游動的感受。 圖/林琬蓉攝觀眾也可以戴上頭戴式裝置,體驗作品〈觸形〉,隨著觀眾擺動頭部,眼前的視野也將改變。當視野出現魚群等物體時,裝置會隨之震動,臉部皮膚便可感受到物體出現的方向,觀眾彷彿化身海豚,與海洋生物悠游於海底世界。簡浩評提到,因為自己擁有電機背景,為此作品的電路設計費不少心力。 《Bio I/O》作品之一〈觸形〉,以海豚利用回聲定位為靈感,當觀眾視野中出現魚群等物體時,臉部皮膚將會依據物體出現方向而震動。 圖/林琬蓉攝至於作品〈開頻〉則探討現代人主要透過網路訊息聊天的現象,團隊成員、就讀交大應藝所工設組的蘇楷文說明,現代人透過線上聊天時因看不到對方的神情,難以得知對方的真實感受。聊天內容的腳本則由團隊成員、就讀交大應藝所工業設計組的莊芸設計,觀眾可透過平板電腦與程式設定的角色互傳文字訊息,若能成功邀請對方赴約,一旁的裝置會隨即「開屏」,展開成扇形。 《Bio I/O》作品之一〈開頻〉,發想自孔雀開屏,由觀眾透過平板電腦操作,如能以訊息成功邀約對方,一旁裝置將會展開成扇形。 圖/林琬蓉攝此次作品由「許峻誠實驗室」的師生共同創作,而實驗室主持人許峻誠表示,創作這些作品並不只是為觀眾帶來不同的感官體驗,也希望觀眾能思考現有感官的侷限,進而去思辨未來人類感官與科技發展的各種可能性。許峻誠認為,未來人類可能擁有類似海豚回聲定位與孔雀開屏的感官機制,他並說:「可能現在會覺得很荒唐,但並不代表未來不可能發生。」
藝文
第1634期
活用雷射技術 環保滑板奪冠
2016-10-26
【記者陳問荷台北報導】「2016台灣國際雷射展——雷射工藝競賽」19日至21日於南港展覽館登場。從水龍頭到擺飾品,民眾可以看到雷射切割、雷射浮雕等技術應用在各類作品上。經歷兩天的投票後,由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師生組成的「人因實驗室」環保滑板拔得頭籌。「人因實驗室」秉持環保概念,利用厚紙板設計系列作品。其中滑板的外觀維持紙板原色,多層結構的表面則佈滿十字形鑽孔,除了裝飾以外,也用來嵌合上下層紙板,兼顧結構和美感的設計使其在24項作品中勝出。指導教授黃存宏表示,團隊成員喜歡一起玩滑板,因此選用灰紙板並用雷射切割出網狀架構,再使用環氧樹脂黏合,做出可承重80公斤並成功滑行的滑板。團隊成員、勤益科大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學生張靖旻則表示,普通楓木做成的滑板動輒新台幣上千元且須砍伐樹木,這次做出來的滑板使用再生材料,造價也較便宜。參展民眾張喬雯認為,做出這樣材質的作品令她驚艷,日後希望再加入防水功能,讓作品更實用。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人因實驗室設計出的環保滑板,其穩定的結構可承重80公斤並且成功滑行,拔得這次工藝競賽的頭籌。圖/陳問荷攝樹德科技大學生活產品設計系學生李雅黛的參賽作品〈野豬到〉,使用雷射燒灼切割木頭表面,做出野豬的牙齒和鼻子,可當作名片夾使用。此為李雅黛大學二年級時首次接觸雷射技術而設計出的作品,她表示,雷切後的焦痕,適合表達野性的感覺。 作品〈野豬到〉以雷射在木頭表面進行燒灼和切割,表現出野性和可愛的反差。圖/李雅黛提供台灣雷射科技應用協會、工業技術研究院、展昭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台灣國際雷射展今年邁入第四年。首度加開的雷射工藝競賽,告訴民眾雷射技術不只可以應用在科技及工業上,藝術和美術中也能展現雷射技術的軟實力。
校園
第1621期
政大傳院實習單位招助理 超級比一比
焦點
2016-04-15
【記者黃婕綜合報導】春天來臨,招新的季節也來了。政大傳院實習單位五花八門,還沒弄清楚嗎?還在猶豫要加入哪個單位嗎?《大學報》將會介紹各單位的特色和培訓的主要能力,更重要的是還有許多經驗分享呢!在招新結束前,快來看看吧。政大傳院實習單位小遊戲:趕緊來測驗看看你適合哪個實習單位吧!備註:4/18更新:新聞實驗室招新時間延長至4/25 (一) 下午五點。 資料來源: 影音實驗室網站 影音實驗室粉絲專頁 政大之聲網站 政大之聲粉絲專頁 新聞實驗室網站 新聞實驗室粉絲專頁 數位平台網站 數位平台粉絲專頁
國際
第1601期
【圖文】反「動」實驗室
2015-06-11
文/蔣理 圖/No New Animal Lab提供 小生命總是被學術研究犧牲,愛護動物的心讓兩位動物保育份子將自己牢牢鎖在三層樓高的怪手上,舉著標語。 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W)正在建造的動物實驗室預計西元2017年開始啟用,動保團體深怕這座動物實驗室會成為千萬隻小動物的墳墓,自動工以來抗議聲浪就不曾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