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性別友善廁所推廣困境 隱私、安全與規範問題待解
專題
第1805期
性別友善廁所推廣困境 隱私、安全與規範問題待解
焦點
2025-03-14
【專題記者林以晴、周元曦、王保伶、張博媛報導】2024年10月,國立政治大學大勇樓的性別友善廁所發生偷拍案件,引發大眾對性別友善廁所議題的廣泛討論。2025年2月,國立台灣大學也發生外籍生在性別友善廁所被偷拍的事件,再次使其安全性與私密性遭受質疑。性別友善廁所雖立意良善,但由於缺乏統一標準與完善規劃,導致問題層出不窮,也容易加深大眾誤解,忽略當初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立初衷。 傳統的公共廁所常依照男性、女性二元性別劃分,未顧及部分群體的如廁權益和需求。舉例來說,在傳統如廁環境中,跨性別者與非二元性別者(註)可能面臨心理壓力,甚至遭受異樣眼光。性別友善廁所的出現,打破以性別劃分的限制,讓大眾能舒適地滿足基本生理需求。 「由於我的外貌不是典型女生的樣子,比較容易被誤會,進廁所前需要心理準備,會有一點壓力。」非二元性別者林婕宇說道。設計良好的性別友善廁所不僅使用起來舒適,進廁所時也不用擔心他人眼光,使用經驗相較傳統廁所好。 註:非二元性別是指不完全認同於男性或女性兩種性別範疇之外的多元性別身份。 另外,許多家長在帶孩子外出時,常面臨要「進女廁或進男廁」的窘境,育有兩個小孩的劉媽媽(化名)表示,自己帶小男孩進女廁時雖從未遭受異樣眼光,但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立依然帶來便利,「一方面性別友善廁所比較不需要排隊,二方面裡面的設計也比一般廁所寬敞。」劉媽媽說自己一次帶兩個小孩容易手忙腳亂,性別友善廁所允許他們全家人進入同一間廁所,大幅度提升如廁效率。 然而,現行性別友善廁所仍存在一些問題可能讓使用者卻步。林婕宇表示,部分性別友善廁所設立在樓層角落且燈光昏暗,讓人不敢踏入。使用者張大犬(化名)也觀察到,部分性別友善廁所存在廁間隔板留有空隙、動線規劃不佳等問題,有待改善。張大犬說道:「我認為性別友善廁所立意是良善的,但在沒有嚴密配套設計的情況下,使用者的安全隱私可能承受的風險,會比分性別廁所來的高很多。」張大犬更補充,性別友善廁所相較傳統廁所在空間上理應更加活化,但現行每座便器都有隔間的設計卻使得動線變窄,導致如廁空間擁擠。 根據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畢恆達於2020年發表的「研編大專校院校園性別友善安全空間檢核及調查計畫」統計結果,157所大專院校中,共有117所設置至少一種性別友善廁所,但如果扣除僅掛牌而沒有實際新建或改建的廁所,則只剩58所,不到四成。而據環境部截至2024年的統計,全國共有623座性別友善廁所,設置地點也由校園占大多數,目前台大、政大、國立中興大學、國立成功大學、輔仁大學等學校都設有性別友善廁所。 目前政府有意推廣性別友善廁所,但輔仁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吳志光認為,要廣建並不容易。公部門如學校,在使用面積上有較大的彈性,但私部門會有成本問題,且舊建築較難在既有基礎上新建性別友善廁所。吳志光建議道:「可以用不溯及既往的方式,也就是只對新建築要求,那麼在設計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些成本或空間考量進去。」 根據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與前台北市兒少代表共同發起的「廁所大冒險:高中校園性別友善廁所大揭密」計畫顯示,在他們調查的11所學校(台北市高中職)、性別友善30間廁所中,高達86.7%只是將原有的無障礙廁所同時加上性別友善廁所的掛牌,僅13.3%(4間)性別友善廁所符合「集中型」標準,即同一空間內設有蹲式馬桶、坐式馬桶及小便斗。 除了學校以外,大多私部門考量到經費、空間等其他因素,也會選擇將無障礙廁所直接認定為性別友善廁所,意即僅在無障礙廁所外加掛性別友善標示,而非設置獨立空間,「私部門設置性別友善廁所會涉及到坪效,就是這個空間利用的有效性,他們(私部門)當然是持保留態度。」吳志光解釋道。 然而,此舉也可能影響大眾使用意願,「我如果去一個地方,那邊有男廁、女廁,以及旁邊一間像是無障礙廁所改建的性別友善廁所,我就會選女廁。」林婕宇說道,使用在傳統廁所旁額外設置的性別友善廁所,反而有被貼標籤的感受。性別認同偏向男性的生理女性貢丸(化名)也說:「刻意走進性別友善廁所好像我的性別認同需要被特別『友善』。」 現行性別友善廁所設計不一,源於其相關規範不具強制性,這也導致部分廁所在設置時未充分考量隱私及安全,造成疑慮。吳志光說明,一般男女廁、無障礙廁所、育嬰、親子廁所的設置內容都有被建築法規規範,例如便器的比例,若沒有依規範設立就會被處罰。然而,性別友善廁所設置目前仍屬鼓勵性質,相關建設流程不如無障礙廁所細緻,僅有「所有便器需具備獨立空間」的基本共識,並未強制規範便器種類、數量或隔板空隙寬度等細節。 然而隔板空隙關乎隱私安全,不容忽視。吳志光補充道:「為了避免隱私上的困擾或偷窺、偷拍,就需要強調隔間的密閉。」使用過政大性別友善廁所的學生小胖(化名)指出,在該廁所發生過偷拍事件以後,不敢再去那間性別友善廁所。小胖認為,校園中的性別友善廁所偷拍事件頻傳,反映出隱私保護的措施或空間設計尚有不足。 對於性別友善廁所是否應規定建設標準,吳志光認為還有討論空間,「可以在建築或是其他相關法規裡面明定,如果要設置的話,要有怎樣的設計,才符合性別友善的本質。」畢恆達則建議,不應強制設立標準化的規範,因各地區的性別文化、使用者屬性、基地不同,應該因地制宜,保持彈性。他強調:「沒有任何設計可以在所有面向都達到最佳值,設計者一定要有所權衡。」政大性平委同樣表示,由於每棟大樓的原先設計不同,難以完全參照〈校園性別友善廁所及宿舍設置指引〉的設計規範。然而近期發生的偷拍事件,引發校園內外對性別友善空間安全性的高度關注。政大性別平等教育委員(以下簡稱政大性平委)將會重新修訂性別通用廁所的設置規範,試圖在兼顧安全性與包容性的前提下,改善校園性別友善廁所環境。 隨著性別平等教育的普及,關於性別友善廁所設計的討論也不斷更新。政大性平委提及,現在高中以下的性別平等教育讓學生對於性別友善廁所的接受度提高,接下來的重點則是增強廁所的安全性,以及破除大眾對性別友善廁所產生的負面印象。政大性平委也表示,性別友善廁所作為新概念,恐懼容易被過度解讀,以偷拍事件來說,不只是性別友善廁所,傳統廁所也存在疑慮,甚至更難防範偷拍。 至於如何普及性平教育,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學生代表楊昀臻則表示,希望把性平觀念融入教學,並將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立加入學校的評鑑。然而在大學校內,實際作法與準則仍回歸大學自治。相較之下,針對高中以下學校做強制性教學評鑑的可能性較高,「但在執行過程會有一個需要溝通的群體,就是家長,強制性推動性別友善廁所相關政策恐引起家長的反彈。」楊昀臻說道。他也補充,在性平教育、建設指引未明確落實的情況下強硬推動,反而會更加深社會對性別友善廁所的負面看法。 此外,公開透明的多方會談有助於消除大眾對性別友善廁所的誤解。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副秘書長高芷涵舉​​澎湖縣馬公市馬公國民小學(以下簡稱馬公國小)為例,校方在重整學校廁所時,回歸「以家為初心,不再以生理性別作為區隔」的理念,讓學生、家長、老師共同參與從外觀到內部的設計,將性別友善廁所化身作品。高芷涵表示,馬公國小在設立性別友善廁所的過程中,並非採取蓋好後才告知的被動方式,而是在前期透過正面教育與宣導,讓大家充分思考廁所需要什麼。高芷涵提到,將通用設計如無障礙設施、置物空間、點字標示牌等,運用在性別友善廁所中,或是更改傳統顏色、人物標誌,以便器符號取代,從符號消除刻板印象,傳遞廁所的原始初衷,也是可以讓其更友善的關鍵。 儘管性別友善廁所提供一個符合多元需求的如廁空間,但仍有許多現實因素需要克服,部分民眾也可能對性別友善廁所還不熟悉或已存在負面看法。然而若一味強制規範,反而可能會失去彈性,造成反效果。性別友善廁所的推動還有漫漫長路要走,盼未來透過教育、公開對話與完善設計指引,真正落實兼顧多元與安全的如廁空間。
華科大公示跨性別學生個資 知情權與隱私掀論戰
國際
第1804期
華科大公示跨性別學生個資 知情權與隱私掀論戰
2024-12-20
【記者黃伊晨報導】中國社群軟體微博近日多則貼文指出,大學生更換性別後的個人資訊遭校方公示,事件在各大社群平台展開論戰。該篇貼文指出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護理學院一名王姓同學(以下簡稱王同學)日前完成性別重置手術,向學校申請更換性別由男變女。校方自5日起,將王同學的個人資訊,包括姓名、系級、學號、身分證字號等,張貼於校園內,公示時間長達五天。王同學個人隱私和該校其他同學的知情權之間的衝突引發廣泛討論。支持校方公示的網友在微博留言表示,該校其他女同學有權利知道同學更換性別的相關資訊,避免後續更換宿舍時造成誤會。此外,他們也主張,校方將個人資訊公佈出來能避免跨性別同學騷擾女學生。反對者則認為,更換性別是個人選擇,不需要公示給全校師生,且將身分證號等資訊都張貼出來已嚴重侵犯學生隱私,希望校方儘速撤除公示。 根據中央社相關報導,護理學院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回應公示確實存在,且是依程序辦理,但未對身分證字號等敏感訊息的處理方式作進一步說明。該校學生小菜(化名)表示不認同學校的回應。「若真是依程序辦理,學校所有信息(訊息)變更都需要公示嗎?」小菜說道,他表達反對學校對跨性別學生的差別待遇,希望學校一視同仁的對待每個學生。 小菜認為,更換性別的程序不需要經過公示,只需由相關訊息管理部門掌握即可。他強調,身分證字號等敏感個人訊息更不應公開,以免侵害學生隱私。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Ikun(化名)同樣認為,更換性別不應公示,更改學校系統中的資訊屬於個人自由,自己知情同意並告知學校即可,不需要張貼在校園中。微博上的部分網路輿論指出,剛更換性別的王同學在使用廁所或宿舍時,可能對他人造成不便,他們也質疑,校方並沒有調查校內女同學能否接受與王同學同住宿舍。Ikun同樣表達他的疑慮,擔心未來有人惡意利用性別更換後的訊息差進行不當行為,因此他希望學校設立相應的規範措施。「雖然我覺得這種事情如果要靠法律和規章的話還是蠻難解決的,但學校還是需要一定的懲罰機制防範更換性別學生可能的惡意行徑。」Ikun指出。 非二元性別的中國大學生247(化名)則表示,他支持學校的公示行為,認為其他在校學生有權知曉同學更換性別的現況。然而他也指出,以張貼紙本公告的方式通知全校學生,可能會讓王同學感到不適。247指出,未來在遇到類似情況,應避免這麼長時間的公示期,或可以簡單在班級群組中通知即可。甚至可以用開班會的方式進行,由老師帶動全班同學參與討論,以促進對不同性別群體的理解和尊重,避免校園充斥歧視的目光。他也期許學校用正確的言語和尊重的眼光,處理中國剛開始發展的多元性別議題。
政大欲推性別友善宿舍 調查問卷設計引爭議
校園
第1803期
政大欲推性別友善宿舍 調查問卷設計引爭議
2024-12-13
【記者范瑞勻報導】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11月27日發送問卷,調查學生對性別友善宿舍的接受程度,引發學生討論。部分學生認為問卷設計不佳,未能充分保障多元意見表達,學生也質疑性別友善措施的安全性。 性別友善意向問卷內容包含調查學生與異性同住意願,及學生對於與異性在相同生活空間的感受等。針對問卷設計,政大外交學系學生小林(化名)認為,部分問題具引導性,「我覺得他的問法就是有一種,好像說我們已經會做這件事情了,沒有問你同不同意。」且問題缺乏描述,讓學生填寫時感到疑惑。政大社會學系學生王思驊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問卷設計並無疑慮,「我填完的時候沒有覺得特別被冒犯,我覺得還算OK。」此外,問卷採匿名填答,不會留下辨識身份的資料,政大金融學系學生洪榆閑質疑,可能會發生重複填答問卷的情況,影響調查結果的真實性。 談及問卷的目的,校務會議學生代表游博安解釋,為了將性別友善空間的理念納入政大指南校區新宿舍,學生會及校方計畫將新宿舍的部分樓層或其中一棟作為性別友善舍區,因此該問卷調查與現有宿舍區無關,目前也沒有將現有宿舍改建為性別友善宿舍的規劃。政大學生會權益部長劉弘經則說明,透過問卷能夠提升學生參與,並了解學生重視之處,供校方作為參考。對於學生的質疑,劉弘經回應,為了顧及所有族群的想法,因此問題設計用詞較精細,可能讓學生感覺不夠直觀。另外,系統禁止重複填寫,也會篩選作答秒數過快的問卷,避免發生灌水的情形。 對於部分學生認為推行性別友善宿舍的進程過快,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同時也擔任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魏玫娟說明,校方將以問卷結果作為推動性別友善宿舍的參考依據。他認為,性別友善宿舍可以讓學生學習和不同性別互動,也可藉此實踐性別平等教育。同時,校方也要加強宣導,並在溝通的過程中排除學生的疑慮,與其達成共識。 談及性別友善宿舍如何兼顧學生安全與性別平權,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楊靜利表示,學校的任何措施都應注重安全性,若想提升性別友善宿舍安全,應完善所有宿舍內的設備,如加裝監視器等。楊靜利也舉中山推動性別友善宿舍為例,中山校方與師生歷經一整年的溝通,且校方外聘專業的調查人力設計問卷,「(我們)每一步驟做抽樣調查的資料分析,做完後再舉行座談會邀請師生溝通,讓師生提出疑慮與解決方式。」他建議,校方應積極與師生溝通,可以舉辦講座、發放問卷、舉行宿舍委員會議等,了解彼此需求,並討論合適的解決方案。
法官駁回跨性別者禁賽令 美學生質疑錦標賽公平性
國際
第1802期
法官駁回跨性別者禁賽令 美學生質疑錦標賽公平性
2024-12-06
【記者周依恩報導】美國聯邦法官肖恩・加藤・克魯斯(Shane Kato Crews)於11月25日允許聖荷西州立大學(San José State University, SJSU)女子排球隊上的一名跨性別球員布萊爾・弗萊明(Blaire Fleming)繼續參與西部山區聯盟(Mountain West Conference,MWC)女排錦標賽。然而,賽季中的六所大學學生試圖禁止跨性別球員參賽,共12名大學排球運動員與教練對此提出緊急禁制令,請求法官撤銷弗萊明的參賽資格並重新排名種子隊伍,卻遭到法官克魯斯駁回。 賽季期間,有五所大學陸續棄權,認為與跨性別球員對戰可能帶來安全隱憂。原告指控,聯盟政策違反《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的平等保護條款,剝奪女性公平競爭的機會,構成性別歧視。 據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 AP)報導,法官克魯斯裁定,跨性別球員弗萊明並未違反現行規定。克魯斯指出,弗萊明已在此前兩個賽季中代表聖荷西大學參與大學級別賽事,參賽資格已是既成事實。他也指出,自2022年起生效的規定就明確要求,將拒絕與跨性別者對戰的隊伍視為棄權,各大學早已知悉相關後果。因此,克魯斯駁回了緊急撤銷弗萊明參賽資格,及重新排名種子隊伍的要求。 「或許跨性別者應該自組隊伍,並只與跨性別者競爭。」支持學生提出訴訟的民眾,馬修・卡特(Matthew Carter)說道。他主張跨性別者生理上仍然是男性,讓有力量優勢的他們和女性競爭有失公平。「女性球員就算自幼努力練球,也不敵跨性別者的身高優勢。」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地理與環境學系學生瑪格麗特(化名)說道。他認為,跨性別者與非跨性別生理女性仍有生理上的差異,即使定期追蹤參賽者體內激素的濃度,也無法達到實質平等,尤其在等級越高的賽事中,越可能因細微差異而造成不公平。 根據科學期刊網站洛桑前沿之聲(Frontier)的評論,跨性別運動員是否在體能上具備優勢,目前科學界尚無共識。研究指出,青春期後的荷爾蒙變化確實會導致性別間的身體表現差異。然而,接受長期控制體內雌性荷爾蒙的「荷爾蒙替代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後,多數的性別差異便會隨著時間減少、甚至消失。該評論也提及,順性別運動員之間存在體型差異也是常態,因此將體能差異視為跨性別運動員的獨特優勢並不全面。 弗萊明所在的聖荷西大學在11月30日敗給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跨性別者參賽的爭議暫時目前止步於西部山區聯盟女排錦標賽,不過各界對於跨性別者參賽仍持有不同態度,面對跨性別運動員參與運動賽事的具體政策管理,仍尚待社會凝聚共識。
沙灘合球促男女同場競技 風沙干擾考驗選手技術
體育
第1800期
沙灘合球促男女同場競技 風沙干擾考驗選手技術
2024-11-22
【記者潘慧芳新北報導】113年度第三屆理事長盃沙灘合球錦標賽暨2024年IKF沙灘合球世界盃 (亞洲)國手選拔於16日在板橋國中舉行,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及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等選手一同參賽。 根據《合球規則》介紹,合球特色為全面性技能、合作、性別平等、有限度的身體接觸、保障球員持球權利,以及從球框周圍 360°位置得分,但不可持球移動,所以每一球都需要隊友的助攻,是項非常重視團隊合作的運動;在防守進攻的對位只能是自己的同性,這也是合球與眾不同且講求男女平等的原因。 合球國家隊總教練豐群政表示沙灘合球對於個人技術要求較高,「選手能夠控制的因素比較少,容易被外界的風或沙子干擾。」北護大選手王銘凱分享,因為沙灘合球在沙地上比賽,會讓人陷進去,對於體能的消耗比較大。臺師大選手蘇飛乙也表示因大部分選手平常都是練習一般合球,較少訓練沙灘合球,且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比沙灘合球,一開始會不習慣,「不過大家還是調整的很快,很快就適應了。」 另外,對於男女同場競技方面,王銘凱認為這需要些同理心,「因男女生身體素質不一樣,所以在傳球、跑位都需為對方考慮,甚至有時候也會男生當助攻,輔助女生。」此外,蘇飛乙也坦言,合球這項運動最特別之處是男女同場對抗競技,「這也是合球的魅力。」同時補充說明,「有時,男女生的想法、切入點不一樣,這需要雙方一同溝通解決。」臺灣合球國家隊選手林雅雯分享,男生在傳球時的球速與力道都需要控制,「透過這項運動可以學習如何換位思考,彼此了解。」 國際合球裁判廖偉傑指出,合球透過規則上的平等,讓男女生可以同場競技,「因能力上無法絕對公平,所以可以在規則上完整保護男女完成動作的權利。」另外,若進攻方完全掌握球,防守方不能下手抄球或拍打球使球落地脫離原持球選手的掌控,只能透過抄截空中的球來奪去球權,「這是項強調相互尊重的運動,且合球的初衷也是『合作』與『兩性平等』。」此外,豐群政談到其他運動如何設計成讓男女同場競技的版本,他認為其他運動可以效仿合球規則,進攻防守對位只能是同性。 中華民國合球協會秘書長溫玉瑭坦言,臺灣合球在國際賽上表現不俗,「本次亞洲盃臺灣拿下金牌,證明臺灣是亞洲強權,之後期望可以拉近與世界第一強權荷蘭間的距離。」而提及基層的推廣,溫玉瑭也透露很多合球選手都是從其他球類轉到合球,「如過遇到體能身材條件佳、原本從事籃球或其他球類的小朋友,也會推薦他來打合球,且未來也可橫向發展當老師。」
校園性平機制失靈 政大性平會陷人力不足困境
校園
第1795期
校園性平機制失靈 政大性平會陷人力不足困境
2024-10-04
【記者王振驊台北報導】國立政治大學校內性別友善廁所於9月23日發生偷拍,A同學(化名)在Dcard發文指出,有人在其如廁時利用隔間下方的空隙伸出手機偷拍,向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性平會)進行申訴後,承辦人應答態度有失專業,令他感到相當無奈。校方目前已開始進行性平會人員調動程序,確定調職原承辦人。 A同學強調,性平會承辦人在處理案件時,除了態度消極外,在未告知的情況下,將對話內容錄音,更發表檢討被害者的言論,令他感到不適。此外,他向性平會申請調閱監視器時,得到「監視器畫面僅能在性平會辦公室內觀看,不得自行帶回留存」的回覆,讓他相當不解。該承辦人邱輔導員(化名)對此回應,監視器影像屬於證物,涉及肖像權等疑慮,因此無法提供畫面,他說:「因為溝通上的落差,造成學生誤會,關於這一點,我個人覺得很抱歉。」 對於性平會引發的爭議,性平委員楊芊卉表示,校方得知此事後,確定將該名承辦人調職外,也已面試相關人員,將盡快完成人員調動。同時,性平委員也與學生會共同發布問卷,調查是否有更多承辦人處理不當的案例,統整後將與校方討論後續處理方式。學生會權益部長劉弘經則提到,近期會於校園張貼偷拍處理宣導貼紙,並進行校園內廁所的安全盤點,同時收集學生意見,為總務提供修繕建議並持續追蹤狀況。楊芊卉補充,未來性平會將與學生會權益部合作,舉辦反偷拍工作坊、設置廁所體驗改善留言板等活動,讓校內學生及教職員更加關注性別平等議題。 針對性平會組織結構,楊芊卉說明,按照章程,性平會應設置兩名承辦人員,但校方尚未找到合適人選,以致目前性平會僅有一位承辦人,業務量過大的情況下,難以有效發揮性平會功能。性平委員蔡炎龍則補充,增加性平會承辦員額確實有助於提升運作效率,但另一問題在於此份工作除了面對龐大的業務,還需定期培訓,且承辦人須擁有相關專業背景,導致應徵者不多,難以找到合適人員。目前性平會仍面對人才招募困難的窘境,蔡炎龍也呼籲,校內性別平等議題需要更多學生與教職員的關注,才能真正落實性平會設立的理念。
韓國國會消極應對性犯罪 學生聯盟力促國會修正案
國際
第1795期
韓國國會消極應對性犯罪 學生聯盟力促國會修正案
2024-10-04
【記者張博媛報導】9月25日,首爾婦女會大學生聯盟(簡稱首婦大聯)組織的「聯合行動:打擊DeepFake性犯罪」(以下簡稱聯合行動)在韓國國會議事堂前舉行記者會,譴責國會對於DeepFake(深偽技術)性犯罪的漠視,以及在9月23日否決《深偽性犯罪防預法》修正案。性別平等委員會最終於9月26日通過修正案,使得加害者無法以不知情為由逃避刑罰。 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unhwa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在8月的報導中,首次揭露仁荷大學内的Telegram群組,大量散佈以DeepFake合成學生的臉所製成的性影像,加害者超過1200人。「然而校方只希望能快速掩蓋新聞,警方聲稱加害者遍佈範圍過大無從調查,要求受害者自行舉證。」高麗大學女權學生會(Korea University Student Association for Women's Rights ,以下簡稱女權學生會)表示。 9月23日,韓國國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否決《深偽性犯罪防預法》修正案,稱查舉性影像將使警力無法負荷。聯合行動對此強烈不滿,9月25日舉行記者會譴責國會。首婦大聯失望地說:「我們認為國會對此(DeepFake性犯罪)漠不關心,也放棄了自己(保護國民)的責任。」聯合行動發起公民連署推動修法,最終在超過20萬人連署和在野黨的推動下,國會9月26日通過《深偽性犯罪防預法》修正案。 首婦大聯回應:「我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進展,因為它明確指出國家有責任保護DeepFake性剝削的受害者。」由於受害者仍不被賦予刪除影像的權利,首婦大聯認為修正案只是草率地解決眼前問題,沒有以保護人民安全和婦女安全為重點。修正案的保護對象以兒童與青少年為主,女權學生會指出,雖然涉及兒少的性犯罪率高達70%至80%,將他們擺在首位固然重要,但其他年齡層的受害者也應被重視。 女權組織CAT認為《深偽性犯罪防預法》修正案的通過可以視為一項打擊DeepFake性犯罪的重要里程,「但我們不會僅止步於此(修正案通過)。」他們補充說:「我們希望能持續推動數位素養教育以及監督加害人,唯有校園及社會環境的改變,才能形成大眾重視人權的文化。」首婦大聯和女權學生會也透露,他們正在與更多大學籌備打擊DeepFake性犯罪和性別平等的Open Mic及連署活動,未來會將連署書和訴求遞交至教育部,期待能創造更安全和平等的校園環境。
西北大學展覽聚焦女性影響力 美大生展開性平對話
國際
第1795期
西北大學展覽聚焦女性影響力 美大生展開性平對話
焦點
2024-10-04
【記者周元曦報導】9月25日,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布洛克博物館(The Block Museum)在 Instagram 上發布首則宣傳秋季特展《Dissident Sisters: Bev Grant and Feminist Activism, 1968–72》的貼文,這場由布洛克博物館與西北大學圖書館合作推出的新展覽,旨在透過攝影師兼音樂家貝夫・格蘭特(Bev Grant)的鏡頭,具體重現美國1968至1972年的重要歷史、展現女性在社會上不凡的影響力。 展覽中一張張黑白相片,包括格蘭特捕捉到女性參與大規模抗爭,以及出席會議的場景。其中一張拍攝1968年紐約激進女性(New York Radical Woman)(註)成員齊聚一堂的影像,清楚描繪出11位穿著得體的女性開會的一幕,同時存放格蘭特別為女性主義所撰寫的民謠。 註:為存在於1967年至1969年的激進女性主義團體,並在1968年的美國小姐選美比賽現場展開一條寫有「女性解放」(Women's Liberation)字樣的橫幅,引起全美媒體關注。 此外,展覽中展出西北大學圖書館所珍藏的報紙、海報與玻璃瓶瓶蓋,就讀西北大學音樂系的台灣留學生林依綾解釋,瓶蓋是當時人們宣傳女性主義理念的管道,上面刻有女性主義標誌。而展覽也引起學生主動追溯美國女性主義歷史。 「自從1920年女性可以投票後,越來越多女性參與抗爭活動,希望能在社會上擁有與男性一樣的權力。」同樣就讀音樂系的學生奧黛麗(化名)認為,女性主義(Feminism)至今仍有推行的必要。就讀社會政策暨新聞學系的學生卡普萊斯・林賽(Kaprice Lindsey)也強調女性主義(Feminism)須持續推動,否則女性權利會永遠被忽視。「有一次我在班上發言被一名男同學中途打斷,他說我沒有發言的資格,就因為我是女生。」林賽說出自己的遭遇,並表示西北大學男性人數大於女性人數,因此他期望更多人正視性別平等議題。 奧黛麗表示,職場上男性往往能獲得比女性更好的待遇,加上美國至今尚未出現過女性總統,顯示美國在性別平等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此次的秋季特展為女性主義發聲,同時將美國歷史具體呈現,期盼學生能與校園產生連結,落實性別平等,並將理念推廣到其餘大學。
高師大首起申請案例 促校方研擬性別友善宿舍辦法
校園
第1795期
高師大首起申請案例 促校方研擬性別友善宿舍辦法
焦點
2024-10-04
【記者范瑞勻報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性別者橘貓(化名)自大二開始服用賀爾蒙藥物,女性特徵逐漸顯現後,與男性室友共處變得尷尬,尤其在浴室等公共空間,會因洗貼身衣物被投以異樣眼光,甚至遭受同學言語騷擾,因此向校方尋求協助,幾經波折後成功申請性別友善宿舍。高師大也因燕巢校區與和平校區皆有同學申請,現正研擬性別友善宿舍設置辦法。 雖有《性別平等教育法》第12條、14條第2項(註)作為申請性別友善宿舍之依據,卻因《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無強制力,且宿舍房型限制,橘貓的住宿需求起初未被滿足,後來透過跨性別者社群得知高師大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性平會)專員可以提供協助,因此申請成功。協助橘貓申請性別友善宿舍的高師大性平會專員莊蕙綺表示:「其實也很感謝橘貓,讓高師大能提供性別多元的同學更自在的居住環境。」而高師大為了保障多元性別傾向學生的住宿權,自八月中旬研擬性別友善宿舍,現已有三名學生申請通過,在標準流程擬定前,將透過校內的性平會窗口進行申請。提及對性別友善宿舍的期望,橘貓表示先求有再求好,盼校方能盡快規劃明確的申請流程,「以現況來說,先有性別友善宿舍的標準流程,可能才有辦法思考如何在宿舍空間上保障跨性別學生的權益。」 註:性別平等教育法第12條,學校應提供性別平等之學習環境,尊重及考量學生與教職員工之不同性別、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並建立安全之校園空間。14條第2項,學校應對因性別、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而處於不利處境之學生積極提供協助,以改善其處境。 性別友善宿舍立意良善,但同學們對於多元性別同學的需求理解程度不一。高師大數學所學生饒育丞表示,有聽過性別友善宿舍,但不太了解。談及是否支持,他表示是很好的政策,可以推進校園內性別友善,自己也無其它顧慮。高師大電機工程學系學生郭恩佑也表示支持,認爲學校在促進多元性別權益上有許多進步的空間,對於尊重個體差異是一個好的開端。而校方如何促進學生對多元性別者的理解,莊蕙綺說:「高師大一直以來都有許多相關課程與系列講座,希望透過教育宣導增進同學的理解。」 高師大學務長杜明德表示,希望於本學期末完成性別友善宿舍申請辦法與流程,對於申請跨生理性別宿舍的同學,也須訂定處理原則和辦法,預計於期末學務會議和宿舍管理委員會共同討論擬定,交由校長簽章完成。高師大現已規劃和平校區及燕巢校區,每棟男、女宿舍各預留兩間作為性別友善宿舍,並期望未來可以改建成套房,保障多元性別者的隱私。多元性別者的權益仍有進步空間,橘貓喊話相同境遇者:「當你感覺被歧視,當你感覺權益受損,那就站起來運用所有的資源,去把那些擋在路上的障礙清除掉,我們一起加油吧!」
臺大修正「論文師生互動原則」 學生研究歸屬仍待保障
校園
第1787期
臺大修正「論文師生互動原則」 學生研究歸屬仍待保障
2023-11-30
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長黃種賢表示,研協會目前正關注台大奬懲委員會的單一性別最低比例,期待創造性別更友善的環境。 圖/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張愷文提供【記者林詩祐綜合報導】國立臺灣大學10月20日於教務會議上修正《國立臺灣大學論文指導教授與研究生互動準則》(以下簡稱《互動準則》),給予學生主動終止指導關係的權力。然而修正後的法條,仍無法保障學生論文所有權,使學生可能依舊傾向隱忍權力者侵犯。今年五月台灣掀起#MeToo運動,校園中研究生與指導教授的性騷擾事件也引起關注。有鑑於此,臺大研究生協會便研擬修改指導教授跟研究生的互動準則,期望給予學生更多權益保障。臺大研協會長黃種賢發現,過往臺大研究生若想結束與指導教授關係,必須經由指導教授同意,如果不通過,學生只能申請系所召開協調會處理,「協調過程是否發生師生話語權力不對等,或是私下被壓迫,其實都無法掌控。」因此臺大研協會針對《互動準則》第六條提出修正法案,未來當性平事件成立,研究生得以主動請求終止指導關係,且系所必須在一個月內針對雙方之間的研究成果歸屬進行協調,以保障其權益。面對保護學生的修正法案,臺大電子工程學研究所碩士一年級學生黃紹棋提出潛在問題,他表示,在未取得原指導教授之書面同意之前,不可以發表原本與該教授的研究成果,「學生仍可能為了保住論文而忍氣吞聲。」他坦言,學生為了盡快拿到學位,可能寧願選擇不舉報,而使新法無法發揮作用。黃種賢談及,論文的歸屬,取絕於教授或是研究生在論文上面付出程度,而修正案中明列系所協調時需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相關規範,不得以不對等之權力與地位,再次造成被害人二度傷害。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說明,《性別平等教育法》全台各級學校一體適用,因此規定較籠統,待個學校進一步制定。 圖/林詩祐攝除了擔心畢業資格之外,臺大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碩士一年級學生高馨慧則著重校方後續的處理,他指出,學生與原指導教授終止關係後,可能發生找不到新指導教授,或未來畢業在學術界發展,可能受到原指導教授的打壓,致使生涯發展受阻。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也同樣關心處理後發展,他表示,若性平事件不成立,學生不適用修正法條,導致無法主動終止與教授關係,後續師生關係的修復或是解除等等配套措施,都尚待擬定。此外,兩人均談及性別平等委員會的審議過程,張育萌說明,「師生之間的權力關係,導致學生蒐證不易」,性別平等委員在無足夠的證據下,無法做出最適當的判斷。高馨慧擔心性平會的審議過程,因為教授擁有較多資源跟較高的地位,更好為自己爭取權益,所以可能會產生對學生不公的裁決。他無奈地說:「修正這條法條,也沒有辦法解決現在的問題。」校園性別平等是台灣以討論多年的議題,黃種賢談到礙於全台各校研究所規定不統一,部分學校甚至各研究所規定都不盡相同,因此,可能連學生主動終止指導關係的權益都無法保障,遑論後續進一步的修法。不過,張育萌對此給予正面評價,他認為臺大修正案是個開端,能夠帶動其他學校進一步改革,藉由讓學生感受自身權益被學校重視,自身研究成果不被隨意剝奪,能夠留住更多人才。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談到,近年校園疑似性騷擾通報數逐年上升,不代表性平事件在校園變嚴重,而是學生願意說出口,更了解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圖/林詩祐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