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新知
戴碧玲創凝香體敷料 緩解犬隻潰瘍出血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體育
第1798期
極限單車空中華麗翻轉 精彩表現破除負面標籤
2024-11-08
【記者吳妤潔台北報導】雙手放開單車,在空中翻轉360度,選手流暢地做出一系列華麗動作,引來全場驚呼。2024年臺北市極限運動大賽選手組(註一)決賽10月27日在臺北市極限運動訓練中心登場。賽事分成極限單車、極限直排輪和滑板三組,其中,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高瑞駿以分組第三的成績闖入極限單車組決賽,最終以第四名作收。 註一:賽事依參賽資格分為第一次參賽的新人組、12歲以下的兒童組與選手組 本場賽事的三個單項中,極限單車是最早加入奧運正式比賽的創新項目,選手使用車頭能旋轉360度的BMX自行車(註二)做出各種花式動作。高瑞駿是比賽中少數的大專運動員,從國中就開始自學極限單車,曾在2023年和2024年中華民國自由車BMX-FREESTYLE國手選拔中獲得男子菁英組第一名。談到今天的表現,高瑞駿表示由於四月時胸椎受傷,能維持過往的水準已經不錯,他分享:「今天最滿意的動作是Barspin to Tuck Nohander(註三)。在兩米五的Quarter(註四)做這個,在台灣是前無古人的,也是我這次最大的收穫。」 註二:Bicycle Motocross,是一種車輪直徑為20寸的自行車 註三:在空中轉手把一圈並解放雙手 註四:公園道具賽中的弧形道具 來自泰國的極限單車選手朗魯昂帕米(Rungrueang Phamee)以初賽排名第一之姿晉級決賽,最終順利奪冠。對此,高瑞駿指出國內外選手成績差異的原因在於國內設施不足,所以自己都是自費移地訓練,「最遠有到南法蒙彼利埃過,當地的訓練設施齊全而且完全免費。一趟出去約三到七萬。」滑板國家隊潛力培訓教練陳俊安也說道:「國外的場地除了非常多之外,現在基本上都是往世界級比賽的規模去設計。」他進一步說明,臺北市極限運動訓練中心是以極限三項(註五)綜合設計,但國外幾乎都有專門的場地,相較之下選手的訓練就會有所差異。 註五:即極限單車、極限直排輪和滑板 承辦單位Waypoint執行長羅威士認為,場地和教練培訓制度的缺乏是主要問題。他解釋,因為場地少,參與極限運動的人就少,能作為學習樣本的教材也就有限,「如果場地多了,就可以有更多玩家加入,有更多的舞台讓教練覺得這是一個市場。」就讀國立宜蘭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的藍元稚是2023年日本街式滑板世錦賽國手,也在本次比賽拿下冠軍,他表示台灣沒有正規場地,若要訓練就必須出國,希望政府願意給選手正規的滑板場練習。 近年來,極限運動逐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但在台灣還不是太熱門,過去甚至常被貼上「危險」或「壞小孩」的負面標籤。「一直以來在學校都會被當作異類,大家覺得就是屁孩。」高瑞駿笑道,「就這樣堅持了八、九年,能撐到現在就是靠一股熱情。」他也表示「打破極限運動很危險的刻板印象」是台灣目前遇到的課題,「其實是要讓選手了解動作、知道怎麼保護自己。」他認為在培訓上要更注重選手安全,才有助於培養新生代。
體育
第1733期
冬季兩項動靜兼具 林憲佑首參賽奪銀
2020-10-22
【記者徐宇昕高雄報導】直排輪選手過彎減速並滑入射擊場,射擊五發子彈後加速滑行。109年第十三屆全國中正盃冬季兩項(直排輪射擊)運動錦標賽於18日在高雄市現代五項暨冬季兩項運動訓練中心登場,冬季兩項原本結合滑雪和步槍射擊,但台灣改用直排輪和手槍射擊替代。本次競賽社會組僅有八位參賽者,包含三位來自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直排輪專長的選手,其中林憲佑拿下亞軍。 冬季兩項錦標賽選手分次出發,出發時間間隔五秒,賽後計算「讓秒時間」成最終成績。 圖/徐宇昕攝社會組賽事中選手每滑行1000公尺就必須進入射擊場射擊五發子彈,總共滑行3000公尺、射擊兩次。若有一發子彈未擊中則加罰30秒,最終將競速時間和加罰秒數計算總和得出比賽結果,時間較短的選手獲得勝利。競賽中,兩位臺體選手林憲佑和賴奕翔幾乎全程並肩滑行,而同校的李宗芠雖一路領先其他大專選手,但因林憲佑的射擊命中率較高,加罰時間較少,最終脫穎而出。 社會組在兩輪射擊總共射出10發子彈,一發未擊中則加罰30秒,因此命中率成為致勝關鍵。 圖/徐宇昕攝林憲佑和賴奕翔皆首次參加冬季兩項比賽,賴奕翔說:「射擊和直排輪比賽感受非常不同,在溜完直排輪時容易喘,但射擊卻需要穩定手及槍身,因此難度很高。」此外,林憲佑賽後分享,一般的直排輪競賽只有繞道競速,但冬季兩項增加射擊讓比賽更多元且有趣。他也補充,一般競速的直排輪場地多是橢圓形,而冬季兩項則有S型彎道的柏油賽道,更考驗選手的過彎能力。本次賽會總共有112人參賽,但選手多集中在國小和國中,高中組和社會組參賽人數極少。對此,中華民國現代五項暨冬季兩項運動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副秘書長孔憲文說明,雖然協會用直排輪代替滑雪以推廣冬季兩項,但由於在台灣投入直排輪訓練的人口普遍年齡較低,也造成冬季兩項的參賽者多以小孩為主。 由於參賽選手缺乏射擊經驗,因此在比賽現場有射擊隊的成員輔助選手裝填子彈、操作槍枝。 圖/徐宇昕攝除此之外,這次參賽選手多數沒有射擊相關經驗。林憲佑表示,因學校沒有射擊訓練,若想要精進則需自行找尋機會。孔憲文說明,在台灣由於缺乏滑雪場地,無法培訓冬季兩項選手,只能透過協會推薦相關專長的選手送往國外訓練。但出國訓練成本高,因此也少有選手成功出國培訓。目前協會僅能藉由每年舉辦兩次比賽推廣此項目,期盼以此提升冬季兩項在臺灣的關注度。 來自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李宗芠,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參加冬季兩項的相關競賽。 圖/徐宇昕攝 來自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賴奕翔(右)、林憲佑(左)都是首度參賽,兩人皆表示未來還想持續參加相關競賽。 圖/徐宇昕攝
第1643期
細心補體格弱勢 女曲棍球表現佳
焦點
2016-12-29
【記者邱舒恬新北報導】「第33屆假日盃曲棍球聯賽暨第5屆全國大聯盟賽」25日開打,由於曲棍球賽事進行中常有激烈碰撞,往往給人男性專屬運動的刻板印象。然而近年國內女子選手在協會與民間球隊推廣下,表現大幅進步。近兩三年台灣女性選手在國際賽事表現亮眼,除了勇奪「2016義大利世界直排曲棍球錦標賽」第五,更於今年「亞洲總會盃」獲得第三名佳績。台南黃蜂隊教練陳柏翰分析,這幾年各地政府積極興建曲棍球比賽場地,加上民間球隊大力推廣,讓直排輪曲棍球參加人數穩定增加。他肯定女子選手在運動場上的表現,「雖然體型差距大,較難對抗男生,但由於大部分的女生較為細心,能掌握球在場上的移動。」另外陳柏翰更表示亞洲女子選手體型通常較歐美選手嬌小,為了訓練體能及培養抗壓性,國際賽之前會特別安排女子隊伍與男子隊伍對抗練習、減少選手在場上面臨的壓力。冰球選手、真理大學劉安祐就表示,賽前和男子選手切磋的確能大幅提高體能,是有效的訓練方式。不過對於是否能減輕壓力,她則認為因人而異。台南黃蜂隊隊員、銘傳大學田芸禎提到,國小三年級時因公園中練習直排輪的學員勾起興趣,進而投入直排輪曲棍球。然而大部分學校都沒有開設曲棍球體育課,想練習的話只能在外參加民間組織球隊。她認為曲棍球比賽雖然有許多衝撞及跌倒的危險,但因為有護具保護,反而大幅降低了受傷的風險。且近幾年在民間球隊與溜冰協會的爭取之下,女子選手能參加的國際賽事越來越多,甚至能加入更高難度的資格賽。她認為台灣直排輪曲棍球不再是只有男生能大放異彩的運動。直排輪曲棍球是美國運動員為了克服無冰季而發展出來的運動,又稱旱冰曲棍球。台灣受限於氣候及經費,大部分的球隊都以直排輪曲棍球為練習重點;另外,只有少數北部及中部的球隊因地利之便才能在臺北小巨蛋冰上樂園練習,大多數南部球隊只能在不符標準的義大遊樂世界進行訓練。這凸顯直排輪曲棍球的比賽場地存在南北落差。陳柏翰表示標準的球場長度應該為50公尺、寬度應該為25公尺,但國內僅北部球場較符合國際標準;南部球場多較狹小、不利身材高大的高中組以上選手練習。他同時強調,若政府能協助興建更多符合標準的場地,未來台灣有機會發展出如歐美國家一樣的曲棍球聯賽,讓曲棍球成為更普及的運動。 直排輪曲棍球選手在場上激烈碰撞,必須穿著護具才能避免受傷。 圖/邱舒恬攝
體育
第1630期
冰上二度對決 台體雙雄各摘一金
2016-09-29
【記者汪芝瑜台北報導】「105學年度全國短道競速滑冰錦標賽」26日於台北小巨蛋熱血展開,從幼兒組到公開菁英組,吸引近百名選手齊聚競速。同樣就讀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的林憲佑和蘇駿朋,不僅是場下的戰友,也是場上的對手。兩人分別在男子公開組1000公尺和1500公尺項目中擊敗對方,各獲得一面金牌。 105年全國短道競速滑冰錦標賽於26日在台北小巨蛋展開,吸引百名選手報名參賽。圖/汪芝瑜攝穿上緊身戰袍、戴上選手編號的頭盔、踩著長冰刀,在零度以下的冰面上,開始了速度與耐力的競爭。對公開組選手而言,這次的全國錦標賽是本年度第二場積分賽,依名次累計分數最高者,即成為年度排名賽的優勝選手。已於春季錦標賽勇奪三金、積分暫居第一的林憲佑,在1500公尺和500公尺決賽中,都未能拿下金牌。反觀,積分排名第二的蘇駿朋來勢洶洶,在前兩場決賽中,拿下一金一銀的亮眼成績。由於1000公尺項目是最後一場搶分決賽,選手間的競爭顯得格外激烈。林憲佑在這場比賽發揮實力,先是超越原本領先的選手,接著逐漸加速,與其他選手拉開距離,保持領先。而原先位居最後的蘇駿朋,從比賽中段開始奮起直追,甩開其他選手,緊追領先的林憲佑,在通過最後彎道時幾乎與林憲佑並進。不過林憲佑最後還是以不到一秒的差距,險勝蘇駿朋,搶下一金。 1500公尺項目金牌選手蘇駿朋(左)和銀牌選手林憲佑(右),在1000公尺決賽中再度交手。圖/汪芝瑜攝 林憲佑(前)在男子公開組1000公尺決賽中,險勝1500公尺決賽奪得金牌的蘇駿朋(後)。圖/汪芝瑜攝「今天的比賽很競爭,自己在每一場比賽也都有進步。只是有時候臨場太緊張,導致當下做的判斷沒有很好。」為積分賽再拿下一金的林憲佑,最近正專心準備亞洲青年運動會,因此特別重視每一場比賽的成績和表現。另外,各項目的預賽、半決賽與決賽,都在一天之內比完,因此選手通常都需要在冰面上競逐上萬公尺,十分考驗耐力。但熱愛飆速的林憲佑表示,雖然會覺得累,可是比賽形式一直以來都是如此,已經習慣這個節奏了。2015年亞洲盃獲得一金一銀的蘇駿朋,和獲得一銀一銅的林憲佑,今年積分賽的成績仍舊不分軒輊。兩人都是從國小開始練習直排輪,國中才接觸滑冰。蘇駿朋談到,直排輪和滑冰難度差不多,只要平衡感好,練起來就會比較上手,掌握好平衡才能應付比賽的各種狀況。而且平常練習時,都會特別講求動作到位,否則會影響訓練效果。 選手在高速過彎時,通常會手扶冰面來保持平衡。圖/汪芝瑜攝台灣的短道競速滑冰選手,大多是從競速溜冰(直排輪)選手轉移而來,因為受限於場地,往往只能在溜冰場上作模擬練習。「場地不允許,導致滑冰時數太少,」林憲佑認為多練習滑冰、提升熟練度能幫助比賽時的臨場反應,但場地不足一直是問題。而未來想要拚奧運的蘇駿朋也說:「台灣標準的滑冰場地只有台北小巨蛋這一座,平常都只能靠直排輪來輔助訓練,這樣是不夠的。」 短道競速滑冰接力賽的接力方式十分特別,前一棒選手會用力推下一棒選手的臀部,來提升速度。圖/汪芝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