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2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校園
命名甄選日程延誤 南大更動流程引質疑
2024-11-22
新知
微型偵測分析患者生理數據 AI照護助居家善終
2024-11-22
校園
學生鑽漏洞未戴安全帽 中正嚴格取締成效有限
2024-11-22
新知
嘉大研發大豆飼料 成馬糞海膽復育新解方
2024-11-22
新知
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化身吸附劑淨化重金屬汙水
2024-11-22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校園
影音
第1639期
機車族上街爭路權 要求政府交通解嚴
2016-12-01
【記者鄭順祥、江殷年台北報導】身穿黃色背心,眾多車友頭戴安全帽、高舉標語,為機車族爭取平等路權。11月26日台灣機車權益促進會於交通部外發起「解除交通戒嚴」抗議活動,要求政府不應強制兩段式左轉並廢除禁行機車道,現場聚集了上百位車友共同響應。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發言人林志學表示,他們的主要訴求是不強制兩段式左轉,讓騎士能夠選擇正常的左轉,「我們其實是希望騎士能夠勇敢的騎在路上,因為有時候一開始上路,你就怕怕的,躲在很危險的路邊,結果反而你風險增加了 。」根據交通部統計,國內交通事故死傷中,機車事故就佔了百分之75。設置兩段式左轉和禁行機車道的目的是為了保障騎士安全,但實際上卻有待轉區太小、慢車道過於狹窄等道路設計不良的問題,加上慢車道常有違停車輛,導致機車族權益受損。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成員李曜先認為,待轉區規劃在停止線前面相當不合理。禁行機車道方面,自台南北上參與抗議、成功大學機械系陳亭方也表示,「很多違停可能就是直接停在機慢車道上,等於說你占掉一個機慢車道,但是外側又是禁行機車,這樣到底要機車族怎麼去走。」鄰近的日本與台灣用車習慣最為接近,但考照制度相對嚴格,不僅採取有汽車在場模擬真實路況的混合制,更需支付新台幣約5.6萬元的考照費用。根據統計,2015年日本機車駕照平均及格率僅3.3%。反觀台灣,路考及格率近七成。李曜先表示,日本混合制的用意在教導騎士如何和其他車輛和平共處。他更進一步說明日本少有機車的原因在駕照不易取得,「所以說留在路上的是真正有資格能騎摩托車,他們會懂得怎麼樣騎摩托車才是安全的人。」交通部路政司監理科科長趙晉緯當天出面表示,將於十二月底召開會議邀請機車相關團體一同討論。除了儘速修法,政府也應建立更嚴格的考照制度,加強用路人安全駕駛的觀念。道路設計也應走向車輛分流,而非限制騎士路權。如何落實平等路權、同時保障騎士的安全,將是政府必須正視的議題。https://youtu.be/hhVzQt5hh4w
校園
第1639期
機車事故死傷多 學生騎士爭路權
2016-11-30
【記者葉冠吟綜合報導】「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11月26日發起「解除交通戒嚴」活動,號召百餘名機車騎士頭戴「交通解嚴」字條,攜車於交通部前提出全面廢除禁行機車道與不強制二段式左轉兩訴求。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11月26日發起「解除交通戒嚴」活動,百餘名機車騎士群聚交通部門口提出訴求。圖/葉冠吟攝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理事長陳宏益向交通部提出訴求,希望推動廢除禁行機車道和不強制二段式左轉。圖/葉冠吟攝 據內政部警政署數據分析,機車為交通事故發生的大宗。104年我國機車類交通事故件數佔全國交通事故件數的52.41%,相較於100年49.4%,已超過百分之五十並呈逐年上升趨勢。 內政部警政署統計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機車事故占全國交通事故件數比率逐年提升。圖/葉冠吟製此外,機車類事故死傷最為嚴重年齡是18到24歲,在102年機車事故年齡別死傷占率中,學生族群死亡占率為 22.1%,受傷占率則高達 34.7%。警政署認為年輕駕駛人可能因初拿駕照、行車經驗不足或安全觀念不夠的情況下,成為事故傷害的高危險族。 從內政部警政署102年A1及A2類機車事故年齡別死傷占率數據發現,18至24歲為機車事故率死傷率最高的族群。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政策執行長林志學提及,交通部擔心機車速度慢,騎行於內側快車道危險,才設立禁行機車道。但目前機車速度與性能行駛於市區道路和一般轎車差異不大,機車行駛於外側慢速車道,須面臨外側汽車並排、臨停、開車門甚至公車停靠的風險。特地從嘉義北上支持活動的國立中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研究所學生陳贊宇認為日本、德國等工業大國有別於台灣依「車種分流」而是以「車速分流」,車禍事故率卻遠比台灣低。在民國103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者數據中,日本機車死亡率僅有16.74%,遠低於台灣的61.07%。國立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系主任邱裕鈞解釋國外可採「車速分流」制是因為車種以重型機車為主,但台灣機車密度過高,且以輕型機車為主,若行駛於快車道發生事故的風險率及嚴重性較高。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學生王郁敦也認為快車道車速過快,若廢除禁行機車道,機車鑽行於所有車道內,受傷機率會更大。邱裕鈞表示若真要廢除禁行機車道,需有配套措施,一為快車道限速,二為汽機車皆須一車一道行駛,不可並行。但他強調目前應先行解決外車道行車風險,建議交通部須嚴加取締違規停車,並設計公車彎,使公車有專屬停靠區域,減少外車道公車停靠壓迫風險。至於不強制二段式左轉的訴求,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生李宗道則認為直接左轉會造成路中央汽機車擠在一起,反而會使交通更加不方便,甚至危險。邱裕鈞也贊成維持現狀,因汽車行駛死角較大,而機車體型較小,若在對向左轉車道易被忽略,事故發生機率提高。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學生羅宜表示,交通法規題庫皆是較理想的行車環境,實際上路遇到的風險卻難以預測,若想改變大學生機車肇事問題,應增設實際道路路考,增加騎士對於馬路駕駛敏感度,落實考照制度的改革。長達三小時的活動,最後由交通部路政司科長趙晉緯出面向騎士允諾12月底將會召開會議討論,雙方達成共識後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