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社論】運動員的「振奮」該被限制嗎? 以黑豹旗冠軍戰全壘打看棒球場「潛規則」
2024-11-21
生活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1
影音
反對《憲訴法》修正案 百位律師上街抗議
2024-11-21
影音
青年探索文化根源 藝術節續寫新埔故事
2024-11-20
校園
文大視天氣調整候車點 學生盼公告更及時
2024-11-15
校園
服務中心搬遷惹議 中興住宿生控權益受損
2024-11-15
國際
美大學推校園投票政策 盼提升青年政治參與度
焦點
2024-11-15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新知
第1637期
【專欄】耳垂粉瘤小於三毫米 人體可自癒
2016-11-16
【記者楊采翎綜合報導】多數人都曾有臉部、背部長青春痘的難受經驗,但耳垂內部竟然也會長痘?出現此症狀的國立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學生楊佩御表示,她未曾打過耳洞,擔心是否是腫瘤或身體異常的警訊。對此,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陳玄祥表示不必擔心:「耳垂內部的顆粒物其實是外力或其它體質因素導致的良性囊腫。」其實,耳垂內部的痘痘就是俗稱的「粉瘤」。陳玄祥解釋,粉瘤好發在長痘體質與穿耳洞族群身上。長痘體質常有粉刺或毛囊發炎的狀況,當發炎或粉刺反覆發生,有可能造成毛囊的表皮受到破壞。毛囊表皮在修復過程中,細胞的生長方向改變就會產生粉瘤。因此,穿耳洞族群是粉瘤的好發族群,他們在穿洞時所造成的皮膚傷口,就容易在耳垂內部形成痘痘。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學生曾亭瑄有穿耳洞,曾長過粉瘤,因不會感到疼痛,就沒有立即就醫,過不久粉瘤就自然消失。李士虹皮膚科診所院長李士虹建議發現粉瘤症狀時,可與之和平共處,不一定要處理。「一般的粉瘤若小於2至3毫米,可經人體自行吸收,」陳玄祥表示,但若是反覆發炎或形成時間較久,大多會持續存在,建議請皮膚科醫師將其切除或摘除,否則可能造成疤痕組織、皮膚纖維化、或蟹足腫。預防粉瘤的最佳方式就是避免穿耳洞或外力受傷,發炎後立即就醫治療。陳玄祥建議穿耳洞的族群,應避免傷口感染。耳環與耳針須注意清潔消毒,耳洞則應避免搔抓或是接觸不清潔的物品。 耳垂內部的顆粒物俗稱粉瘤,一般經由人體自行吸收無需治療,若持續變大建議手術摘除。 圖/楊采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