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記者陳子瑜、陳妍如、萬巧蓉、方小瑀綜合報導】「我們吸毒已經十幾年,家人的接納度不高、新的朋友不敢跟我們接觸,根本沒辦法復歸到社會裡面。」昔日的藥癮者蔡明蒼敘述出獄後的光景,他渴望重回正軌,「但要踏出每一步都好難。」不久後他再犯,二次入獄。蔡明蒼坦言道:「光是坐牢很難改變一個吸毒的人。」因此近年來,司法矯正體系積極推動藥癮者回歸社區進行醫療戒治,但若社區的協助資源仍未臻完善,藥癮者想重啟無毒人生如同泡影。
註1:即執行該行為後得到相對應的滿足感,因此對該行為產生正向增強作用,鼓勵當同樣情境再度出現時,再出現同樣的行為反應。
註2: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於95年在全台各縣市開設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盼整合社政、醫療、警政、司法保護等各單位資源,並設有個管師對所有個案進行追蹤、輔導。
註3:指各機關每年度編入總預算案並經立法部門審議通過後,該年度實際可進用各類人數的上限。
註4:組織在原本的組織架構外,為了某種特別任務,另外成立專案小組負責。此專案小組與原組織配合,屬於一種彈性的組織結構。
標籤:多元處遇 ,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 觀護人 , 藥癮者 , 緩護療 , 戒毒 , 治療性社區 , 毒癮 , 追蹤輔導 , 個管師 , 毒防中心 , 毒品再犯 , 高等檢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