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佛像手舉名牌包,周圍繚繞的雲朵則作為展架陳列時尚精品。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博士班的蕭博駿,於17日起在藝廊「丹之寶」舉辦個展《問石記》。其中系列作品《太湖時尚》,透過並置傳統宗教文化與當代流行元素,暗諷人們追求物質的慾望。
個展《問石記》的取名融合蕭博駿的生活觀察與北京留學經驗,體現多重符號雜揉的思辨歷程。 圖/丹之寶提供
蕭博駿曾到敦煌石窟臨摹壁畫,洞窟裡的圖騰及「佛陀本生故事」皆成為他的創作謬思,使他的作品不同於多呈現日式風格的膠彩畫,反而蘊含濃厚的宗教哲思與佛學色彩。他指出,石窟內的佛像和置於展示櫃的模特兒兩者皆處在框內,就如展示物,「我發現石窟的造型與百貨公司櫥窗陳列方式,竟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洞窟壁畫經由時間累積成為不朽的經典,現代流行的精品卻依據季節迅速更迭,引發消費者的購物慾望。蕭博駿補充,他期望經由作品點出現代社會過於強調物質生活的價值觀,提供觀者思考當代消費文化。
佛陀手持名牌包,蕭博駿透過傳統宗教元素與現代流行精品的連結,探討人們的物質慾望。 圖/丹之寶提供
項鍊懸掛於太湖石上,底下的蓮花與首飾揉為一體,〈太湖時尚13〉將佛教象徵物與現代物品並列,使兩者的矛盾躍然於畫作上。蕭博駿說明,蓮花在佛教象徵至高無上的純潔,他刻意在花朵上繪製珠寶,連結宗教圖案與時尚精品,探討精神與物質崇拜之間的關係。藝術評論家王焜生說:「佛教講求跳脫人世,但他的作品卻將宗教元素融入現代物質生活,展現另類的入世觀點。」
〈太湖時尚13〉為橫軸觀看的作品,以焦墨與淡彩勾勒線條,呈現現代櫥窗意象。 圖/丹之寶提供
為強調名牌精品的質感,蕭博駿大量使用金泥雲母、金箔、紅寶石粉末及敦煌土等素材創作,再融入敦煌石窟的特殊技法「瀝粉貼金」(註),讓膠彩畫呈現半浮雕的立體感。蕭博駿提及,作品上的浮雕雲朵需先用細顆粒的礦物粉末與動物膠層層堆疊,最後再貼上金屬箔。因此,單憑畫作上的一片小雲彩,就需耗費好幾日製作。
註:瀝粉貼金技法是中國傳統壁畫、彩雕以及建築裝飾常用的一種工藝手法。將膠和土粉混合裝於管中,按彩畫描出隆起的花紋再貼上金箔,以求圖案產生立體感。
蕭博駿致力於當代水墨創作,特別專精於膠彩畫的探索,亦曾親赴敦煌石窟臨摹壁畫。 圖/丹之寶提供
展覽隨處可見當代與古典藝術的結合,觀展民眾劉安迪表示,展品遠觀似古代宮廷畫作,細看卻發現隱藏於其中的現代文物,古今交融的呈現方式彷彿開啟一場時代對話。而觀展民眾黃顯榮則肯定藝術家藉由詼諧的表現手法,提醒大眾反思物質崇拜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