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華琳綜合報導】推開老舊的玻璃門,未上漆的木板牆以及地面遺留的木屑,佈展工作似乎仍未結束。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當代視覺文化與實踐碩博士班的碩士生洪聖雄,舉辦展覽《合作者的居所》。該展集結各式廠商與工作夥伴,將他們的創作痕跡與成果,轉化為藝術共同展出,讓觀眾以不同角度去認識藝術家與合作者之間的關係。該展於11月26日起於水谷藝術舉辦。
洪聖雄邀請藝術家陳薇透過展覽演出,以不同角度詮釋物件與空間的連繫互動。 圖/洪聖雄提供
洪聖雄認為,除了藝術家以外,展覽其實是由眾多夥伴與廠商共同參與而成,但居於幕後的他們,卻未能被觀眾看見。因此,他在此次展覽中,以如同「編導」的身分,汲取風扇設計品牌Kubrick、木工師傅、視覺設計師王昱惟等合作者們,以他們的工作痕跡以及成果,創作出與展場特色結合的藝術展覽,重新建構藝術家、協作者與觀眾之間的連結。洪聖雄說:「就像展覽中這些家俱來自不同的廠商,形成了一個小世界。」
視覺設計師王昱惟將此次參與的10位合作者元素,以及他們所展出的物件相結合,進行創作。 圖/洪聖雄提供
在展場一樓,洪聖雄刻意保留廢棄木材、散落一地的木屑,以及木工切割所造成的粗糙痕跡,重現木工的工作環境。而二樓地上堆積的木板,則會隨著佈展需求逐漸減少,象徵時間的推進。洪聖雄說:「作品集合非常多工作者所完成,上面藏有一些微暴力殘留的手工操作,意味著作品的生產過程。」他希望將合作者留下的痕跡,重構為一個新的藝術空間,並呈現於觀眾面前。同時,攝影師劉薳粲也在佈展過程中進行拍攝,以平置於地面的燈箱,展示佈展工作時的影像,讓觀眾能以不同角度觀賞並解讀。
展場由民宅改建而成,並利用此性質,在入口處設置燈飾開關,模擬回到家碰觸的第一項物件。 圖/洪聖雄提供
風扇品牌「Kubrick」的產品無花果風扇,被洪聖雄以異於平常使用狀態的形式,去除原先風扇的功能性,塑造成類似雕塑的效果。在地下一樓的空間中,他也將五金行商品的陳列模式融入展場,讓合作者「流石五金選物」的電燈開關,結合藝術空間的氛圍,並轉化為空間裝置。洪聖雄期望以藝術的形式,展現物件背後的社會結構,讓觀眾能跳脫對於家飾的想像,「讓廠商從中去思考藝術是什麼,藝術可以跟觀眾或者是這個空間產生什麼新的關係。」
洪聖雄利用五金行常見的陳列模式,擺脫各式開關原有的功能性,化為空間中的藝術裝置。 圖/洪聖雄提供
「剛剛看過的展品、燈具或者是操作的痕跡,其實都代表著一位合作者。」洪聖雄說明,他在五樓的木地板,公開每一位夥伴的名稱,並揭示他們的面貌,將原先處於幕後的夥伴轉往幕前。視覺設計師王昱惟將地面的合作者名稱,以字母不完全的形式呈現,象徵著協作者們在轉化為藝術型態的過程中不斷分解重構。觀眾李京樺說:「很喜歡作品揭露其背後帶有的工作者連結,展示藝術生成背後,勞動者們的組織結構。」
在燈飾的照射下,字母不完全的合作者名稱,象徵著合作者之間的分解重構與轉換。 圖/洪聖雄提供
擔任展覽編導身分的洪聖雄認為,當人們進入一個藝術空間中,時常會思考究竟哪些物件是作品,「但其實整個展場就是完整的一個作品,而不是展場內的某個部分才是作品。」因此,他將總共五層樓的展場,設計為一個完整的敘事,讓展間如同劇場,而物件像是角色般在各自的位置詮釋故事。觀眾胡文謙認為,在空間未完成之前,工地是屬於師傅的舞台,展場從不修邊幅紋理到堆疊的地板材料所散發的氛圍,「彷彿舞台的時間被暫停,並被人精心錯置、安排成為一件展示物,卻仍能感受到施作者曾經在場。」
逐漸減少的木版以及燈飾的光影,與獨立樂團「布萊梅」的歌曲相呼應,營造獨特氛圍。 圖/洪聖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