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782期
2023-10-18
生活
焦點

【記者劉芯妤綜合報導】「所有人都曾經是創傷兒童,只是程度上的差異。」長期關注該議題的參展民眾蔡憓嫀表示。微光盒子於14日至22日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五周年特展《當失序成為日常》,紀錄創傷兒少的生命故事,盼望能從理解開始鬆動民眾對這些孩子的刻板印象。

微光盒子深耕於興隆安康社區,是第一個以創傷知情(註一)為核心的兒少陪伴據點,不同於補習班或安親班式的課後輔導,他們是讓孩子在與志工的娛樂互動中獲得溫暖而感到被接納。這次特展也呼應該協會的宗旨,除靜態的展覽外,也有議題與談、遊戲、真人故事分享以及電影放映等系列活動,試圖以多元管道推進大眾對創傷兒少的認知。

註一:創傷知情是指人們對心理創傷如何發生,及對受害者的影響了解,並且提供支持和治療等方面的作為。

微光盒子團長蕭羣諭在議題與談中與參展民眾探討創傷知情,一同邁開療育創傷的步伐。 圖/微光盒子提供


「曾經有個少年因為多次讓未成年孩童在他家過夜而觸犯罪責。」微光盒子團長蕭羣諭深入瞭解個案後,才知道少年小時候在寄養家庭被哥哥和姊姊欺負,甚至當時只能在地板吃飯,負面經驗使他不敢自己睡覺,因而需要他人陪伴。他指出,很多人在長大後表現焦慮、無法控制的情緒,可能是兒時的創傷所造成,而如何接納受傷的自己其實是十分重要的議題。

此次展覽透過場景與聲音展出創傷兒少的日常,目的在於讓參展者身歷其境。「你跟爸爸要錢的那件事情怎麼樣?還好嗎?你不講話是什麼意思?」問句結束後,隨之而來的是女兒的哭聲。「與我兒時的經驗不謀而合。」蔡憓嫀表示自己也曾是創傷兒童,這裡讓他小時候的不安感湧上。展區佈置得像家,但音響模擬的家庭互動卻是母親不斷地逼迫孩子,短短幾句話讓民眾感受到家並不是創傷兒少的避風港。

在如同家一般的溫馨展場中,話筒傳出的卻是家庭破碎的話語。 圖/微光盒子提供


展覽還設置「小怪獸測驗」,用多個故事讓參展者重新體驗可能歷經過的壓力,如在大隊接力中掉棒,進一步讓大家選擇自己的反應。參展者蘇同學(化名)表示,「我們該去剖析的是行為背後的傷口,而不是單看行為表現去做出評論。」他發現並沒有哪個創傷反應是錯誤的,都只是保護自己的辦法。

民眾在展場進行「小怪獸測驗」,了解自己在面對創傷時較易出現的反應。 圖/微光盒子提供


「 比較不被社會認可的人,透過自己的努力被他人了解,是非常有力量的。」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四年級的田宛錡補充,有人在為這群孩子發聲其實是一件很感動的事。蕭羣諭也提出,「我們想要帶大家走進孩子失序的生活,呈現標籤後青少年最真實的樣子。」展覽藉此機會翻轉民眾傳統認知中的偏差少年,同時,增進創傷知情也能幫助善待他人與照護自我。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