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739期
2020-12-09

【記者徐嘉璟綜合報導】「拒絕以卵擊『時』!」卵子吶喊,他拒絕人類以卵子自然的衰退和病變,判定卵子去留。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吳嘉苓帶領臺大學生,於5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參加2020台北雙年展公眾計畫「協商劇場」。學生透過扮演虛擬或非人的角色,擴充大眾對生殖議題的想像。

寬闊的空間模擬公聽會現場,演員聚集在螺旋形桌椅的中心,一場激烈的辯論蓄勢待發。根據《人工生殖法》,台灣目前僅有異性戀夫妻可使用人工生殖,劇場透過學生演員扮演虛擬或非人等各方角色,如單身會會長、卵子等,展現現實不存在或難以浮出檯面的弱勢觀點,促使人們對生殖科技的應用抱持更開放的態度。吳嘉苓表示,團隊參考社會輿論設計角色台詞,透過虛實混合的場景,希望觀眾能夠信以為真,認真思考議題。

為了模擬真實的公聽會流程,在各方代表發言前,先由扮演立法委員的學生說明討論章程。 圖/徐嘉璟攝


「你們這些人類!不要再忘記我們的存在了!」飾演人工生殖資料庫的演員向觀眾喊道,他拿出鐵證,展示國外單身伴侶、女同志使用人工生殖的案例數量,抱怨人類總是忽略實際數據。他進一步指控,民眾總是以道德勸說來討論議題,既然國外已有非異性戀伴侶使用生殖科技的先例,就不該以一夫一妻、雙親家庭等刻板印象,來限制生殖科技的使用資格。

除了討論《人工生殖法》,公聽會也討論精子銀行的命名與使用方式。 圖/徐嘉璟攝


而非人角色也將公聽會的討論帶至衝突的最高點,它們以自身存續的立場發言,跳脫人類的思考模式。「惡質!到底誰才要被藥物刺激,甚至被冷凍起來?」扮演卵子的臺大學生姜可祐突然向觀眾吼道,他認為卵子站在最前線面對生殖科技,故人類發展、使用生殖科技時,應該要考量卵子的意願。他補充,若生殖技術能夠延長卵子壽命、幫助他與精子結合,他樂見其成。觀眾楊文豪表示,劇場的優點是可以製造非人和人類的對談機會,但受到個性影響,演員可能無法客觀傳達非人角色的立場。

扮演虛擬角色單身會會長的臺大學生許峰瑞表示,假想的角色雖可衝擊公聽會演員與觀眾對科技的想像,卻也是最難詮釋的角色。「民族誌寫……研究指出……」台上傳來的唸稿聲是會長論述的武器,同時也是許峰瑞作為單身者的身份依據。許峰瑞表示,他爬梳許多有關單親、同志家庭的文獻,才能從零開始,慢慢認識和同理單身者的立場。觀眾馬偉嘉說:「藉由不同角色的視角,可以看到同溫層外的世界,學習用更宏觀的態度去面對議題。」

許峰瑞拿著標語「助孕科技,祝誰好運」,扣合公聽會主題,引發觀眾討論生殖科技的使用資格。 圖/徐嘉璟攝


此次的協商劇場為生殖科技的發展帶來不同觀點,吳嘉苓認為,劇場也是一種教育方式。在公聽會裡,現實中不可能碰面的角色齊聚一堂,進行理想的對談。姜可祐表示,科技的發展其實仰賴實驗室中的環境或各種物件,是複雜交織的過程。因此,透過協商劇場,觀眾得以打破科技為人服務、科技只影響人類的既定印象,給予人、非人和環境等各方平等對談的機會。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