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815期
2025-10-23

【記者林庭如報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以下簡稱台文所)將於明年結合文化與歷史專業,新設台灣語言與文化學系(以下簡稱台文系),其中臺灣語言包含臺灣台語(以下簡稱台語)、臺灣客語等語言,不過目前考量學校量能,台文系著重發展台語,盼加強基礎國小師資,並呼應國家語言發展法目標,傳承臺灣文化。

國北教大台文所是培養國小台語老師的學校,而台語教學時除強調台羅拼音外,亦強調其他種語音標示法。 圖/國北教大台文所提供。

國北教大台文所是培養國小台語老師的學校,而台語教學時除強調台羅拼音外,亦強調其他種語音標示法。 圖/國北教大台文所提供。

台灣台語路協會理事長董力玄表示,臺灣教育裡華語長期一語獨大,造成民眾對語言平權的觀念尚不健全,另外,社會風氣看重升學制度,家長與學生對學習台語興趣缺缺。曾為新北市本土語文指導員的王秀容則強調,台語老師的教學風格與態度,會影響學生學習台語的動機,「台語教學的成敗在師資。」老師必須自我要求,與時俱進。國北教大台文所長蘇瑞鏘表示設立台文系已規劃許久,過去其他學校也有相關系所,不擔心招聘不到人才延續教學,他說明:「台文系及台文所行之有年,說不定來應徵的老師都很優秀。」

國北教大台文所教授何義麟授課時,因班級人數少,教師可以更關注個別學生情況。 圖/國北教大台文所提供。

國北教大台文所教授何義麟授課時,因班級人數少,教師可以更關注個別學生情況。 圖/國北教大台文所提供。

部分民眾容易將台文系與台語系認為同一門科系,其實兩者間仍存在些微差距。蘇瑞鏘強調,台文系分為三個層面,除了臺灣語言,還包含臺灣文學與史學,學生可以偏好某個領域,但三領域需要達到一定程度的平衡,「我們會有一些必修課程的設定要求學生完成。」此外,董力玄認為,語言與台灣文化不可分割,兩者相輔相成,「最怕的是講語言沒講文化,文化是語言的根基。」而王秀容認為,台語要再次吸引學生,課程教案的設計必須因地制宜,規劃趣味內容並呈現與當地的連結,才能更完整教授台灣文化。

國北教大明年將新設台文系,並將台文所系所合一,將資源整合並從基礎推行更紮實的科班訓練。 圖/國北教大台文所提供。

國北教大明年將新設台文系,並將台文所系所合一,將資源整合並從基礎推行更紮實的科班訓練。 圖/國北教大台文所提供。

蘇瑞鏘表示,台文所自創所以來,過去已建立二專班、學士後專班供非本土語老師修習,「既然時機差不多成熟,我們應該開設正式大學部。」大學部學生員額將由教育部核准後外加,蘇瑞鏘希望未來能將一半學生培育為師資生,提供他們進入教甄的管道。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主任楊允言對國北教大台文系的成立表示樂觀,而兩校師資結構不同,台文系不一定會影響台語系發展,少子化才是首要關心的問題。王秀容認為相較其他學校的台文系,國北教大因為更具有地緣優勢,師資與招生皆不須顧慮太多。

台文系將開設與博物館、紀錄片相關的課程,提供學生多元修課的選擇,此外,國北教大周邊學校多,未來或許能夠談合作,將外校學分納入台文系畢業學分中,並彌補台文系其他領域如傳播、AI等方面的不足,提高學生競爭力。蘇瑞鏘對台文系未來抱持正面態度,「讓學生們有更完整的科班訓練,這點我們責無旁貸。」

置頂